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篇故事為虛構內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采用文學創作手法,融合歷史傳說與民間故事元素。
“李道宗,你把話給老子說清楚!”
貞觀六年的演武場上,大唐第一猛將尉遲恭,這位皇帝的救命恩人,正指著皇室宗親的鼻子怒吼。
江夏郡王李道宗皮笑肉不笑地撣了撣王袍:“怎么?鄂國公聽不懂人話?本王是夸你力氣大,不愧是鐵匠出身,天生神力。”
“老子是打過鐵!”尉遲恭氣得渾身發抖,青筋暴起,“但老子打的鐵是殺敵的兵器!不像某些人,頂著個王爺的帽子,玄武門前只會躲在后面看熱鬧!”
“你……你敢構陷宗親!你這是謀反!”
“夠了!”
龍椅上的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臉色鐵青。
![]()
這場當著文武百官的激烈對罵,像一根燒紅的導火索,徹底點燃了長安城最危險的政治風暴。功臣的傲骨、宗室的排擠、文官的忌憚,全都攪成了一鍋即將沸騰的油。
所有人都以為,尉遲恭的麻煩,頂天了就是皇帝的當眾斥責和罰俸。
但他們都想錯了。
01
貞觀六年的夏天,熱得像個蒸籠。長安城里的柳樹都快被曬蔫了,知了在樹上扯著嗓子喊,攪得人心煩意亂。
就在這天下午,鄂國公府,也就是尉遲恭的家里,出了點事。
尉遲恭的寶貝兒子尉遲寶琳,到了該娶媳婦的年紀。尉遲恭想起來,當年太上皇李淵(李世民的爹)高興,親口賞給他家一支“鳳頭釵”,說是將來給兒媳婦當聘禮。
這東西,一直由皇家的工部(管后勤工程的部門)庫房里存著。
尉遲恭心想,這自家的東西,去取回來不就完了。于是派了管家去。
結果管家灰頭土臉地回來了,說:“國公爺,工部的人不給。”
“不給?”尉遲恭那銅鈴大的眼睛一瞪,“他敢!”
管家苦著臉說:“工部那個姓張的主事說,這是御賜之物,現在是太平盛世,一切都得按‘規矩’辦。小的提了您的名號,可他說……他說這‘庫藏新規’,是房相(房玄齡)和杜相(杜如晦)剛定下的,陛下也朱批了。別說是國公您,就是太子來,也得有中書省的批文和陛下的手諭。”
“房玄齡?規矩?”尉遲恭一聽這兩個字,火“噌”地就上來了。
他“哐當”一聲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站起身來。他那身形,黑得像座鐵塔,往那一站,屋子里的光都暗了幾分。
“老子跟著陛下一刀一槍打天下的時候,老子的馬蹄踩在哪,哪就是規矩!老子在玄武門為他擋刀的時候,怎么沒見房玄齡跟老子講規矩?”
尉遲恭越想越氣。他覺得,這幫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就是在故意刁難他。這是拿房玄齡當擋箭牌,看他現在沒仗打了,就想騎在他脖子上拉屎。
“備馬!老子親自去!”
尉遲恭換了身常服,騎著馬,帶著幾個家將,一陣風似的沖到了工部衙門。
那姓張的主事一看來人是尉遲恭,嚇得腿肚子直哆嗦,但還是硬著頭皮迎了出來:“下官……下官參見鄂國公。”
“少廢話!”尉遲恭跳下馬,唾沫星子都快噴到他臉上了,“東西呢?老子的鳳頭釵呢?”
張主事戰戰兢兢,幾乎要哭出來了:“國公爺,這……這真是房相定下的規矩,下官要是私自開了庫房,腦袋……腦袋就沒了啊……”
“房玄齡的規矩是規矩,老子的臉就不是臉了?”尉遲恭一把揪住他的領子,像拎小雞一樣把他拎了起來,“老子今天就告訴你,在長安城,老子的話,有時候比你的規矩好使!你給不給?”
“不……不能給……這是國法……”
“好!好一個國法!”
尉遲恭大吼一聲,手臂一甩,直接把那一百多斤的張主事,像扔麻袋一樣,從大堂里扔到了院子外的青石板上。
“哎呦!”張主事摔得七葷八素,官帽都滾出老遠。
工部衙門的官吏們全嚇傻了,一個個縮在柱子后面,屁都不敢放一個。
“來人!給老子把庫房的門砸了!”尉遲恭指著庫房那把大銅鎖吼道。
就在家將們要動手的時候,一個溫和但充滿力量的聲音傳了過來。
“敬德,住手!”
