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宋,快來!”57歲的張大爺氣喘吁吁地坐在公園長椅上,朝一旁晨練的女兒招手。晨曦微露,人群中有堅持晨跑的老張,也有喜歡晚飯后慢走的大媽。
張大爺最近一心想降血糖、降血壓,可女兒卻跟他爭執不休:“爸,咱到底該啥時候運動才最健康呢?”周圍的鄰居們也都七嘴八舌,答案從“早鍛煉空氣新鮮”到“晚上血糖消耗多”各有道理。大爺越聽越懵,這場似乎簡單的爭論背后,真有醫學上的“最佳時間”嗎?
![]()
“天天運動很好,但時間點可不是隨便選的。”北京協和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劉濤坦言,早晚運動對身體的影響確實有細微差別,尤其對降血糖、穩血壓的人來說,選對時機事半功倍。
國內一項覆蓋2400名中老年人的橫斷面研究(2021年中華內分泌雜志)顯示:早晨運動組 fasting血糖平均下降0.32 mmol/L,但晚間運動的人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更大,平均達0.48 mmol/L,收縮壓下降效果也更為顯著。
倫敦國王學院的系統綜述同樣指出,每天傍晚5點后進行30分鐘有氧鍛煉,能使晚間血糖峰值降低15.6%,并有利于夜間血壓穩定。為什么會有這種差別?
![]()
醫學上講,清晨人體腎上腺素分泌旺盛,患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此時血液黏稠度高,忽然劇烈運動,反而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而傍晚時分,人體各項功能趨于平穩,肌肉力量、血糖代謝效率都達到高峰,這樣運動時血管和胰島素敏感性提高,對穩定血壓和血糖尤其有利。
許多人習慣早起晨練,以為“早起鍛煉等于長壽卡”,其實科學更看重個體差異和規律。持續早晨鍛煉和晚上鍛煉,帶來的身體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晚飯后適當慢跑或快走,每次30分鐘左右,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2小時后下降16.2%,而清晨運動下降幅度約為9.5%。原因是晚餐后血糖本就處于高峰,運動正好促進葡萄糖利用。
![]()
實證研究顯示,即使是一般高血壓患者,在晚上6點~8點運動,8周后收縮壓下降5~7 mmHg,而同等運動量清晨鍛煉效果僅為這個數值的六成。
睡眠質量與心血管風險
許多中老年人感到晨練后一天精神不錯,但部分人會因凌晨低溫和血壓波動而不適。晚間適量運動還能提升深度睡眠比率,降低猝死風險。但要注意,睡前1小時內,不宜做劇烈運動,否則反而影響睡眠!
這些差異,都是長期跟蹤、嚴格比較后權威醫學獲得的“大數據”結論,不是一家之言。
每個人的最佳運動時間,需結合個人狀況靈活調整。多數糖尿病、高血壓中老年人,這三條建議尤其值得參考。
![]()
晚餐后1小時運動更安全有效
運動時以快走、廣場舞、慢跑等中強度有氧為主,每次約30分鐘,不追求劇烈。糖尿病患者最好飯后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風險。
特殊情況根據醫生建議調整
如存在心血管基礎疾病、嚴重高血壓、慢性哮喘或夜班作息者,應優先聽取主診醫生的個性化建議。健康第一,不要和別人比較!
規律作息配合運動
無論早晚,保持定時定量的鍛煉習慣更關鍵。有研究指出,規律運動能使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19.8%,比僅偶爾鍛煉更有益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