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大被毒死之前,其實一切都有可能——甚至西門慶和潘金蓮都可能安然在一起。
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貪婪執拗,以及武大的一句話,將這三人命都送了。
潘金蓮“你若有心,喝我殘酒”后,武松已看她不上。
武松搬離武大家,意思極明白:他和潘金蓮沒法同在一家住。
他要出門時,讓武大少出門,甚至可以不做生意,其實預感到了潘金蓮可能帶來的禍患。
如果這時西門慶過來求娶潘金蓮,武松多半會勸哥哥:就任她走了吧!
然后皆大歡喜。
西門慶勾搭了潘金蓮,本也不至于翻天。如果武松知道了,多半會暴打倆人一頓,再勸武大把潘金蓮送走算。
然后皆大歡喜。
![]()
但此后,一連串情節,把這事擰成死結:
武大聽了鄆哥的話去捉奸,被踢傷了。這事變嚴重了。
武大公開對潘金蓮示威了:“我兄弟武二,你須知他性格,倘或早晚歸來,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憐我,早早扶得我好了,他歸來時,我都不提起。你若不看顧我時,待他歸來,卻和你們說話。”——他不會舍棄潘金蓮,他會讓武松去對付潘金蓮和西門慶。
王婆當時給了西門與潘兩個選項:
——短夫妻,向武大和武松認罪,從此服氣,偶爾露水姻緣。
——長夫妻,直接害死武大。
西門慶當時“欲救生快活,須下死功夫。罷罷罷!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殺武大了,也就完蛋了。
在西門慶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前,每個環節,潘金蓮和西門慶都還有活路。
但他倆既然要“生快活,死功夫”,那就只好死了。
這也是《水滸》極精妙處:
鄆哥覺得生意被王婆搶了不忿,攛掇武大捉奸;武大捉奸被踢氣不過,對潘金蓮提到了武松——他倆都沒做錯,但無意間讓武大陷入了危險的境地;西門慶和潘金蓮要自己的生快活,所以下殺手。王婆貪圖西門慶的錢,所以出毒計。
任一個環節,任一個誰,說一句“算了”,就都不會把事擰到死局。
然而。
事后想來,曾有一個節點是最完美時刻,當時武松搬離武大家時,潘金蓮曾撒潑,“你與了我一紙休書,你自留他便了。”武大不敢說話,順從老婆,任武松走了。
如果當時武大真給了潘金蓮休書,一切都不會發生了:武松可以守著武大一直到老——就像,如果他沒去捉奸,沒對潘金蓮提到武松,也許他不會死。
當然武大沒有錯,許多善良無辜的人想不到:只是堅持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遭遇厄運。
命運如懸絲,掛著便罷了;每個人都來拽一拽,終于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