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寶子們!大家好,我是開心!
秋冬季節,氣溫一天天往下滑,早上出門風刮在臉上像帶了小刺,揣在口袋里的手半天也暖不熱。這時候比起多穿一件衣服,更讓人惦記的是家里灶上燉著的熱乎食物 —— 不用找稀罕食材,不用學復雜技法,一道家常燉菜就能把暖意送到心里。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我家秋冬餐桌離不開的豬蹄燉山藥。這道菜的食材在菜市場隨手就能買齊,燉好后豬蹄嚼著軟糯不膩,山藥吸滿了湯汁格外粉糯,喝一口湯鮮得能暖到腳尖,既填肚子又能給身體添點勁,特別適合這個冷颼颼的季節。
秋冬補身,家常食材最貼心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不少人覺得 “補身” 就得用貴價食材,其實不是這樣。秋冬補身講究的是 “溫和不折騰”,選那些常吃、吃著舒服的家常食材,比啥都管用。豬蹄就是很適合秋冬的食材,它帶著自然的膠質和油脂,燉軟了之后入口不用費勁兒嚼,嘴里還能嘗到筋的彈勁兒,吃著特別滿足。而且這種膠質咽下去不覺得膩,反而能慢慢給身體帶來暖意,不像吃生冷食物那樣會讓腸胃不舒服。
山藥和豬蹄就是天生的搭檔。秋冬天氣干,很多人吃點油膩的就容易脹肚子,但山藥口感粉糯,還帶著點自然的清甜,既能中和豬蹄的油脂感,又能讓湯的味道更有層次。燉好的山藥咬開,滿是豬蹄的鮮香味,咽下去后腸胃也覺得順暢,沒有負擔。這兩種食材放在一起燉,不用加太多調料,光靠本身的香味就能燉出好味道,既符合家常做飯的簡單需求,又能在冷天里給身體裹上一層暖意,這才是秋冬補身該有的樣子。
選對食材,燉好湯的第一步
![]()
想把豬蹄燉山藥做好,不用花大價錢,但選食材得用點心 —— 選對了食材,哪怕步驟簡單,成品也好吃;選不對,再怎么燉也出不了香味。
先說主料豬蹄。買豬蹄要選前蹄,前蹄的筋比后蹄多,燉出來后嚼著有彈勁,不會只有肉的扎實感。一般一只前蹄大概 750 克,夠 2 到 3 個人吃,剛好是家常聚餐的分量。買的時候可以讓賣家幫忙剁成小塊,自己在家剁不僅費力氣,還容易濺得滿灶臺都是油,省下來的時間用來處理山藥更劃算。
再看山藥。山藥得選面山藥,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鐵棍山藥。這種山藥的肉質緊實,燉的時候不容易爛成泥,還能把湯汁的香味吸進去,吃著粉糯又帶點甜。要是買成了脆山藥,燉出來后還是硬邦邦的,吸不進香味,口感會差很多。挑山藥的時候可以輕輕捏一下,面山藥捏著硬實,表皮沒什么斑點,這樣的山藥新鮮,燉出來味道更正。
輔料都是家里常見的。姜片準備 5 到 6 片,蔥段 3 段,這兩樣是去異味的關鍵;料酒 2 勺,能讓豬蹄的肉更嫩,還能去掉腥味;鹽 1 小勺,白胡椒粉少許(可選),這兩種調料只用來提味,不用多放,免得蓋過食材本身的香味;最后準備足量的清水,燉湯的全程都要用到。
跟著做,零失敗的燉制步驟
![]()
很多人覺得燉豬蹄麻煩,其實只要跟著步驟來,一點都不復雜 —— 重點在 “慢燉”,不用一直守著鍋,等著時間到就行。
首先是處理豬蹄。把賣家剁好的豬蹄塊放進深盆里,倒滿清水沒過食材,靜置 1 小時,中間換兩次水。這一步是為了把豬蹄里藏著的血水泡出來,血水泡得越干凈,后續燉出來的湯就越清亮,也不會有腥味。要是偷懶省了浸泡的步驟,就算后面焯水,也很難把血水完全去掉,湯的味道會差不少。
然后是焯水去腥。找一個鐵鍋,把泡好的豬蹄放進去,加 2 片姜、1 段蔥、1 勺料酒,再倒滿冷水 —— 這里一定要用冷水下鍋,因為冷水會慢慢升溫,讓豬蹄里的血水和雜質跟著水溫升高慢慢滲出來;要是用熱水,豬蹄表面會一下子收緊,血水就鎖在里面出不來了。開大火把水燒開,水面上會飄起一層灰白色的浮末,這些都是雜質,要用勺子慢慢撇干凈,然后把豬蹄撈出來,用溫水沖洗一遍 —— 記住是溫水,用冷水沖會讓豬蹄的肉質突然收縮,變得又老又柴。
