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迪羽絨服其實是波司登代工生產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事情的起源是有網友爆料,他花不菲的價格,購買了阿迪達斯羽絨服。結果一看吊牌發現,羽絨服實際上是由國內代工企業生產,而代工企業則是港股上市公司波司登旗下的雪中飛。于是,網友不干了,同樣是國內企業生產,掛阿迪的牌子比掛“雪中飛”的牌子價格要貴得多,那為什么要當這個冤大頭,直接買國產品牌不就行了,一個吊牌,真的能溢價那么多嗎?
對于這個事情,我覺得分兩面來看。
首先,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如果你看重的是“里子”,單純追求性價比,那確實沒必要去買國際知名品牌,多花了冤枉錢不說,心里還會不舒服。
但是,現在這個社會,我們買服裝,也不僅僅是滿足保暖、耐穿的基本需求。不少消費者不僅看重“里子”,同樣看重“面子”。他們選擇知名品牌,更看重的是品牌帶來的情緒價值,還有與眾不同的審美設計。不同的消費群體收入水平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消費理念也是完全不同。你選擇了品牌,就必須要為LOGO支付不菲的品牌溢價。所以,你壓根沒必要糾結產品是否是代工生產。因為阿迪耐克們,在國內根本就沒有生產線。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國際知名品牌由本土企業代工,剛好證明了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全球服裝產業鏈上極其重要的一環,證明了中國服裝制造業的質量絕對是靠譜的,他們的生產線,都符合國際知名品牌的要求。
而在港股市場上,多家服裝制造企業都是不錯的標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波司登,除了自有品牌羽絨服外,代工業務已經成為其第二大收入來源。這兩年,波司登股價也呈連續上升趨勢,表現非常不錯。
此外,申洲國際,也是重要的服裝代工企業。其客戶包括耐克、阿迪、優衣庫、彪馬等多個品牌。申洲國際2005年就在港股上市,當前市值近千億港元。而在2021年高峰期,其市值一度接近3000億港元。
當然,除了服裝代工企業,在港股公司中,還有多家公司是知名本土服裝品牌企業。比如安踏體育,不僅有安踏品牌,還擁有FILA(斐樂)、DESCENTE(迪桑特)、KOLON SPORT(可隆)等知名品牌。而始祖鳥背后的大股東,也是安踏。此外,李寧、特步、361度、中國動向(Kappa等品牌)等公司,都在港股上市。
從近幾年的股價表現來看,這些公司分化較大。除了波司登外,361度是今年表現最好的,年內漲幅近50%。不過,李寧、安踏體育等暫時還無法讓人滿意。但筆者認為,中國服裝企業既然已經有了足夠強的“里子”,那么品牌價值的提升、股票市值的增長都只是遲早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