房玄齡竟然親自趕來了。他顯然是聽到了風聲,急得袍子都跑歪了。
“你瘋了?”房玄齡屏退左右,拉著尉遲恭走到一邊,滿臉急色,“當眾毆打朝廷命官,強闖皇家庫房,你知不知道這是多大的罪?”
“玄齡,你別攔我!”尉遲恭氣還沒消,“這幫孫子拿你當擋箭牌,欺人太甚!”
“他們是拿我當擋箭牌,但你砸了門,就是拿陛下當墊腳石!”房玄齡指著那把鎖,痛心疾首,“敬德,你糊涂啊!現在不是打天下的時候了!陛下要治理天下,靠的就是‘規矩’這兩個字!”
“你今天砸的不是這把鎖,你砸的是陛下的臉!你砸的是朝廷的法度!你讓陛下明天怎么上朝?怎么去跟滿朝文武談規矩?”
尉遲恭愣住了。他可以不把工部主事放眼里,但他不能不在乎李世民的臉面。
“我……”
房玄齡嘆了口氣,拍拍他的胳膊:“你這暴脾氣,遲早要出大事。聽我一句勸,你先回去。這事,我替你去辦。但你打了人,理虧在先,回頭陛下怪罪下來,你得認。”
尉遲恭憋了半天,那股火就像被一盆涼水澆了,雖然沒滅,但也燒不起來了。他黑著臉,一言不發,扭頭就走。
他那高大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又倔強,又憋屈。
房玄齡望著他的背影,深深地嘆了……這位老兄弟,還是沒看明白。這朝堂,可比戰場兇險多了。
02
尉遲恭在工部大鬧一場,打了朝廷命官的事,果然沒兜住。
第二天,彈劾他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樣,飛到了李世民的御案上。御史臺的言官們,一個個口誅筆伐,說尉遲恭“恃功傲物、目無王法”,請求皇帝嚴懲。
李世民頭疼得很。他知道尉遲恭的脾氣,但也知道,這幫文官是借題發揮,想打壓他們這些武將功臣。
為了平衡,李世民下了第一道處罰。
這個處罰,遠比尉遲恭想象的要重。
李世民下旨,申斥尉遲恭行事魯莽,“罰食邑一年”,并且,暫時解去了他“左金吾衛大將軍”的實職。
這一下,等于是斷了他一年的主要收入,還把他京城衛戍部隊的指揮權給拿掉了。這已經不是“罰俸三月”那種不痛不癢的警告了,這是實打實的削權和羞辱。
尉遲恭領了旨,整個人都懵了。他沒想到,一件在他看來“出口氣”的小事,會換來這么重的責罰。他心里那股怨氣,不但沒消,反而越積越深,像一座火山,隨時都要爆發。
就在這道處罰下來的第二天,一場早就定好的“太常寺武藝檢閱”如期舉行。
尉遲恭雖然被解了實職,但國公的爵位還在,必須參加。他憋著一肚子火,黑著臉坐在那里。
壓軸戲,是老將們上場露兩手。
輪到尉遲恭了。他二話不說,跳上馬,要了一桿長槊。
全場都安靜了。誰都知道尉遲恭的絕活——“單手奪槊”。
一個年輕力壯的將軍,騎著馬,端著長槊,像一道閃電一樣沖向尉遲恭。就在兩匹馬快要撞上的那一瞬間,尉遲恭不帶兵器,空著手,身子一側,閃電般探出右手,一把就抓住了飛馳而來的槊桿。
![]()
那名將軍只覺得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傳來,長槊瞬間脫手。
尉遲恭單手抓著長槊,在馬背上耍了個槍花,猛地往地上一插!
“噗嗤”一聲,堅硬的青石板地面,竟被他插出了一個深坑!
