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郭冠柔
11月3日,第十九屆“挑戰杯”中國移動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南京大學落幕。武漢音樂學院入圍項目“基于動作捕捉技術的交互式數智編鐘演奏體驗系統”獲“人工智能+”專項賽(應用賽)特等獎,實現了學校在“挑戰杯”賽事上的歷史性突破。
![]()
據悉,2025年第十九屆“挑戰杯”中國移動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南京大學、共青團江蘇省委承辦,由1個主體賽和“揭榜掛帥”“人工智能+”2個專項賽組成,共吸引來自全國2700多所高校的40余萬件作品、300多萬名學生參賽。
![]()
武漢音樂學院獲獎項目由作曲系李鵬云教授、何井老師指導,通過自主研發AI姿態識別系統,精準還原曾侯乙編鐘“一鐘雙音”的聲學特性,并結合用戶演奏數據驅動AI生成專屬樂曲,在實現視聽觸多模態沉浸式交互的基礎上完成了從交互到創作的閉環,突破了文物編鐘“不可敲”的局限,通過人工智能與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體驗新范式,讓千年禮樂借助科技煥發新生,展現了武音學子文化傳承的使命與擔當。
在日常備賽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并全程關注備賽進展,校團委多次組織校內外專家對項目進行輔導打磨,為成績取得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比賽期間,校黨委副書記鄒德智帶隊參賽,駐守賽場一線統籌協調;賽前一天,項目申報人袁云飛、團隊成員郭靖繁作為現場答辯代表,反復優化展示流程和細節呈現,最終憑借過硬的項目質量、精彩的現場表現斬獲佳績。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把“挑戰杯”賽事作為共青團服務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延展實踐育人鏈條,推動賽事成果落地轉化,做好“挑戰杯”賽事的“后半篇文章”,推動學校創新創業工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