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南的郭阿姨,今年68歲。2025年5月前后,她明顯感覺到吃飯成了大問題。“以前還能勉強吃點軟乎的、好咽的東西,后來發展到啥也吃不下了……” 吞咽梗阻感越來越強,身體也愈發虛弱。
2025年5月22日,子女們察覺到母親情況不對,立刻帶她到當地的南召縣人民醫院檢查。上消化道造影結果顯示:食管中上段出現了不規則的充盈缺損,范圍長約7.0厘米,該段食管管壁僵硬,管腔明顯狹窄,導致鋇劑通過受阻。進一步的胃鏡檢查,明確診斷為食管中上段占位性病變,胃鏡甚至無法通過狹窄部位。
![]()
當地醫院給出的建議是手術結合放化療。然而,郭阿姨一向身體消瘦,體重只有90斤左右,并且有復雜的肝硬化病史。最近一段時間因為食管問題幾乎無法進食,整個人精神萎靡,面色蠟黃。子女們非常擔憂,以母親目前的身體狀況,可能根本無法承受大型手術和強力化療的沖擊。
就在一家人彷徨無措時,一個親戚的經歷給了他們希望。“俺是親戚推薦過來的,他在這兒治得可好!我們剛出院就直接來了……” 這位親戚就是李大爺。
李大爺在2009年確診中期結腸癌。在經歷了手術和6次化療后,他的身體變得極度虛弱,走路感覺像“踩在棉花上”,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即使打了升白針,血象指標上去后很快又會掉下來,他一度感覺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后來,他特意到社區里尋找那些康復情況較好的癌癥病友打聽消息,從而了解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袁希福老中醫。
李大爺在2010年11月15日前去求診,服用中藥一段時間后,體力逐漸恢復。繼續堅持調理,精神和食欲也都慢慢好了起來。到2017年9月復診時,他的狀態已與常人無異,復查也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出于感激,李大爺還親手鉤織了一雙棉拖鞋送給袁希福老中醫。在2024年參加醫院活動時,他動情地說:“不幸的是咱們患上了癌癥,但幸運的是咱們有個保護神——袁希福老中醫!”
![]()
李大爺的成功抗癌經歷,在他們家族里就像一個“傳奇”。有了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郭阿姨一家在出院后幾乎沒有猶豫。2025年5月26日,郭阿姨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袁希福老中醫的診室。當時的老人精神極差,連坐直身體都困難,虛弱地靠在椅背上。
袁希福老中醫仔細查看了所有的檢查報告,又通過把脈、問診,全面了解了郭阿姨的情況。隨后,他與家屬商量接下來的治療策略。“袁大夫,老家的醫院建議做手術和放化療……您看我們該怎么辦?”郭阿姨的女兒忍不住問道。
“老人家現在這個基礎狀況,手術和化療,身體恐怕很難承受。從西醫的角度看,如果一定要選擇一種治療方式,或許可以考慮試試放療,它的損傷相對會小一些……” 袁希福老中醫中肯的分析,讓焦慮不安的家屬心里莫名踏實了一些。他們頻頻點頭,決定先按照袁老的建議來安排治療。
2025年6月5日復診時,郭阿姨的女兒臉上露出了久違的輕松神情:“用完10付藥,現在能吃一點東西了,感覺整體好了點兒,我們準備一邊吃中藥,一邊去做放療!” 這個變化對于長期只能靠喝水流質維持的郭阿姨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一家人經過商量,最終決定采納袁希福老中醫的建議:一邊繼續服用中藥進行整體調理,一邊在南陽當地的醫院進行損傷相對較小的放療。
![]()
“袁大夫,現在能吃一碗飯了……” 時間來到2025年7月24日,袁希福老中醫診室的門被推開,這次是郭阿姨自己走進來的。雖然看上去依然清瘦,但臉上有了些許血色,眼神也明亮了不少。她坐到袁老身邊,臉上帶著笑意,語氣里充滿了藏不住的喜悅,以及對“能正常吃飯”這份看似平常卻來之不易的幸福的珍惜。
原來,在堅持中藥調理的同時,郭阿姨在當地醫院順利完成了15次放療。兩種方式相互配合,使得她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這個經歷,展現了一種在身體基礎較差、無法耐受強力治療時的可能思路。它提示我們,在面對復雜病情時,有時需要權衡利弊,尋找更適合患者個體情況的、更為柔和的治療組合,或許能為康復打開一扇新的窗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