“好!”李世民在高臺上忍不住拍手叫好。這身手,還是他最信任的猛將。
滿朝文武也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喝彩。尉遲恭胸中的郁悶,也隨著這聲喝彩,舒坦了那么一點點。他環顧四周,眼神里又帶上了那股天下無敵的傲氣。
就在這時,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從宗室的座位那邊傳了過來。
“哎呀,鄂國公真是寶刀不老啊。這么大的力氣,不去打鐵,真是可惜了。”
聲音不大,但在喝彩的間隙里,清楚地傳到了每個人耳朵里。
尉遲恭的臉,“唰”地一下就黑了。
他猛地轉頭,目光像刀子一樣,射向說話的人——江夏郡王,李道宗。
這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皇室宗親。他也打過仗,但最看不起的,就是尉遲恭這種“草根”出身的武將。誰都知道,尉遲恭投軍前,就是個打鐵的鐵匠。“打鐵”這兩個字,是當眾揭他的短,往他臉上吐口水。
尉遲恭本就因為被削職而憋著一肚子火,這一下,徹底炸了。
他“哐當”一聲把頭盔摔在地上,翻身下馬,大步流星地就朝著李道宗沖了過去。
“李道宗,你他媽的把話給老子說清楚!什么叫‘不去打鐵可惜了’?”
全場瞬間雅雀無聲。
李道宗看他過來了,不但不怕,反而慢悠悠地站起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王爺袍子,皮笑肉不_笑地說:“怎么?鄂國公聽不懂人話?本王是夸你力氣大啊,不愧是鐵匠出身,天生神力。”
“你!”尉遲恭氣得渾身發抖,指著李道宗的鼻子就罵:“老子是打過鐵!但老子打的鐵,是用來殺敵的兵器!老子這身功勞,是一刀一槍從死人堆里換來的!不像某些人,頂著個王爺的帽子,關鍵時候,只會躲在后面看熱鬧!”
這句話,正戳在李道宗的要害上。
誰都知道,當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拼命的時候,這李道宗作為手握兵權的宗室,竟然選擇了“中立”,躲起來觀望,等李世民打贏了,他才出來收拾殘局。
這事,是李道宗一輩子的污點。
李道宗的臉瞬間漲成了豬肝色,他猛地一拍桌子:“尉遲恭!你休要血口噴人!玄武門之事,陛下自有公斷,你敢在這里構陷宗親?”
“我構陷你?”尉遲恭放聲大笑,聲音震得人耳朵疼,“那天在玄武門前,血都流成河了!老子在浴血奮戰,你江夏郡王爺在哪?是在府里喝茶,還是在算著哪邊贏了再去投靠?老子雖然是個粗人,但也知道‘忠義’兩個字怎么寫!不像有些人,嘴上說著皇室血脈,心里全是自己的小九九!”
“你……你這是謀反!你敢離間陛下和宗室!”李道宗氣得跳腳。
“老子就離間了,怎么著!”
兩個人,一個國公,一個郡王,當著文武百官和皇帝的面,像兩個街溜子一樣,撕破臉皮對罵起來。
高臺上,李世民的臉,已經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夠了!”
他猛地一拍御案,發出一聲巨響。
這聲怒吼,比什么都管用。尉遲恭和李道宗都打了個哆嗦,齊刷刷跪下了。
“陛下息怒!”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目光冰冷地掃過兩人:“朕今天設宴演武,是讓你們和睦相處,不是讓你們當眾對罵,丟盡朝廷的臉面!”
他先看李道宗:“江夏郡王,言語輕佻,挑釁功臣,毫無王室體統,滾回去給朕閉門思過!”
然后,他轉向尉遲恭,眼神里全是失望和痛心:“尉遲恭!你恃功傲物,頂撞宗親!剛受責罰,不知悔改!你眼里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朕!”
“陛下,臣……”尉遲恭還想辯解。
“住口!”李世民厲聲打斷他,“朕不想聽!傳旨,鄂國公尉遲恭,再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說完,李世民氣得一甩袖子,直接走了。
尉遲恭跪在地上,心比吃了黃連還苦。他想不通,明明是李道宗先罵他,為什么陛下也要這么重地罰他?
難道在陛下的心里,他這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真的還比不上一個隔著肚皮的宗室王爺?