接下來是燉煮出味。準備一個砂鍋,砂鍋里加足量的溫水,把沖洗好的豬蹄放進去,再加入剩下的姜片和蔥段。開大火把水燒開,等水完全沸騰后,轉成小火慢燉。這時候要蓋上鍋蓋,讓砂鍋保持穩定的溫度,小火慢燉 1.5 小時左右。燉的時候不用頻繁開蓋,頻繁開蓋會讓溫度降下來,延長燉煮時間,還會讓湯里的香味跑掉。判斷豬蹄有沒有燉好,用筷子戳一下就行,能輕松戳透豬蹄,就說明已經燉軟了。
然后加入山藥。把山藥去皮,切成滾刀塊 —— 去皮的時候可以戴個手套,避免山藥的黏液沾到手上,引起癢的感覺。把切好的山藥塊放進砂鍋里,繼續用小火燉 20 到 30 分鐘。山藥不用太早放,放早了容易燉爛成泥,不僅影響湯的賣相,還會讓湯變得渾濁;等豬蹄燉軟后再放,剛好能燉到粉糯又不爛的狀態,咬著還有點口感。
最后是調味出鍋。打開鍋蓋,加 1 小勺鹽和少許白胡椒粉(喜歡清淡口味的可以不加白胡椒粉),用勺子輕輕攪幾下,讓調料融到湯里,然后關火。要是家里有蔥花,撒一點在上面,顏色會更好看,但不加也不影響味道。這樣一道豬蹄燉山藥就做好了,端上桌的時候還冒著熱氣,香味能飄滿整個屋子。
記好小細節,口感再提一檔
![]()
很多人做這道湯,總覺得成品要么有腥味,要么豬蹄嚼著柴,其實問題出在幾個小細節上 —— 把這些細節記好,成品的口感能再升一個檔次。
第一個細節是焯水必須用冷水。之前提到過,但這里還要再強調一次。冷水下鍋能讓豬蹄里的血水慢慢滲出來,要是用熱水,豬蹄表面的蛋白質會一下子凝固,血水鎖在里面,燉出來的湯會有腥味,豬蹄的口感也會柴。
第二個細節是全程用溫水或熱水。不管是沖洗豬蹄,還是往砂鍋里加水,都要用溫水或熱水。豬蹄遇到冷水會收縮,肉質會變緊,燉出來就不容易軟爛;全程用溫水或熱水,能讓豬蹄的肉質保持松弛,更容易燉軟,湯也會更濃郁,不會有寡淡的感覺。
第三個細節是山藥后放。有人擔心山藥后放會燉不熟,其實不用怕。山藥本身容易熟,等豬蹄燉軟后再放,燉 20 到 30 分鐘完全能熟,還能保持粉糯的口感,把湯汁的香味吸得滿滿當當。
第四個細節是鹽最后放。很多人習慣一開始就放鹽,覺得這樣能入味,但鹽會讓肉質變硬。等豬蹄和山藥都燉好后再放鹽,既能讓調料均勻融到湯里,又能保持豬蹄的軟糯口感,不會燉到最后嚼著柴。
一碗熱湯,藏著秋冬的幸福
秋冬的晚上,下班推開家門,要是聞到砂鍋里飄出來的豬蹄香味,心里一下子就踏實了。盛一碗湯放在手里,溫熱的觸感從指尖傳到胳膊,喝一口湯滑進胃里,白天在外受的寒氣一下子就散了;夾一塊豬蹄,輕輕一咬肉就從骨頭上脫下來,帶著湯汁的香味,嚼著一點都不膩;最后吃一塊山藥,粉糯的口感里滿是鮮味兒,咽下去后腸胃也覺得舒服。
有次家人一起吃飯,這道湯端上桌沒一會兒就見了底。孩子捧著碗說山藥比土豆還香,每次都要多吃幾塊;老人喜歡喝湯,說喝了之后身上暖,晚上睡覺也踏實;我自己則喜歡啃豬蹄,享受那種軟糯的口感。不用復雜的工序,不用昂貴的食材,一道家常的豬蹄燉山藥,就能讓一家人吃得開心又暖和,這就是秋冬里最實在的幸福。
其實秋冬補身不用追求 “高大上”,那些在菜市場里隨處可見的家常食材,經過簡單的燉煮,就能變成暖身又好吃的食物。豬蹄燉山藥就是這樣一道菜,沒有復雜的步驟,沒有難買的食材,只要花點時間慢慢燉,就能做出滿屋子的香味。在冷風吹的日子里,給自己和家人燉上一鍋,喝著熱湯,吃著軟糯的豬蹄和山藥,這份簡單的溫暖,就是秋冬里最好的滋養。要是你還沒試過,不妨趁著這個季節動手做一次,相信你會愛上這份從胃里暖到心里的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