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三國第一美人”,風華絕代,閉月羞花。
董卓寵她,呂布愛她,可令人疑惑的是,她與呂布相伴七年,卻無一子嗣。
為何呂布與貂蟬七年無后?到底有何隱情?

建安元年之前的長安,城門朱漆斑駁,宮墻高聳如云,董卓架空朝政,視百官如走卒。
朝中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
就在這危局之中,一位美人悄然步入了董卓的府邸,她就是貂蟬。
這位本為王允府中歌伎的女子,生得眉如遠山,膚似凝脂,舉手投足間盡顯沉魚落雁之姿。
![]()
董卓與義子呂布雖表面父子情深,實則各懷鬼胎,司徒王允于是密謀一計,用貂蟬作為引子,挑撥這對父子的關系。
連環計由此鋪開,而貂蟬,便成了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董卓初見貂蟬,便已目不轉睛。
他雖年過五旬,體態臃腫,但色心未減。
彼時貂蟬不過十七八歲,一身月白衣衫,立于庭中,如雪中梅花般清冷。
一聲“見過太師”,語音柔婉,令董卓心神蕩漾。
隨即,便傳下旨意,賜予董卓府邸為妾。
入府之后,董卓對貂蟬寵愛之至,幾近荒唐。
他每日清晨即喚貂蟬侍前,連早朝也頻頻缺席。
![]()
朝中政事積壓,奏章如山,他卻只愿倚美人膝而飲,徹夜笙歌。
有人勸諫,他便怒目橫視:“太平年間,縱情享樂,何罪之有?”無人敢再多言,唯有王允暗自竊喜,連環計已初見成效。
而貂蟬在府中雖居妾位,卻并非尋常侍妾。
她不主動討好,卻懂得何時垂眸,何時回眸一笑;她言語不多,卻句句切中董卓心意。
每當夜深,府中燈燭搖曳,她便著一襲輕紗在琴旁獨坐,輕撫素弦,聲音如泣如訴。
董卓倚榻而聽,醉眼朦朧,仿佛這天下江山,已不如眼前佳人動人。
正當董卓沉浸在這場溫柔鄉中時,身體卻逐漸出現異狀。
起初是疲乏嗜睡,繼而飲食無味,最后竟常感胸悶氣短。
御醫束手無策,皆說是體虛之象。
![]()
董卓卻毫無警覺,反而更加依賴貂蟬的照料。
太師府中人皆贊其賢德,然府外卻有謠言四起,有人低聲議論:“貂蟬未入府前,太師尚可震懾群臣;今則形如老朽,病入膏肓,豈非女子禍之?”
這傳言或非空穴來風,須知在古代,避孕之術雖不如今日發達,卻已有初見端倪。
以麝香避孕、以寒藥損胎,這些在宮闈之中皆是常見之法。
貂蟬聰慧絕倫,豈會不知?