他抬起頭,望著李世民遠去的背影,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寒意,從心底冒了上來。
03
夜深了,甘露殿里還亮著燈。
李世民換下龍袍,一臉疲憊地坐在那里。御案上,彈劾尉遲恭的奏折,比三天前又多了一倍。
這一次,不光是文官,連宗室都下場了。他們抓住了尉遲恭“頂撞宗親”這一點,大做文章,紛紛要求李世民嚴懲尉遲恭,削他的爵位,奪他的兵權。
整個朝堂,因為尉遲恭和李道宗的對罵,徹底撕裂了。
殿里,只站著一個人,李世民的大舅哥,也是他最信任的謀臣——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愁眉不展,輕聲說:“陛下,為這點小事傷了龍體,不值當。”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長嘆一口氣:“輔機,你覺得這是小事嗎?”
他把奏折扔給長孫無忌:“你看看。他們不是在彈劾尉遲恭,他們是在逼朕!文官集團、宗室勢力,他們聯合起來,要借這個機會,打壓我們秦王府的老人。尉遲恭,就是他們選中的那個靶子!”
“朕知道。”李世民的聲音透著一股寒意,“天下剛安定,朕要的是平衡。文官要用,武將也要用;宗室要安撫,功臣要倚重。哪一邊太強了,這天平就歪了。”
“敬德他……他就是那匹最烈的馬,忠心是沒得說,但也太野了。他今天在演武場上那番話,看似是罵李道宗,實際上是把所有宗室和文官都得罪了。他們怕啊,怕我們這些拿刀的,會一直壓在他們這些拿筆的頭上。”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陛下圣明。臣也覺得,尉遲恭這根刺,是該磨一磨了。不然,他遲早會惹出滅頂之災。只是……罰得輕了,他不長記性。罰得重了,又怕寒了那些老兄弟的心。”
“這正是朕頭疼的地方。”李世民閉上眼睛,“朕既是皇帝,也是他們的兄長。手心手背都是肉,難啊。”
大殿里安靜了很久,只有蠟燭燃燒的“噼啪”聲。
過了許久,李世民猛地睜開眼睛,眼里閃過一絲決斷。
“輔機,朕有個辦法。”
“陛下請講。”
“朕打算,三日后,在兩儀殿設宴。宴請滿朝功臣、宗室親貴。”
長孫無忌一愣:“陛下,這時候設宴?尉遲恭和李道宗正在氣頭上,萬一在宴會上再打起來……”
“朕就是要讓他們知道,誰是君,誰是臣!”李世民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天下,是朕的天下。朕要他們和,他們就得和。”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銳利起來:“而且,朕要借這場宴會,讓所有人都看清楚朕的態度。朕要敲打敲打這匹烈馬,也得安撫安撫那些受了驚的宗室。”
長孫無忌是何等聰明的人,他馬上明白了,這場宴會,是鴻門宴,也是一場政治表演。
“陛下英明。”長孫無忌躬身道,“只是……這賓客的名單?”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外面漆黑的夜空,緩緩說道:“功臣國公,宗室郡王,三品以上的京官,都請。”
他的聲音很輕,像是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唯獨,鄂國公尉遲恭,不必發請柬。”
長孫無忌的心猛地一沉。
這……這比當眾打他一頓還狠!不發請柬,這是政治上的孤立,是告訴全天下,尉遲恭失寵了。
李世民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補充了一句更狠的:
“另外,傳朕口諭。鄂國公近日火氣太盛,著閉門思過。其‘隨駕佩刀’之權,暫奪。無詔,不得入宮。”
長孫無忌倒吸一口涼氣。
不發請柬,是精神羞辱。暫奪佩刀之權,這就是實打實的政治敲打了!“隨駕佩刀”是皇帝賜給心腹武將的最高榮耀,代表著絕對的信任。
收回這個權力,等于是在朝堂上公開宣布:朕,不再信任尉遲恭了。
“陛下,這……”長孫無忌忍不住勸道,“敬德性情剛烈,兩招并下,他要是知道了……”
“會如何?會提著刀來質問朕嗎?”李世民轉過身,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朕就是要看看,他這匹烈馬,到底還有多少野性。”
“朕也要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看看,在朕的朝堂上,就算是玄武門的頭號功臣,犯了錯,也一樣要受罰。”
李世民的聲音冷了下來:
“朕要的,是臣子。不是兄弟。”
長孫無忌低下頭,不敢再勸。他知道,皇帝這是在殺雞儆猴。
而尉遲恭,就是那只被選中,要用來儆告滿朝猴子的雞。
他心里暗暗嘆息:敬德啊敬德,這一次,你怕是真的要大禍臨頭了。希望你,能看懂陛下的苦心,別再犯傻了。
04
兩儀殿要設夜宴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一天之內就傳遍了長安城。
誰被請了,誰沒被請,成了所有官員私下里議論的焦點。這已經不是一頓飯了,這是政治風向標。
鄂國公府。
尉遲恭正在院子里,用一塊粗布,一遍又一遍地擦著他那兩根水磨鋼鞭。這是他吃飯的家伙,也是他功勞的見證。
一個家將小心翼翼地跑進來,跪在地上,頭都不敢抬。
“國公爺……宮里的宴會名單……出來了……”
尉遲恭擦鞭子的手停住了。
“念。”
“萊國公房玄齡、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家將的聲音越來越小,名單很長,念了足足有五分鐘。
![]()
尉遲恭靜靜地聽著,直到家將念完,他才開口,聲音有點沙啞:“完了?”
