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旅融合
層巒疊翠的皖西大別山腹地,一條蜿蜒170公里的“綠色動脈”正朝著通車目標作最后的沖刺。作為六安史上投資最大、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和襄高速六安段不僅以科技與生態的深度融合,書寫著交通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諧共生的答卷,更以交旅融合的創新實踐,將散落山間的山水美景、紅色記憶串聯成線,為革命老區注入綠色振興的新動能。
選線:讓公路成為 “移動風景線”
“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這一詩意場景,正通過和襄高速六安段的科學選線逐步落地。項目自設計之初除了堅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傳統思維,更是在規劃時以 “不負山水、不負文旅”為準則,將景觀資源與生態保護統籌考量。
在響洪甸水庫畔,鮮花湖特大橋的建設堪稱“工程美學與自然生態的對話”。這座主跨220米、主塔高104.8米的斜拉橋,不僅是六安境內跨度最大、塔高最高的斜拉橋,更以剪刀X型雙支薄壁橋墩的獨特設計,宛如一朵盛放的鮮花點綴在碧水青山間。建設者特意抬高橋面,并創新規劃觀景平臺,采用“先藏景后露景”的園林手法,未來過往車輛無需停車,便能透過車窗將水庫的粼粼波光與層疊山巒盡收眼底。“我們反復調整了3 次橋位,就是要讓大橋既避開水源保護區核心區,又能成為游客欣賞湖景的‘天然畫框’。” 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和襄公司副總經理李宗耀說。
![]()
這樣的巧思貫穿全線:路線巧妙繞開生態敏感點,將九十里山水畫廊、大別山石窟風景區、佛子嶺風景區、湯家匯紅色旅游小鎮等10余處知名景點串聯成線,更計劃將皖西的生態文化、紅色記憶融入公路細節設計——沿途護欄擬雕刻大別山植物紋樣,隧道入口處將打造紅色主題浮雕,讓每一段路程都成為感受地域文化的旅程。
服務:智慧交通破解“旅游痛點”
“等和襄高速通車以后,再來萬佛湖跟著高速指示牌走,那就近多了也方便多了!”合肥市民劉先生時常規劃自駕出游,對和襄高速的智慧服務充滿期待。針對自駕游游客 “找路難”的痛點,項目緊扣革命老區“紅色旅游”、霍山及金寨縣“全域旅游”發展目標,細化交通標志設計,擬新增佛子嶺、鮮花湖、萬佛山、萬佛湖4處景區指示牌,數字化升級后的標識牌不僅清晰標注距離、方向,還將實時顯示景區停車位余量,讓游客“心中有數”。
![]()
同步推進的舒城縣德上高速湯池連接線,將與和襄高速形成聯動,為萬佛湖景區帶來“通達性革命”。“連接線通車后,從高速口到景區大門預計只要10分鐘,比現在縮短20分鐘。”萬佛湖景區旅游服務中心主任說,通達性提升后,景區已著手與周邊民宿、農家樂深化合作,預計能將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天延長至2天,進一步帶動周邊消費。
節點:服務區變身 “文旅打卡地”
“聽說桃溪服務區要建‘桃溪春浪’景觀,以后走高速休息時,還能賞景拍照,太期待了!”經常往返合肥與六安的司機王先生,對特色服務區充滿向往。和襄高速六安段徹底顛覆傳統服務區“加油、如廁、短暫休息”的單一功能,計劃將其打造為交旅融合的“新流量入口”:桃溪服務區以 “桃源文化”為主題,擬在主樓右側修建旱溪、景觀亭,搭配濕地植物與成片桃樹,春日桃花盛開時,流水與花海相映,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大華山、霍山西、南溪3處服務區則深耕“紅色文化”,室內展廳擬陳列金寨紅軍文物復刻品,讓游客在休息之余便能觸摸革命歷史。
![]()
“我們還計劃在服務區引入地標特色農產品和特色美食展廳,金寨山核桃、霍山黃芽、六安瓜片都能在這里買到正宗產品,既方便游客,又幫老鄉打開銷路。”桃溪服務區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服務區將與地方產業深度聯動,未來不僅是“歇腳地”,更能成為展示皖西特色的“窗口”,甚至成為“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未來,和襄高速將與本地的民宿形成聯動,為游客提供“高速+民宿+景區”的一體化旅游體驗。
創新:交能融合實現綠色轉型
作為安徽省首條與主體高速“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的全路域交能融合工程,和襄高速六安段以能源體系重構的創新實踐,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從“能源消耗端” 向“能源創造端”的戰略轉型,該項目的建成標志著我市交通能源融合邁入標準化新階段。
和襄高速六安段項目在大別山特長隧道洞口建設光伏廊道,探索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首創“光伏廊道+光影過渡”一體化設計,通過弧形廊道上的漸變式光伏組件布局,既解決了隧道通行“黑白洞效應”,保障行車安全,又實現穩定發電,達成功能性與美觀性的統一。交通基礎設施的綠色升級,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更為旅客提供了更加生態、環保的出行體驗。
![]()
“這不是簡單的光伏加裝,而是從根源上重構高速能源體系。” 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和襄高速項目公司總工程師鄭濤介紹道。項目在六安段20處節點部署光伏系統,總裝機 8.52MWp,采用 1.4 萬余塊高效組件,搭配服務區儲能裝置形成閉環。通過微電網控制系統,項目實現“自發自用、余電存儲”的智慧調度。“25年預計發電2.11億kWh,年均減排二氧化碳超 6378噸。”鄭濤算了筆賬,“這條高速綠電自給率將大幅提升。”
作為交通運輸部交能融合戰略的實踐樣板,該項目破解了路域能源開發與主體工程協同難題,為全國同類項目提供了可復制的 “安徽方案”。
融合:一條高速激活全域旅游
“等高速通了,我們的毛竹運出山里就更便捷了!” 金寨縣青山村村民汪大哥站在新加固的漫水橋上,暢想著未來:現在運一車毛竹到縣城要3個小時,高速通了只要40分鐘,卡車能直接開到家門口,預計一年能多賺1萬多。和襄高速六安段帶來的不僅是交通便利,更將激活大別山的 “金山銀山”。
![]()
這條“黃金通道”建成后,將大幅縮短六安與合肥都市圈、武漢都市圈的時空距離——合肥到金寨僅需1小時,六安至武漢車程縮短約1小時,覆蓋服務大別山革命老區580萬人口。更重要的是,它以“廊道思維”串聯起沿線的景點、民宿、產業基地,推動全域旅游格局加速形成。
和襄高速這條“串珠的線”,讓散落在皖西大地上的山水、紅色、民俗資源變成“珍珠項鏈”,其交旅融合實踐,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當前,鮮花湖特大橋已合龍,大別山隧道的智慧燈光系統正調試升級,馬鬃嶺樞紐順利完成橋面系施工,這條穿行于群山間的“黃金動脈”,即將載著山珍出深谷、迎著游客入畫境,在綠水青山中奏響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諧樂章。
來源:六安市交通運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