董卓伏誅之后,長安的風云變了天。
貂蟬也自此結束了在太師府中如履薄冰的生活,換上了一身素凈的衣衫,隨呂布東奔西走。
呂布對她的情意,幾乎傾盡所有。
![]()
他弒義父,棄舊主,天下人皆稱其為“三姓家奴”,可他自己卻從未在意這些罵名。
他不是沒有女人,但自從貂蟬歸于自己之后,呂布幾乎將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她。
他們住過宮中府第,也困過軍帳寒舍。
他們曾一同策馬徐州城外,貂蟬著一身騎裝,隨風而立,猶如畫中仙子;他們也曾共渡水寨風雪,呂布為她披上獸皮大氅,擋住呼嘯寒風。
種種情景,皆印刻在呂布內心深處。
可這一切的溫柔繾綣,都未能結出一枚果實。
七年間,貂蟬未有一兒半女。
旁人不解,只道是戰亂頻仍、四處顛沛,女子無暇懷胎,更無力撫養。
可呂布是愛她的,足夠愛。
![]()
即便是在戰事正緊的時刻,他也從未讓她缺食少衣,更將她安置在最安全的后營之中,不令半點風雨侵身。
呂布若能得子,血脈延續,便是對天下諸侯的宣告,但貂蟬沒有,在那七年之中,未曾有過哪怕一次孕兆。
他或許能給她情意,卻不能給她歸宿。
因此她極可能早已采用古法避孕,或服涼藥,或貼麝香,甚至是那種會傷及根本的“絕子之方”。
呂布敗于下邳,昔日愛妾貂蟬也隨之成為階下囚。
那一日,他被五花大綁,壓至白門樓前,望著滿地霜雪,心中滿是不甘。
而貂蟬,坐于軍帳之中,靜靜凝望著帳外的落雪,面無波瀾。
七年恩愛,終究無果。
![]()
曹操站在白門樓前,手負背,望著縛于柱上的呂布。
王允連環計的細節在朝中早已傳開,董卓死后,滿朝文武私下里都知“禍水東引”四字。
初見貂蟬,曹操確實心動了。
她并無任何驚人的裝飾,只一身素色囚衣,長發披散,目光淡然,宛如一朵生于荒地的蘭花,既不爭春,也不求憐。
曹操素來喜他人妻,連敵將張繡的嬸娘也敢納為妾。
這等行徑,放在亂世不過尋常。
他一生情婦無數,風流倜儻,曾自夸“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連帶情愛也是霸氣張揚。
但對貂蟬,他卻突然猶豫了。
![]()
帳中無人,她跪坐在地,低頭不語。
曹操沒有立刻上前,而是繞著她踱了半圈,打量良久。
他看見她的肩膀有些顫抖,卻分不清那是寒冷,還是刻意的軟弱。
就在那一刻,曹操忽然明白了,這是個危險的女人。
她不言不語,卻能讓男人放下兵刃;她不笑不媚,卻能讓兩個梟雄反目成仇。
她能在董卓病榻前寸步不離,令老謀深算的太師生出依賴;也能在呂布耳邊呢喃幾句,就令這位橫掃千軍的猛將,將軍國大事棄如敝屣。
如此女子,不是紅顏,而是刀鋒。
曹操心中一凜,他回想起張繡之事。
那時因納其嬸娘,引發反叛,典韋戰死,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盡皆喪命。
![]()
那一戰的代價,至今仍像烙印一樣,燙在他心頭。
他不是不悔,但他更不會再錯第二次。
這一回,他看著貂蟬,只說了一句:“此人,押往許都,日后另作安排。”
隨即轉身離去,不再回頭。
身后的貂蟬依舊靜坐,似早已知他不會動情。
自那以后,曹操便刻意避開與她獨處。
哪怕她后被獻于關羽,他也未再插手。
外人皆道曹操好色,怎會放過貂蟬這等絕色?甚至有人私議,莫非是貂蟬年老色衰,曹操無欲也?
可知者心中有數,不是不欲,而是不敢。
![]()
曹操一生殺伐果斷,卻惟獨對這類“不可控”的人心生忌憚。
而他此生志在天下,豈能為一人失神?

關于貂蟬的結局,千百年來,從未給出確切答案。
種種說法,如水中月,鏡中花,讓人難辨真偽。
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說法,是“關公月下斬貂蟬”。
相傳呂布身死后,曹操為籠絡關羽,特將貂蟬賜予其為妾。
關羽表面接受,實則心懷大義,深恐貂蟬再度成為禍水,動搖兄弟之情,于是在月下揮刀,將其親手斬殺。
舞臺上刀光一閃,貂蟬紅裳飄落,那一刻觀眾無不唏噓動容。
可這只是文人的一種想象,真實歷史是否如此,又有誰能說得清?
![]()
也有人說,曹操最終并未將貂蟬交予關羽,而是令其隱居田間。
于是,她在曹操的默許下,隱入江南某個不知名的小鎮。
卸去羅裳,剪去長發,一生不再提起往昔,這也是一種無聲的結局。
還有一種版本,出自元雜劇《錦云堂暗定連環計》。
在這個劇本中,她在呂布兵敗后,自愿出家為尼,潛心著書。
但無論哪一種版本,結局皆非圓滿,她的人生,從一開始便注定無法走向“安穩”。
她的容貌,是她最鋒利的武器,也是最沉重的枷鎖。
或許,她早就知道。
在王允府中策動“連環計”那一夜,她便將自己的未來一刀切斷。
她沒有為董卓留下骨肉,是不愿;她未曾為呂布誕下子嗣,是不能。
![]()
她未必想成為誰的工具,但只有成為工具,才有存在的價值。
在那個女人被輕賤、情愛被玩弄的年代里,貂蟬選擇了最危險、卻也最主動的活法。
而當所有棋局落幕,無論她曾引領多少風云,攪動多少權勢,一旦局勢結束,她便成了最不安分的棋子。
因為她曾左右董卓,也影響呂布,更令曹操心生忌憚,這樣的女子,怎可能安穩老去?
所以不論她最后是被斬、被棄,還是被放逐,她都無法得善終。
人們稱她為美人,卻忘了“美人”二字,本就是一種局限。
她可以聰慧如狐,可以勇敢如虎,但世人看她,終究還是那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皮囊。
貂蟬這一生,或許連“幸福”二字從未奢望過。
她如影,如謎,如煙,終究散于世人看不見的地方。
![]()
“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哪怕短暫,也曾鮮艷,哪怕注定凋零,也曾盛放。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