“……完了。”
“沒有我?”
“……是。”
家將不敢抬頭,哆哆嗦嗦地又補了一句:“而且……而且宮里剛傳了口諭……說,說暫奪了您的……隨駕佩刀之權,讓您閉門思過……”
“哐當!”
尉遲恭手中的水磨鋼鞭,重重地掉在了地上。
他愣在那里,像一尊石像。
沒有我?
還要奪我的刀?
怎么會這樣?
從晉陽起兵,到玄武門喋血,再到君臨天下。李世民的哪一次重要宴會,少得了他尉遲恭?那把佩刀,是當年李世民親手解下來給他的,說“見此刀如見朕”!
他想不通。
就因為他打了工部一個小官?就因為他和李道宗吵了一架?
第一次,他被削了實職,罰了一年的錢糧。他認了,他覺得自己是沖動了。
可這一次,他被踢出了兄弟的宴會,還被收走了代表信任的佩刀。
一股難以形容的羞辱感,像是無數根鋼針,狠狠地扎進了他的心臟。
李世民這么做,等于是當著全天下人的面,狠狠地抽了他尉遲恭一個大耳光。告訴所有人:你尉遲恭,已經不再是我李世民的心腹了。
“呵呵……呵呵呵……”
尉遲恭突然低聲笑了起來,笑聲嘶啞又干澀,充滿了無盡的悲涼和自嘲。
他想起了洛陽城下,單雄信一桿馬槊,眼看就要捅穿李世民,是自己飛馬趕到,用鋼鞭硬生生架住了那致命一擊。
他想起了玄武門前,李建成的手下馮立,提著刀直奔李世民,是自己躍馬橫鞭,連人帶馬打翻在地。
救命之恩,難道就這么不值錢嗎?
還是說,自古帝王都是如此?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尉遲恭的心,一點點地往下沉,沉進了冰冷的海底。
他丟下鋼鞭,搖搖晃晃地站起來,走回屋里,從床底下拖出了一壇塵封多年的老酒。這是當年攻下洛陽,李世民親手賞給他的,他一直舍不得喝。
“好酒……好兄弟……”
他拍開泥封,抱著酒壇,仰頭就灌。
辛辣的酒液,像火一樣從喉嚨燒到胃里,把他五臟六腑的憋屈、憤懣、不解,全都點燃了。
一壇酒,很快就見了底。
尉遲恭的眼睛,已經一片通紅。理智,正在被酒精和憤怒吞噬。
他踉踉蹌蹌地走到墻邊,那里掛著一副陳舊的鎧甲。
那不是他現在當國公穿的漂亮禮服,而是一套傷痕累累的玄色鐵甲。甲葉上,布滿了刀砍箭射的痕跡,其中一道最深的,就在左胸心口的位置。
那是當年在玄武門,替李世民擋下的一箭。
這,是他二十年前,在秦王府時穿的舊甲。
尉遲恭伸出顫抖的手,撫摸著冰冷的鐵甲,喃喃自語:“老伙計啊……你說,他是不是真的忘了……忘了我們為他流過的血,為他擋過的刀了……”
酒精上頭,怒火攻心。
一個瘋狂的念頭,在他腦海里炸開。
“你不請我?好!老子自己去!”
“你忘了?好!老子就穿著這身盔甲,去幫你回憶回憶!”
