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dá)子
- 本文共2219字,閱讀時(shí)長大約5分鐘
前言
有句老話說得很扎心:“最是無情帝王家”。當(dāng)皇權(quán)的屠刀砍向身邊的血親時(shí),連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李世民都逃不開這樣的宿命:他是后世眼里千古一帝的模板,卻一輩子背著玄武門之變后逼父親李淵退位的爭議。
很多人都有個(gè)疑問:以李世民的能力和威望,就算等李淵自然去世,難道接班的不是他?為什么非要急著逼父親下臺,落個(gè)了不孝的罵名呢?
![]()
其實(shí)答案藏在武德年間(李淵在位時(shí))的政治旋渦里,今天老達(dá)子就來跟大家聊聊當(dāng)時(shí)李世民的處境吧~
太子集團(tuán)的壓迫與李淵的“平衡術(shù)”破產(chǎn)
李淵起兵反隋時(shí),李世民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勸父起兵、攻打長安、平定天下,幾乎每一場關(guān)鍵戰(zhàn)役都有李世民的身影。但按照立嫡立長的傳統(tǒng),李淵還是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為了安撫李世民,李淵給了他極高的權(quán)力:“封秦王,任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可以開府置官屬,甚至擁有自己的軍隊(duì)(秦王府兵)。
李淵的算盤打得很清楚:用太子李建成穩(wěn)住朝堂,用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兩邊互相牽制,自己坐收漁利。
可他沒想到,這種平衡術(shù)只會讓他們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
太子李建成怕李世民搶自己的位置,聯(lián)合齊王李元吉,一邊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比如誣告他“謀反”),一邊偷偷削弱秦王府的實(shí)力:先是調(diào)走秦王府的猛將(如程知節(jié)、尉遲敬德),再切斷秦王府的財(cái)源,甚至派人刺殺李世民。
《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記載:“建成乃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shù)升”
而李淵呢?他明明知道李建成在搞事情,卻裝聾作啞。既不想廢太子,也不想真的處置李世民,只想維持表面的“平衡”。
比如李世民被鴆毒后,李淵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們兄弟別再見面了”,根本沒追究李建成的責(zé)任。再比如李建成要調(diào)秦王府兵,李淵居然同意了。
![]()
到了武德九年(626年),形勢已經(jīng)惡化到了極點(diǎn)。李建成打算在李淵去仁智宮避暑時(shí),派軍突襲秦王府,徹底除掉李世民。
《資治通鑒?唐紀(jì)七》:“建成謂元吉曰:‘秦王且遍見諸妃,彼金寶多,有以賂遺之也。吾安得箕踞受禍?不如先事圖之。’”
而李元吉更直接,建議李淵殺掉李世民。
“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
此時(shí)的李世民,已經(jīng)走到了懸崖邊,如果再等下去,不是被李建成殺死,就是被李淵削權(quán)圈禁,連命都保不住,更別說登基了。
武德后期的唐朝政治生態(tài)
有人會問:就算李建成要?dú)⑺钍烂癫荒艿壤顪Y去世后再反擊嗎?
答案是:不能,因?yàn)槲涞履觊g的政治生態(tài),根本就不給你等待的空間。
首先,“立嫡立長”的傳統(tǒng)是李世民繞不開的坎。只要李建成還是太子,只要李淵還活著,李世民就永遠(yuǎn)是“藩王”,沒有合法的繼承權(quán)。
就算李淵去世,李建成登基,李世民要么被幽禁,要么被殺死。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其次,秦王府的下屬們也不會讓李世民等。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如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都是跟著李世民出生入死的,他們的富貴全綁在李世民身上。如果李世民倒了,他們要么被李建成清算,要么一輩子沒出頭之日。
所以尉遲敬德才會對李世民說:“大王若不從敬德之言,敬德將逃身草澤,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你要是不反抗,我就逃了,不會陪你等死。
最后,唐朝的政治結(jié)構(gòu)也不允許“等待”。武德年間,李世民不僅有軍功,還有自己的小朝廷,天策府的官員都是當(dāng)時(shí)的精英(如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秦王府的兵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精銳。
這樣的勢力,別說李建成容不下,估計(jì)就連李淵自己都害怕,他曾對李世民說:“你功勞太大,我封你為太子吧?”
《資治通鑒?唐紀(jì)七》:“上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nèi),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
不是真的想立他,是怕李世民造反。
![]()
逼宮是李世民的最優(yōu)解
到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終于下定決心:先下手為強(qiáng)。
他做了三件事:
- 先向李淵告狀,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后宮(其實(shí)是為了把李建成騙到玄武門);
- 埋伏士兵在玄武門(皇宮的北門,是太子進(jìn)宮的必經(jīng)之路);
- 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派尉遲敬德“保護(hù)”李淵(其實(shí)是逼宮)。
玄武門之變后,李淵的處境很尷尬:太子死了,秦王掌握了兵權(quán),自己已經(jīng)沒有反抗的能力。所以他只能順?biāo)浦郏⒗钍烂駷樘樱瑑蓚€(gè)月后禪位。
《舊唐書?高祖本紀(jì)》:“九年夏四月,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秦王,秦王伏兵誅之。六月,立為皇太子,庶政皆斷決。八月甲子,高祖?zhèn)魑挥诨侍樱苑Q太上皇。”
很多人說李世民逼父,可如果他不這么做,等待他的是什么?是李建成的屠刀,是秦王府的覆滅,是自己的死亡。逼宮不是李世民的選擇,是他的生存本能。
老達(dá)子說
后世對李世民的逼父的爭議很大,但大多人都承認(rèn):沒有逼宮,就沒有貞觀之治。
比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然其踐祚之初,誅兄殺弟,逼父退位,實(shí)有慚德。然其善政,足以蓋過其惡。”
大意就是:李世民的賢明,從西漢以來只有他一個(gè)人。雖然他殺兄弟、逼父親,但他的善政足以抵消這些過錯。
而更關(guān)鍵的是,李世民用“貞觀之治”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輕徭薄賦、虛心納諫、任用賢能,讓唐朝成為當(dāng)時(shí)世界上最強(qiáng)大的國家。相比之下,逼父的罵名,反而成了他千古一帝光環(huán)下的小瑕疵。
其實(shí),歷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李世民不是完美的圣人,但他是合格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方式,終結(jié)了武德年間的混亂,開啟了一個(gè)盛世。
就像《舊唐書》作者劉昫說的:“太宗時(shí)政化,良足可觀。亙古而來,未之有也。”(太宗的政績,足以讓人贊嘆。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盛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