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學食堂推出999元一只的帝王蟹,每日限量供應,雖搭配了不同價位的海鮮品類,卻仍引發了關于校園風氣的激烈爭議。在筆者看來,這種看似滿足學生“嘗鮮需求”的操作,實則暗藏助長奢靡攀比之風的風險,高校食堂里,這樣的“高端菜品”一只也不該有。
![]()
大學食堂絕非普通餐館,其核心屬性是公益普惠,承載的是保障全體學生基本飲食需求、守護校園樸素風氣的責任。南京大學食堂即便保留了10元生蠔等親民選項,999元的帝王蟹依然顯得格格不入。要知道,我國高校學生群體的經濟來源大多依賴父母資助,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千元級的一餐飯可能是父母幾天的辛苦收入。當“拼單吃帝王蟹”成為校園里的“新鮮事”,當有學生為這樣的“食堂改善”感到驕傲時,無形中會形成一種隱性的攀比氛圍,那些無力承擔高價海鮮的學生,可能會因“吃不起”而產生自卑心理;而少數追求新奇的學生,也可能陷入“比闊氣、講排場”的誤區,背離校園應有的節儉風尚。
![]()
食堂方面聲稱“定價僅為市場價的一半”“滿足嘗鮮需求”,但這種辯解難以成立。高校食堂的資源本應用于提升平價菜品的質量、優化就餐環境,而非迎合少數人的奢侈消費。所謂的“性價比優勢”,本質上是用公益屬性的場地和資源,為高端消費“背書”。更何況,“每日僅供應一只”的營銷策略,更像是在制造稀缺感,變相放大其“高端”標簽,進一步刺激學生的獵奇心理和攀比欲望,這與校園倡導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背道而馳。
或許有人認為,“拼單嘗鮮”的模式消解了價格門檻,無需過度緊張。但必須警惕的是,風氣的侵蝕往往始于“小事”。今天能接受食堂賣999元的帝王蟹,明天就可能出現更貴的高端菜品;今天是“拼單嘗鮮”,明天就可能演變成“單獨炫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塑造正確的價值觀。食堂作為學生日常活動的重要場所,其運營導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消費觀和價值觀,絕不能成為滋生奢靡之風的溫床。
![]()
高校食堂的“創新”,應聚焦于如何在平價基礎上提升菜品品質、豐富營養搭配,而非盲目追求高端化、奢侈化。南京大學食堂的帝王蟹事件,給所有高校敲響了警鐘:校園餐飲必須堅守公益初心,劃清消費邊界,堅決杜絕可能助長奢靡攀比之風的操作。因為對于純凈的校園而言,這樣的帝王蟹,一只也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