他猛地扯下墻上的玄甲,笨拙而又堅定地,一件一件地往自己身上穿。
冰冷的鐵甲貼著皮膚,讓他微微一顫,但也讓他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和決絕。
他要去找李世民,討一個說法。
哪怕,這個說法,要用他的命去換!
夜,越來越深了。尉遲恭推開府門,沒有騎馬,沒有帶刀,只穿著一身二十年前的舊盔甲,帶著一身酒氣和沖天的怨氣,一步一步,走進了長安城沉沉的夜色之中。
05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太極宮門前,百官們已經按照品級站好了隊,準備上早朝。
大家都在低聲議論著昨晚兩儀殿的宴會。皇帝如何高興,群臣如何盡興,李道宗如何得意。當然,談論最多的,還是那個唯一沒被邀請、還被奪了佩刀特權的人——尉遲恭。
“看來鄂國公這次,是真的失了圣心了。”
“哎,功高蓋主,再加上那副臭脾氣,遲早的事。”
李道宗站在宗室的隊列里,聽著這些議論,嘴角忍不住掛起一絲得意的微笑。他正盤算著,今天早朝,怎么再聯合幾個御史,給尉遲恭補上致命一刀。
就在這時,一陣奇怪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哐……當……哐……當……”
那是沉重的鐵甲葉片,相互碰撞的聲音。在寂靜的廣場上,顯得格外刺耳。
所有人都扭過頭去。
只見晨曦的微光中,一個高大魁梧的身影,正踏著沉重的腳步,緩緩走來。
當看清來人時,整個廣場,上百名朝廷大員,瞬間倒抽一口涼氣!
是尉遲恭!
他竟然穿著一身盔甲!一套布滿了刀痕箭孔的、陳舊的玄色鐵甲!
“瘋了!尉...尉遲恭瘋了!”
“帶甲入宮!他這是要干什么?他要造反嗎?”
“快!快攔住他!”
百官們嚇得一片混亂,紛紛后退。當值的金吾衛士兵,硬著頭皮提著刀沖上來,想攔住他。
“滾開!”
尉遲恭雙眼赤紅,看都沒看他們。他身上那股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煞氣,比任何刀劍都可怕。那幾個士兵被他一瞪,竟嚇得腿軟,不由自主地讓開了一條路。
尉遲恭,就這么在百官驚駭的目光中,一步一步,穿過宮門,走到了太極殿那高高的臺階之下。
他停住了。他沒有上臺階,更沒有闖入大殿。
他停在了太極殿前的丹墀(臺階)之下,在所有文武百官的注視中,停在了御道中央。
此時,李世民剛剛坐上龍椅。他隔著大殿的門,遠遠地看著廣場上那個穿著舊甲,一身酒氣,滿臉悲憤的身影,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尉遲恭停住了。
“咚!”
他雙膝重重跪下,堅硬的膝甲和光潔的金磚,發出了一聲巨響。
整個太極宮,死一般的寂靜。
尉遲恭抬起頭,目光穿越廣場,直視著大殿深處的龍椅。他沒有自稱“罪臣”,而是用沙啞的聲音,洪亮地吼道:
“臣,尉遲恭,有三問,請陛下解答!”
滿朝文武,魂都快嚇飛了。在丹墀前帶甲質問,這雖然沒有闖殿,但也形同逼宮!
李道宗的臉上,已經露出了狂喜的表情。他贏了,這個蠢貨,自己找死!
“第一問!”尉遲恭大聲吼道,“昨夜兩儀殿夜宴,功臣宗室咸集,為何獨缺我尉遲恭一人?是臣的功勞不夠,還是臣的爵位太低?”
“第二問!”不等李世民回答,他的聲音又高了幾分,“演武場上,李道宗無故挑釁,當眾辱我。陛下不辨是非,各打五十大板。敢問陛下,在您心中,我這個為您流過血的兄弟,與一個只會動嘴皮子的宗室王爺,孰輕孰重?”
