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人民網呼和浩特11月4日電 (記者 張聿修)11月4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完成‘十四五’規劃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踐行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繪制現代化宏偉藍圖”專場發布會。
![]()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聿修攝
發布會介紹,五年來,內蒙古堅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人民生活品質實現了“四個顯著提升”。
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效能顯著提升。內蒙古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強化產業、就業、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關鍵舉措,全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了從“鞏固輸血”到“強化造血”的根本性轉變。興安盟發展肉牛養殖、民族手工藝品等特色產業,帶動脫貧群眾穩定增收;烏蘭察布創新“防貧保”舉措,筑牢防返貧“安全網”。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協同發力,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利用協同推進,留住了鄉愁也迎來了游客。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內蒙古實施一系列穩就業、提收入、惠民生、促消費政策,實實在在幫老百姓解決難題。“十四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03.8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了2.26,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區基本民生保障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615.3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854.8億元。為了讓教育更加公平普及,內蒙古加大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力度,讓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實現了“零門檻”“無障礙”入學。為了讓群眾就地就近就醫,落戶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投用8個國家級和25個自治區級臨床重點專科,“流動診療車”“遠程會診”成為農村牧區新場景。在“老有頤養、幼有善育”方面,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5%以上,呼和浩特的“積分制養老”、呼倫貝爾的“銀發代辦員”,讓養老服務更智慧、更溫暖;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從“十三五”末的0.8個躍升至現在的4.5個以上,增長率全國領先,年輕人“帶娃難”的問題正在得到緩解。
基礎設施通達程度顯著提升。“四橫十二縱”綜合交通主骨架建成率達到84.3%,綜合交通網里程達到23.8萬公里,自治區東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線貫通;集大原高鐵開通運行,包銀高鐵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群眾的出行效率大大提高;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即將建成完工,民用機場達到46個,覆蓋全部盟市,“空中道路網”越織越密。建成17條新能源外送通道,6條“沙戈荒”大基地配套外送通道納規,電力外送能力達到75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引綽濟遼工程隧洞段全線貫通,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扎實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支撐的躍遷。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布局,“東數西算”“東數西訓”等場景加速落地,5G、大數據釋放出巨大的乘數效應。
文化體育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內蒙古堅持“以文化人、以體育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城鄉,三級公共體育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旗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烏蘭牧騎將黨的聲音和關懷送到草原深處;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內蒙古段)、紅山遺址群、萬里茶道(內蒙古段)讓歷史文脈在北疆大地煥發新生;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點燃全區人民的冰雪熱情;蒙超聯賽實現賽事引流到消費升溫的全鏈條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