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微雨初歇,70歲的李大媽剛把一鍋熱氣騰騰的芋頭端上飯桌。兒女見狀有些擔憂,小聲說:“媽,您不是有糖尿病嗎,這芋頭淀粉高,會不會影響血糖?”
李大媽點點頭,笑著說:“醫生最近就在說這個事兒,讓我別怕,只要會吃,芋頭對咱們糖友還有不少好處呢!”
你是否和李大媽家人有同樣困惑?“淀粉含量高的芋頭,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其實,大量新研究和指南都給出了意外答案:合理吃芋頭,反而有助于控糖和身體健康。
![]()
究竟怎么一回事?哪些細節最關鍵?尤其是第2點,很多糖友都掉過坑。芋頭,真沒你想得那么簡單!
芋頭,糖尿病人能吃嗎?醫生揭秘真相。在很多中老年人心中,芋頭“入口香軟、綿潤細膩”,但因為含淀粉,總怕它像白米飯那樣“升糖快”。
其實,同樣每100克,芋頭的升糖指數(GI)大約為54,而普通白米飯高達88。這意味著,芋頭屬于中等偏低GI食物,消化吸收較緩慢,對血糖沖擊比白米飯、土豆要低得多。
《美國糖尿病學會2023飲食指南》明確提出,適度攝入富含膳食纖維、GI值較低的根莖類(如芋頭)有助于穩定餐后血糖波動。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也指出,芋頭中的天然多糖結構和膳食纖維,對血糖有“緩釋、穩控”作用。
![]()
更難得的是,芋頭富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鉀元素和黏性多糖,有助于腸道健康和降低炎癥。不少糖尿病患者,對主食的恐懼感,往往源于不了解種類差異。
實際上,只要方法得當,芋頭不僅不會“拉高血糖”,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醫生在長期隨訪中發現,糖尿病患者每周替換1到2次主食為芋頭,一個月后往往出現三大可觀變化:
血糖波動變小,控糖更平穩
2022年一項國內大型臨床試驗(納入近1500名糖尿病人)顯示,每天午餐用100克蒸芋頭部分替代米飯的組別,餐后2小時血糖平均下降12.6%。
其背后原因在于,芋頭中的黏性多糖能減緩淀粉消化,防止血糖“上躥下跳”,讓控糖更加溫和、穩定。
![]()
腸胃功能改善,便秘明顯緩解
很多糖友困擾于便秘和腸道亞健康。芋頭富含膳食纖維高達3.4克/100克,是普通大米的2倍。
堅持吃芋頭能“軟化大便,促進排便”,不少老年人表示,“飯后肚子舒服多了,腸道更通暢”。這恰恰是許多人忽視的芋頭“隱藏好處”。
心腦血管風險降低,易控“三高”
芋頭富含天然鉀元素,每100克含鉀451毫克,有助于調節體液平衡、輔助降壓。
更有新加坡國立大學2019年研究指出,芋頭攝入量較高者,高血壓、心臟病等并發癥風險分別下降7%到11%。芋頭里的多糖和微量元素,還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膽固醇吸收。
巧吃芋頭,這3招讓控糖、口感兩全其美。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吃芋頭時,務必注意以下做法,“管住嘴、吃對量”,身體獲益才更明顯:
![]()
控制分量,小碗替大碗,每餐不超過100克
芋頭雖好,也要適當。建議每餐主食中,用100克蒸芋頭替換一半白米飯或面食,每周安排1至2次即可。避免暴食或連吃幾天,才不會讓“低GI好處”反被稀釋。
優先蒸煮,拒絕油炸,提升健康分
推薦“蒸、煮、燉”三種方式,最大程度保留纖維和營養,熱量攝入更可控。堅決避免油炸芋頭、加糖燜煮等吃法,防止額外熱量和糖分帶來負擔。
搭配蔬菜和蛋白,營養更均衡
用芋頭和青菜、豆制品、魚蝦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搭配,豐富膳食纖維和氨基酸,進一步控制餐后血糖。比如“蒸芋頭配菠菜、豆腐羹”,就是營養師力推的優選組合。
芋頭并非“糖友大忌”,只要方法得當,反而是高性價比的控糖好伴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