“第三問!”說到這里,尉遲恭的聲音已經帶上了哭腔。他猛地一拍自己的胸甲,指著那道深深的箭痕,悲憤地問道:
“陛下!您可還認得這身盔甲?當年玄武門前,是誰為您擋住了這致命的一箭?如今,這天下是您的了,您的龍椅也坐穩了!是不是我尉遲恭這身流過血的舊骨頭,也該被您一腳踢開了?是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三問,一問比一問誅心,一問比一問要命。
大殿里,連呼吸聲都聽不見了。所有人都看著龍椅上的李世民,等著他降下雷霆之怒,將這個“謀逆”的匹夫拖出去斬了。
06
太極殿上的空氣,仿佛已經凝固了。
尉遲恭的三問,像三把刀子,插在君臣之間。他跪在那里,像一頭絕望的獅子,等待著最后的審判。
龍椅上的李世民,臉上面無表情。
他沒有像眾人預料的那樣龍顏大怒,沒有咆哮,沒有拍桌子,更沒有叫金吾衛。
他就那么靜靜地看著跪在丹墀下的尉遲恭,看了很久,很久。
那眼神,很復雜。沒有憤怒,沒有殺意,反而……有一絲疲憊,一絲痛心,甚至還有一絲……無奈。
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李世民,這個大唐的皇帝,緩緩地從九五之尊的龍椅上,站了起來。
他沒有說話,一步,一步,走下了御階,走出了太極殿,走到了丹墀之上。
“陛下……”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緊張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跟了出來,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拔劍殺了尉遲恭。
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要動。
他就這樣,站在高高的臺階上,低頭看著臺階下跪著的尉遲恭。一個站著,一個跪著。一個穿著龍袍,一個穿著舊甲。
![]()
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兩個曾經生死與共的男人身上。
李世民低下頭,看著這個滿臉悲憤、雙眼通紅的老兄弟,輕輕地,幾乎是用嘆息的語氣,說出了兩個字。
這兩個字,聲音極輕,只有跪在他面前的尉遲恭才能聽見。
他說的是:“蠢人。”
尉遲恭猛地一愣。
他設想過無數種可能。李世民會罵他,會打他,會下令殺了他。但他萬萬沒想到,等來的,是這兩個字。
這是……什么意思?
就在他發懵的時候,李世民走下臺階,俯身到他的耳邊,用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的聲音,一字一句地說道:
“你以為朕不請你,是在罰你?”
“朕……”
“朕,是在保你的榮華富貴!”
這句話,像一道天雷,轟地一聲在尉遲恭的腦子里炸開!
保……保我的富貴?
他那被酒精和憤怒燒壞的腦子,一時間根本轉不過彎來。
李世民緩緩地直起身子。他沒有再看尉遲恭,因為尉遲恭已經徹底懵了,那股沖天的怨氣和殺氣,在這一瞬間,全泄了。
李世民轉過身,走上丹墀,環視著廣場上那些同樣驚愕、同樣在發抖的文武百官。
他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冰冷的、屬于帝王的殺意。
李世民提高了聲音,那聲音不大,卻帶著無可匹敵的穿透力,清晰地傳到了廣場的每一個角落。
07
“尉遲恭!”
李世民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
“臣……臣在。”尉遲恭下意識地回答,他已經完全搞不懂狀況了。
李世民的目光,像刀子一樣,緩緩掃過文武百官,最后,停留在了臉色已經開始發白的李道宗臉上。
“你以為朕,為何不請你赴宴?為何奪你佩刀?”李世民對著尉遲恭問,眼睛卻盯著李道宗。
“你是不是覺得,朕忘了玄武門的恩情?你是不是覺得,朕要‘兔死狗烹’?”
“朕告訴你,你這個蠢人!”李世民的聲音猛地提高,“朕如果不這么做,你這個鄂國公的爵位,今天就保不住了!”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李世民冷笑一聲,指著李道宗和御史臺的那幾個人,一字一句地揭開了真相:
“你接連兩次,毆打命官,頂撞宗親!你知不知道,彈劾你的奏折,已經快把朕的甘露殿給淹了!”
“宗室和文官集團,已經聯起手來,逼著朕,要削了你的國公爵位!要奪了你所有的兵權!”
“他們不是要你的命,他們是要你尉遲恭,徹底滾出這長安的權力中心!”
李世民走上丹墀,聲音如同寒冰:“朕太了解你了,敬德。你就是個炮仗,一點就著。”
“朕若是在那個時候,偏袒你,就是在公然與滿朝的文官和宗室為敵!那只會讓他們鬧得更兇,把事情逼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朕不請你赴宴,暫奪你的佩刀,就是在給全天下一個信號!”
“朕是在告訴他們:尉遲恭,朕已經在重重地罰他了!朕已經冷落他了!你們這幫人,也該消停了,給朕一個面子,到此為止!”
