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盧氏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到徐家灣鄉石斷河村調研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群眾反饋:“通過村‘三資’智慧化監管平臺,在手機上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村里資金、資產、資源的詳細信息,管理更規范了。”
農村集體“三資”是發展集體經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盧氏縣紀委監委聯合農業農村、財政、審計等部門深入一線調研,發現一些村委會資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存在交叉存放、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今年5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頒布實施,明確規定要“政經分離”,即村委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要分開核算。盧氏縣紀委監委立足“把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單獨核算、單獨管理,把問題從源頭上進行控制、解決”的要求,按照“一網統管、一屏通覽、公開透明、方便快捷”的總體思路,組織推動相關部門研發、建立農村集體“三資”智慧化監管平臺。該平臺包含財務公開、財務管理、產權交易、網報支付、合同管理、監測預警等模塊功能,其中財務管理模塊整合8個系統模塊數據,可直觀呈現全縣及各村資金、資產、資源與經營收益情況。村干部通過手機App進行賬務錄入和網報支付審批,村民通過手機App即可詳細查詢村內資金、資產、資源、合同四部分信息,有疑問可以留言或舉報。
“平臺將財務審批、資產處置、資源交易等關鍵業務流程固化在系統中,明確權限、設定規則、強制留痕,有效杜絕人情賬、糊涂賬,確保村集體‘三資’在陽光下運行。”盧氏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三清查、三公示”,全縣集體經濟總額39.89億元的相關信息全部錄入平臺,通過構建“數據采集、自動比對、智能校驗、異常篩選、預警推送”的全流程監管閉環,對資金往來憑證、資產租賃合同、資源交易記錄等進行實時校驗篩選,自動識別資金挪用、資產侵占、違規交易等異常情況,實現“三資”閉環監管和監測預警。
盧氏縣紀委監委加強平臺監測預警應用,將監督、辦案、治理一體貫通,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通報典型案例、組織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等形式,強化村干部警示教育,推動村集體“三資”管理邁入“廉政風險規避、集體穩定盈收、財政持續創收、群眾勞務增收、資源高效利用、企業降本增效、產業轉型升級”的良性發展軌道。
平臺整合并呈現集體“三資”家底,有助于發現閑置低效資源,促進規范、高效流轉。官道口鎮將軍山村積極盤活閑置房屋、炕房,年增收入6.8萬元;朱陽關鎮黨委牽頭成立香菇生產聯合社,鮮菇出口創匯超1200萬美元。截至目前,盧氏縣已推動盤活閑置資產71處,助力村集體增收305萬元。(張海軍 葛云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