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是發展農村經濟、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深化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整治工作,總結治理經驗成效,推動出臺監管監督工作指導性文件,持續提升“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近日,海南省文昌市紀委監委牽頭,聯合市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成立工作組,深入17個鎮、270個村(居)開展調研,梳理出集體資產租賃不規范、資金使用不透明、資源發包程序不嚴謹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逐項歸類分析,結合實踐中積累的應對相關問題的有效經驗,推動制定《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管監督工作指引》。工作指引清晰劃分了紀委監委的監督責任、農業農村部門的行業監管責任、財政部門的資金監管責任以及鎮(場)、村(居)的屬地管理責任,推動形成“紀委監委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鎮村聯動協同”的監督格局。
在監督內容上,工作指引直指“三資”管理關鍵環節作出提醒,要求事前監督重點關注大額資金使用、資產處置、資源開發等重大事項是否經過民主決策、是否履行“四議兩公開”程序;事中監督聚焦資金撥付是否合規、資產處置是否經過評估、資源發包是否公開招投標;事后監督圍繞項目驗收、資金使用效益、群眾反饋等情況開展。同時,工作指引針對群眾關注度高的集體土地流轉、小型工程建設、惠農補貼發放等熱點問題,點明每個環節的監督要點和可能出現的違規情形,讓監督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該指引通過明確監督重點、規范監督流程、壓實監管責任,旨在成為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三資’監管監督時的得力助手,讓大家對重點查什么、怎么查、如何定責一目了然。”文昌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該市選取2個“三資”管理問題較為突出的鎮作為試點,以工作指引為標準開展監督檢查,目前已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7個,推動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公開、資產臺賬管理等制度9項。
編制監管監督工作指引,第一要務就是實,符合實踐所需、注重實務操作。湖北省咸寧市紀委監委牽頭制定《關于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管監督要點》,梳理“三資”領域常見問題以及相應的監管監督措施,并選取近年來該市查處的典型案例作為參考指引,以直觀具體的方式為監管監督同類型問題提供借鑒和指導。
在印發監管監督要點的同時,該市紀委監委還同步出臺了《關于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管監督調查處置參考》,分為明確問題性質、收集證據要點、量紀處置分析、疑難問題探析等部分,指導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在發現問題后高效開展調查處置工作。
開展“三資”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摸排是監督村級小微權力、規范“三資”管理的有力抓手。一些地方紀檢監察機關在深入總結分析“三資”管理領域典型案件基礎上,針對問題線索制定摸排工作指引,為摸排相關問題線索、查辦案件提供精準指向。
吉林省白山市紀委監委于今年5月出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線索(案件)摸排(查辦)工作指引》,在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三個層面,分別列出了多項重點關注點位。如,在集體資源層面,要求必須查閱資源臺賬、查閱相關會議記錄、查看流轉交易是否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走訪常年在村里居住的村民等。
“農村集體‘三資’是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也是基層監督的重點和難點。我們結合‘三資’管理問題的具體表現和廉潔風險點,認真總結工作經驗,研究制定線索(案件)摸排(查辦)工作指引,督促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深挖徹查案中案、同類案。”白山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說。據了解,工作指引出臺以來,該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辦“三資”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成效較為明顯,已立案184人、留置4人,其中市管干部2人。(記者 鮑爽)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