李世民的目光掃向御史大夫:“朕是在給你們一個臺階下,也是在給尉遲恭留一條后路!朕是在用‘政治降溫’的辦法,保住他的爵位,保住他一世的榮華富貴!”
“可你呢?”李世民指著跪在地上的尉遲恭,氣得發抖,“朕在前面辛辛苦苦地為你周旋,為你擋刀!你非但不領情,還穿著這身破爛玩意,帶甲入宮,跑來質問朕!”
“你把朕為你留的體面,撕得粉碎!你把朕給朝堂降的溫,又一把火給點著了!”
“你這不是在質問朕,你這是在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逼著朕當著全天下人的面,在‘你’和‘滿朝文武’之間,做一個選擇!”
李世民的聲音,回蕩在整個太極宮:
“你差點就把自己,也把朕,逼上了絕路!”
08
當李世民說完最后一個字時,整太極宮,死一般的寂靜。
李道宗和那幾個御史,已經癱在了地上,連求饒的話都說不出來。他們沒想到,自己那點小九九,皇帝心里跟明鏡似的。
而尉遲恭,他跪在那里,一動不動。
他腦子里,一片空白。
尉遲恭終于明白了。
他以為的“羞辱”,其實是“保護”。
他以為的“背叛”,其實是“苦心”。
他以為的“鳥盡弓藏”,其實是皇帝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和另一群人斗法,來保全他這把“快刀”的榮華富貴。
皇帝不是在對付他,皇帝是在對付那些想對付他的人。
而他自己,卻像個傻子一樣,非但沒有看懂,還提著火把沖進了火藥庫,差點把所有人都炸死。
![]()
他想起了房玄齡的勸告,想起了長孫無忌看他時那欲言又止的眼神。原來,所有人都看懂了,只有他自己這個局中人,還沉浸在“兄弟情義”的舊夢里。
“陛下……”
尉遲恭這個在戰場上流血不流淚的漢子,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哭得像個三百斤的孩子。
“臣……臣……罪該萬死!”
他猛地摘下頭盔,扔在地上,“咚咚咚”地開始磕頭,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撞得金磚直響。
“臣對不起陛下!臣差點壞了陛下的大事!陛下……您殺了臣吧!”
尉遲恭哭得撕心裂肺。這一次,不是因為委屈,而是因為羞愧,因為后怕。
看著這個滿臉鼻涕眼淚的黑大漢,李世民臉上的冰冷和威嚴,終于融化了。他走下丹墀,親手扶起了尉遲恭。
“行了,哭什么哭,像什么樣子。”李世民的聲音,又恢復了當初在秦王府時的無奈。
“你這身破盔甲,也該脫了。”李世民幫他解開胸前的甲扣,那上面,還帶著昨夜的酒氣。
“敬德,你記住。”李世民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戰場上,你沖在第一個,是勇。可在這朝堂上,你什么都沖在第一個,就是蠢。”
“這天下,是朕的天下。但朕,也需要平衡。你這把刀,太快了,朕得時常給你上上油,入入鞘,不然,你非但會傷了別人,還會傷了你自己。”
“臣……明白了。”尉遲恭哽咽著,他這輩子,第一次真正懂得了“皇帝”這兩個字的重量。
那一天,早朝的結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尉遲恭,帶甲上殿,逼問皇帝,最后,卻被皇帝扶著,送出了宮門。
而江夏郡王李道宗,以及那幾名御史,則被以“構陷功臣、霍亂朝綱”的罪名,全部削職,閉門思過。
李世民用一場最激烈、最危險的君臣對峙,快刀斬亂麻,既保全了尉遲恭,也震懾了宗室和文官集團。
從那以后,尉遲恭變了。
他好像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
尉遲恭主動上交了兵權,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請求“退休”。李世民沒有同意,但還是免了他大部分的朝廷職務,讓他安心在府里當個富貴閑人。
他不再去演武場,不再跟人拼酒,也不再動不動就揪著文官的領子罵人。他開始在家里養花、煉丹,過起了清靜日子。
尉遲恭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皇帝給你的,才是你的。皇帝不給的,你不能搶。
而李世民,也守住了他對兄弟的承諾。
他給了尉遲恭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十幾年后,尉遲恭在長安的府邸里壽終正寢,得以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