![]()
在日常生活中,吞咽和說話對健康人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當腦卒中、腦外傷、帕金森病、腦癱等疾病侵襲大腦特定區域,如負責協調咽喉肌運動的腦干或掌管語言表達的布洛卡區時,這兩項看似簡單的活動就可能變得異常艱難。河北大學附屬邯鄲明仁醫院康復中心吞咽言語組,將帶您走進吞咽言語障礙患者的內心世界。
吞咽障礙,即吞咽困難,指食物或液體在從口腔運輸到胃的過程中“迷失方向”。輕者會出現嗆咳,重者可能引發肺炎,甚至危及生命。言語障礙包含失語癥和構音障礙。患者并非思想缺失,而是表達受阻。清晰發音需要唇、舌、喉部肌肉精確協作,但由于大腦指令不暢,這些肌肉無法正常配合,導致患者聲音嘶啞、發音含糊、語速失控或語調怪異。
![]()
很多患者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餐桌前,家人歡聲笑語,食物香氣撲鼻。患者端起一碗湯,本應順暢滑下的液體卻意外嗆入氣管。他們劇烈咳嗽、淚流滿面,狼狽不堪。剎那間,餐桌安靜下來,眾人投來關切或困惑的目光。患者想表達“沒關系,你們繼續吃”,嘴唇努力張合,喉嚨卻只能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越著急越說不清,只能用手比劃,內心滿是挫敗與焦急。
更讓人心寒的是,外界常把神經受損導致的障礙,誤認成患者“不愿意做”或“能力低下”。“吃個飯都這么費勁,你到底想不想吃?”“說話都說不清楚,怎么這么笨?”“快說啊,我沒時間等你!”這些話如冰冷的針,刺痛著患者本就因疾病而敏感脆弱的心。
![]()
患者內心充滿諸多掙扎:強烈的表達欲被身體禁錮,心中有千言萬語,卻因身體無法聽從指揮而難以訴說;每一次吞咽失敗、表達含糊,都累積著沉重的無力感;嗆咳時的狼狽、言語不清時的尷尬,無聲地剝奪著他們的尊嚴;他們比任何人都渴望被理解,渴望交流時不受身體障礙的阻隔。
這份耐心,是患者康復路上最溫暖的陽光。進餐時,請慢一點,允許患者按自己的節奏來。細嚼慢咽是安全保障,餐后清理口腔能降低感染風險。交流時,請看著患者,耐心傾聽,不要輕易打斷,給他們足夠時間組織語言、調動肌肉發聲。即使表達模糊,也要用心理解他們的眼神、手勢。必要時,文字、圖片或專業溝通工具能提供很大幫助。心態上,要記住病根在大腦。患者每一次吞咽、發聲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們渴望交流的心無比熱切。
醫院會通過吞咽電刺激訓練,促進口腔-咽部神經肌肉激活;采用冰刺激和舌運動訓練,改善吞咽動作協調性,并進行飲食調整。此外,醫院還會開展言語認知訓練,內容包括聽理解訓練、口語表達訓練、呼吸訓練和舌運動訓練等。
請理解,患者并非不會吃、不會說,只是大腦發出的指令,身體暫時無法完美執行。這既需要時間與專業康復治療,更需要家人、朋友以及陌生人給予耐心,這是助力患者生命重歸秩序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