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個時候,我還能用季度獎金給自己換臺新電腦,今年連房租都要跟父母借。”在北京某央企設計院工作四年的李明(化名)盯著工資條上“2867元”的數字,指尖反復摩挲著紙面,仿佛要把這串冰冷的數字揉碎。這張薄薄的工資條,不僅是他個人收入的縮影,更撕開了央企設計院“黃金時代”落幕的殘酷現實——從年薪30萬到月薪低保,不過短短兩年。
時間倒回2023年,李明所在的設計院還是行業里人人羨慕的“香餑餑”。彼時的他,每月到手收入穩定在8000-12000元,加上季度績效和年終獎金,年薪輕松突破20萬,要是趕上項目密集期主動加班996,30萬的年收入也觸手可及。更讓同事們引以為傲的是單位的福利:七險二金覆蓋了從醫療到養老的所有擔憂,中午11點半到下午兩點的超長午休能讓人徹底放松,茶水間里免費的咖啡、零食隨時供應,甚至連團建都能去國內外熱門景點。“那時候朋友總說我進了‘神仙單位’,工作穩定、待遇優厚,就算偶爾加班,心里也覺得值。”李明回憶起當年的場景,語氣里滿是懷念。
![]()
轉折發生在2024年下半年。先是有老同事發現,原本每月5號準時到賬的工資,開始推遲到10號、15號;接著,午休時間悄悄從兩個半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上班時間也從朝九晚五調整為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半;最讓大家不安的是,年底的獎金核算表上,數字比往年少了近一半。“當時領導說只是‘行業暫時調整’,讓我們再等等,我們還天真地以為熬過去就好了。”李明苦笑著說,現在想來,那只是降薪潮的開始。
2025年年初,更猛烈的“縮水”接踵而至。單位正式通知,七險二金調整為五險一金,曾經承諾的補充醫療、企業年金全部取消;采暖補貼、物業補助這些延續了多年的福利,也在一紙通知后消失無蹤。最讓員工難以接受的是工資的斷崖式下跌——像李明這樣的技術崗員工,月薪從五位數直接跌至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線附近,有人甚至拿到過2000元以下的工資。“我算了算,現在的收入連2023年的零頭都不到。”李明翻出手機里的支出記錄,“房租每月4500元,通勤費200元,吃飯至少2000元,這還沒算水電費和人情往來,每個月都在倒貼錢。”
![]()
比收入縮水更讓員工焦慮的,是工作效率的下降。為響應國產替代號召,單位統一采購了搭載國產處理器和麒麟操作系統的電腦。可問題很快出現:設計師們常用的Autodesk系列專業作圖軟件,與麒麟系統存在嚴重兼容問題,原本兩小時能完成的圖紙,現在要反復調試軟件、轉換格式,花四五個小時才能勉強完成。“領導只說要‘支持國產’,卻沒考慮實際工作需求。”李明無奈地說,“要是想繼續用原來的軟件,就得自己花錢買授權,一個軟件一年好幾千,現在這點工資根本負擔不起。”
如今在設計院的辦公室里,曾經熱火朝天的加班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壓抑的沉默。有人在偷偷修改簡歷,有人對著電腦屏幕發呆,還有人聚在茶水間小聲討論“要不要轉行”。李明也加入了求職大軍,可投出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建筑設計行業整體不景氣,很多私企設計院也在裁員降薪,我們這些從央企出來的,反而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群體。”他坦言,自己曾經以為“央企”這塊招牌能保一輩子穩定,現在才明白,在行業周期的浪潮面前,個人的努力和資歷是多么渺小。
不止這一家央企設計院,近期網上頻頻曝出類似的降薪消息:河南某上市設計院員工兩個月工資僅1100多元,某中字頭設計院985碩士月薪低至1500元,甚至有人拿到過107.78元的“象征性工資”。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家庭,也是整個工程設計行業陷入寒冬的真實寫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科研技術服務業年均薪資高達11.3萬元,可如今眾多設計院員工的收入,早已跌出這個平均線,甚至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
“黃金時代過去了,再留戀也沒用,只能早做打算。”李明最近報了一個Python編程培訓班,打算轉型做建筑信息化模型(BIM)開發,“雖然從頭學起很難,但總比坐以待斃強。”他的話,或許說出了很多設計院員工的心聲——在時代的變局中,沒有永遠的“鐵飯碗”,唯有主動求變,才能在風浪中找到新的航向。
這場央企設計院的降薪潮,不僅是一次行業調整,更給所有職場人敲響了警鐘:穩定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持續成長的能力才是最可靠的“鐵飯碗”。當曾經的“神仙單位”褪去光環,那些能及時跳出舒適區、主動擁抱變化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避免人才流失,或許才是度過寒冬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