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人民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舉行,快手公益基金會“非遺傳習學堂”項目榮獲人民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案例獎項,展現了快手公益基金會結合平臺資源與技術優勢助力非遺項目傳承、推動非遺數字化留存、支持非遺傳承人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公益實踐成果。
![]()
快手通過“短視頻+直播”為非遺項目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臺。據《2025快手非遺生態報告》顯示,非遺相關視頻年播放量達1780億次,日均直播近萬場;國家級非遺戲劇項目覆蓋率達98.2%,傳統曲藝類覆蓋率達94%。年輕群體的廣泛參與為傳統技藝注入新活力,推動非遺內容持續繁榮發展,快手正逐步構建起非遺傳承的新場景。
快手助力困境非遺傳承人更好地發展
據統計,我國現有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逾10萬人。然而,在偏遠地區許多傳承人因缺乏關注與支持,正面臨技藝傳承困難、收入水平偏低、受眾渠道狹窄等多重挑戰。2024年,快手公益基金會發起“非遺傳習學堂”項目,聚焦這一痛點,通過系統性幫扶支持困境非遺傳承人更好地發展。
“非遺傳習學堂”是國內首個結合互聯網平臺優勢,為困境傳承人提供幫扶的公益項目。從困境幫扶、提升發展、非遺傳播、硬件支持四個維度切入,通過授課指導、視頻創作及賬號運營培訓,幫助傳承人更好地將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非遺傳習學堂”項目的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中小學社團活動形式單一、經費匱乏的困境。越來越多地處偏遠的孩子,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了解家鄉文化,體驗非遺,愛上非遺。截至目前,“非遺傳習學堂”項目支持超過100名傳承人,授課場所覆蓋200所鄉村學校和社區,預計將惠及非遺興趣人群超60000人。
![]()
(第二期培訓傳承人在林家遺址彩陶非遺工坊開展研學)
在青海果洛,德昂灑智(藏文書法)傳承人登德日通過“非遺傳習學堂”走進中學授課,在傳承非遺項目的同時獲得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甘肅會寧剪紙傳承人曹海仁在快手支持下走進校園和社區開展教學,并在2025年春節受邀來到北京,將剪紙藝術帶上更廣闊的舞臺。快手為面臨困境的傳承人提供資金支持與數字技能培訓,同時借助短視頻平臺傳播非遺,推動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
快手積極推動非遺數字化留存
短視頻直播技術為非遺項目的數字化留存提供了新路徑。快手通過領先的音視頻處理能力與大數據技術,系統性地記錄非遺項目的歷史傳承、工藝技藝以及成果形態等多維度信息,構建具有快手特色的非遺數字化留存新模式,積極幫助非遺項目及其傳承人開展數字化記錄工作,助力實現非遺技藝的數字永生。
在快手“非遺傳習學堂”專題頁里,可以看到非遺傳承人及其技藝特色的精彩內容,這些視頻展現了傳承人匠心精神和精湛手工技藝。短視頻與直播打破了時空限制,用戶可以通過短視頻感受剪紙、刺繡、陶瓷等非遺歷史文化。同時,非遺數字化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非遺,成為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的重要渠道。
快手通過科技與公益的雙重力量,為非遺傳承探索出一條創新路徑。未來,快手將持續推動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打造困境非遺傳承人幫扶的“快手模式”,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活力,共享科技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