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烏克蘭防務圈炸鍋了,有個叫尤里·洛米科夫斯基的大佬,就是烏克蘭國際防務公司聯盟“Iron”的聯合創始人,接受采訪時愁眉苦臉地說:“中國那邊不讓賣無人機零件了,他們明知道這些東西我們急著用”。
這事兒一出來,不少人納悶:之前中國不是一直好好賣零件嗎?怎么突然就卡脖子了?更關鍵的是,為啥烏克蘭一缺這零件就慌成這樣?
![]()
先搞清楚:中國到底卡了啥?烏克蘭為啥這么慌?首先得說清楚,不是中國突然“針對”烏克蘭。德國N-tv電視臺報道里說得很明白,中國是在收緊無人機組件出口,而且重點打擊那些通過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偷偷轉賣的渠道。說白了,就是不想讓民用零件被悄悄改成軍用的流到戰場上。
可能有人會問:不就是點零件嗎?烏克蘭不會找別人買?還真別說,這事兒還真就繞不開中國,更繞不開深圳華強北。
咱們先看組數據就明白了:俄烏戰場上不管是俄軍的自殺無人機,還是烏軍自己改的穿越式無人機,99%的核心零件都能追到中國供應商頭上。而華強北,就是這些零件的“全球總倉庫”。
![]()
華強北有多牛?這里有100萬級的電子元器件供應鏈,35家專業市場,能做到“上午設計、下午打樣、次日量產”的速度。對烏克蘭來說,之前造無人機就靠這股勁兒:缺個無刷電機,華強北能批量供貨,價格還便宜;要個飛行控制器加傳感器,上午下單下午就能湊齊,當天就能搭出原型機。
更關鍵的是成本。之前烏克蘭用華強北零件拼的無人機,幾百美元就能造一架,不到西方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這才能搞出所謂的“人民無人機”生產線,靠數量堆著打消耗戰。現在零件斷了,你說他們能不慌嗎?
再扒根源:中國為啥突然出手?真不是“偏心”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之前一直是“一碗水端平”的。商務部2024年7月發布的管制公告里寫得很清楚,9月1日才開始實施新的出口管制,而且針對的是特定技術指標的無人機相關物項,不是專門卡烏克蘭。
![]()
之前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只要是民用采購,中國企業都正常供貨。畢竟這些零件本身是“兩用物項”,既能裝在農用無人機上撒農藥,也能被改造成戰場裝備。中國的立場一直很明確:不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保持中立。那為啥現在收緊了?問題就出在烏克蘭自己身上。之前他們指控中國“援俄”,不管中國怎么解釋中立,都沒用。你想換作誰,好心給你供著貨,還被指著鼻子罵偏心,換誰也得規范一下吧?
而且這次管制是“一視同仁”,不是只卡烏克蘭,俄羅斯也一樣受影響。但為啥烏克蘭反應更激烈?因為俄羅斯之前就被西方制裁,早就開始找替代渠道了,而烏克蘭一直依賴華強北的廉價供應鏈,一下斷了就抓瞎。
最后說句實在話:誰把路走窄了?答案很明顯。現在烏克蘭的處境,說白了就是“自作自受”。洛米科夫斯基自己也承認,現在只能找西方零件或者走彎彎繞繞的渠道,成本一下就飆上去了。之前幾百美元能造的無人機,現在可能要翻好幾倍價錢,打消耗戰哪耗得起?
![]()
更有意思的是,這事兒還暴露了一個真相:現在的國際博弈,拼的不光是軍事力量,更是產業鏈實力。華強北之所以能影響戰場走向,就是因為中國在電子元器件領域的產業鏈優勢——全球35%的工業產值、51%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這種實力不是隨便能替代的。
說句公道話,中國從來沒想著用供應鏈“卡脖子”。要是烏克蘭沒天天無端指控,而是好好溝通,至于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嗎?現在叫苦連天,真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把好好的路給走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