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上海那座讓人過目不忘的紅色建筑——世博會中國館,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安藤忠雄在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世博會上設計的日本館。
![]()
兩座建筑在外觀上的某種神似,曾在網絡上掀起不小的討論,甚至一度被質疑是否涉及創意上的雷同。
![]()
安藤忠雄設計西班牙世博會日本館
仔細看,兩者確實有不少共通點。它們都從中國傳統斗拱中汲取靈感,用層層出挑的結構語言傳遞出東方的建筑韻味。安藤忠雄的日本館,是他首次嘗試木結構建筑,入口處四根木柱與層層膠合木的組合,明顯呼應了斗拱的構造邏輯,整體形態上窄下寬,顯得沉穩而收斂。
![]()
而中國館,則像是把斗拱這一元素用現代技術進行了放大與轉譯。4根巨柱托起斗形主體,56道橫梁依循斗拱邏輯層層疊加,不僅形成深遠的挑檐,也塑造出遞進的空間節奏。兩座場館都呈現出干凈利落的體塊感,略帶積木堆疊般的趣味,又不失莊重氣質。
![]()
安藤忠雄設計的西班牙世博會日本館
這種視覺上的接近,讓不少觀眾感到困惑。有人覺得中國館在形式上借鑒過多,缺乏作為東道主場館應有的原創性;也有人反駁,認為斗拱本就是東方建筑共享的文化符號,不存在誰抄襲誰。
![]()
安藤忠雄設計的西班牙世博會日本館
更重要的是,中國館在細節中注入了獨特的意義——56道橫梁象征著民族團結,色彩選用“中國紅”,結構中也融入了九宮格布局,這些都是日本館所沒有的文化表達。
![]()
安藤忠雄設計的西班牙世博會日本館
作為被比較的對象,安藤忠雄本人反而顯得很從容。他曾在2010年公開回應,坦言兩座建筑“有點像”,但也強調建筑的造型難免有相似,不能簡單歸為仿造。2021年在同濟大學演講時,他再次提到這一爭議,并表達了對中國館的欽佩之情,認為那更多是設計師之間“想象力的巧合”。
![]()
說到底,建筑不只是外形的競賽,更是文化、技術與時代精神的容器。同樣從斗拱出發,一個用木構傳遞靜謐與克制,一個以鋼混書寫當代的磅礴,走的是兩條不一樣的路。
![]()
這兩個建筑這么像,你怎么想?
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