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白朝鄉新房村,山間仍點綴著點點秋色。
蜂農李勝祥舉著手機,屏幕上的到賬通知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看!最后一筆蜂蜜款也到了,心里這塊石頭總算落地了!”他笑著對前來回訪的廣元市利州區委第一巡察組工作人員說:“多虧你們幫忙,下半年孩子的學費、家里的開銷都有著落了!”
就在2個月前,同樣的山村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盛夏,利州區委第一巡察組在白朝鄉開展常規巡察時,注意到蜂農們眉間鎖著愁云。深入交流后,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浮出水面:全村20戶蜂農精心釀造的600余斤百花蜜,竟無人問津。
“養蜂賺零花,打工掙大錢”本是當地農戶的收入常態。可這批滯銷的蜂蜜,卻卡住了家家戶戶的“錢袋子”。巡察組順藤摸瓜發現,問題根源在于產業發展的“先天不足”——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品牌建設滯后,再加上市場信息不暢,讓原本應該香甜的蜂蜜變成了蜂農心頭的“苦澀”。
找準癥結后,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甜蜜救援”立即啟動。在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下,白朝鄉黨委立行立改:農技專家深入蜂場,從搖蜜、過濾到封裝全程指導;月壩旅游度假區的展柜上,白朝蜂蜜有了專屬展臺;中國農業銀行廣元分行的線上線下平臺同步開啟助銷通道。巡察組則采取“走訪+督辦”模式全程跟蹤,確保每個環節落實到位。
令人欣喜的是,短短2個月,滯銷蜂蜜全部售罄。蜂農們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養蜂場里又響起了歡快的笑語。
更讓群眾安心的是,這場“救援”并未止步于一時解困。利州區委巡察辦專門制發《巡察建議書》,推動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辨識度,建立全鄉農產品銷售監測預警機制,邀請專業人才開展技能培訓……一套“問題整改—機制完善—系統治理”的閉環體系正在形成。
從破解蜂蜜滯銷的“眼前愁”,到修復灌溉渠的“長遠利”,再到打通快遞進村的“末梢堵”,利州區巡察工作始終聚焦民生痛點。近年來已精準解決20余件產銷對接、產業發展領域的難題,真正實現了巡察監督與民生保障、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
“巡察工作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利州區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讓巡察成為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有力抓手,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的美好生活。”
如今,白朝鄉的蜂農們又開始醞釀新一年的甜蜜。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心中多了份踏實——因為知道,有一條堅實的制度保障,正為他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田偉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