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都快過完了,葡萄牙,這個北約的創始成員國、歐盟的“老同志”,正用它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上一堂生動的現實主義教育課。
簽再多協議,聽起來再高大上,出了事,該沒人搭理,還是沒人搭理。
2025年的“奇跡”:GDP漲了,口袋癟了
咱們先看點最新的動態。
就在2025年的第二季度,葡萄牙的GDP增長了0.6%,一些西方媒體趕緊吹,說這是“經濟奇跡”,是“歐洲病夫”的復蘇。
可你猜怎么著?老百姓壓根沒笑出來。
![]()
數據是挺體面,但生活難過啊。剛出爐的9月份數據顯示,葡萄牙出口暴跌11.3%,單月貿易逆差干到了32.93億歐元,這是什么概念?歷史最高紀錄。
紙面上的繁榮背后,是老百姓“喊不出來的窮”。
我在里斯本的朋友吐槽,現在波爾圖一套50平米的小公寓,價格能炒到50萬歐元。可葡萄牙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1015歐元。年輕人一個月的工資,三分之一扔給房租,剩下的錢,活得像被擰干的毛巾。
更別提退休的老人。一個月600多歐元的養老金,買個藥都得精打細算。
國家財政倒是連續兩年實現了盈余,但錢去哪了?老百姓沒接著。養老金照樣緊巴,工資還是低,去公立醫院看個病,排隊時間越拉越長。
這就是葡萄牙的現狀:產業空心化。
![]()
整個國家八成的經濟靠服務業,尤其是旅游業。過去的造船廠、紡織廠,現在全改成了網紅民宿。游客來來回回,拍照打卡,但實體經濟的根,早沒了。
這種經濟結構,就像一個裝在玻璃罩里的精美花瓶,看著挺好,外面游客一少,風浪一來,啪嚓,第一個就碎。
所謂的“GDP上漲”,不過是旅游旺季的數據抬頭。沒有制造業和出口這兩條腿站著,就是“空增長”。
政治“打擺子”,盟友在“圍觀”
經濟拉胯,政治也沒閑著,跟著“打擺子”。
今年(2025年)對葡萄牙政壇來說,簡直是災難片。
3月11日,剛上任沒多久的總理蒙特內格羅,信任投票失敗,被迫辭職。為啥?他家族企業被曝出跟政府合同有糾葛,民眾早就不信他了。
![]()
然后呢?5月18日,重新大選。這已經是葡萄牙四年里的第三次議會大選了。
老百姓徹底煩了。結果,老牌的傳統政黨被擠得節節敗退,一個極右翼政黨“Chega”(音譯“謝加”,意思就是“夠了”),突然殺了出來,一舉拿下50個議會席位,成了第三大黨。
這名字起得多直白——“我們真受夠了!”
現在葡萄牙議會里天天吵成一鍋粥,誰也組不了穩定的多數派政府。一個國家,連個管事的都快選不出來了。
最諷刺的來了。
葡萄牙是北約元老吧?是歐盟核心成員吧?按理說,家里都亂成這樣了,經濟也快崩了,“盟友”們是不是該拉一把?
結果,北約和歐盟,集體保持沉默。
不插手,不干預,更別提掏錢兜底。你葡萄牙愛怎么選怎么選,選出個“夠了”黨也好,選出個無政府狀態也好,我們就在旁邊“圍觀”。
![]()
大家這才看明白:你簽的那些協議,這時候全成了墻上的擺設。所謂的“歐洲一體化”,對葡萄牙來說,更像是“制度圍觀”。
這場景,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因為在歷史上,葡萄牙已經被這么“圍觀”過好幾次了。
果阿的炮聲:“我等了兩天,北約沒來”
時間拉回到1961年。
那時候,葡萄牙還抱著最后一點帝國夢,死死攥著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這塊地,葡萄牙從1510年就占了,足足經營了451年。
到了1961年,印度忍不了了,說必須收回。12月18日,印度近5萬大軍,從陸海空三路包圍了果阿。
葡萄牙在果阿有多少守軍?不到6000人。沒重炮,沒空軍,裝備還是二戰美國淘汰下來的。
葡萄牙當時為什么敢死守?它就仗著一件事:我是北約成員國。
![]()
葡萄牙是1949年北約的創始成員國之一。按照《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任何一國被攻擊,等于攻擊全體成員,大家要共同援助。
仗一打響,葡萄牙的外交照會雪片一樣飛向北約總部,飛向華盛頓、倫敦和巴黎,請求援助。
結果呢?
北約全體沉默。美國、英國、法國,三大國沒有任何回應。
印度空軍接連出動,炮兵三面壓制。兩天,就兩天,果阿陷落。
葡萄牙試圖在聯合國起訴印度,結果蘇聯一張否決票,議案作廢。1962年3月,印度修憲,果阿、達曼和第烏三地,正式劃入印度版圖。
這場戰爭,葡萄牙連顆子彈的援助都沒等到。
后來,果阿的守將回國受審,他的辯詞只有一句:“我等了兩天,北約沒來。”
東帝汶的哭喊:“宗主國”的“能力暫無”
![]()
你以為這就完了?不。
果阿的教訓還不夠深刻。14年后,1975年,輪到了東帝汶。
1975年11月,印尼出兵東帝汶。而此時的葡萄牙,自己家里正亂著呢——剛搞完“康乃馨革命”,政局一團糟,根本顧不上海外。
印尼部隊一上岸,東帝汶瞬間失控。葡萄牙派了幾個軍人想調解,很快就被撤回,只留下一句聲明:“本國暫無能力干涉。”
這句話的代價是什么?
東帝汶當時人口不到100萬,卻在此后24年的占領期間,死亡超過18萬人。屠殺、饑荒、疫病……印尼封鎖了所有媒體。
葡萄牙在干嘛?它在聯合國會議上“口頭堅守”,反復強調東帝汶是葡屬領地,要求恢復主權。
但沒人聽。也沒有國家給它投票支持。
資料記載,1980年代,葡萄牙駐聯合國代表團多次要求談判,但始終組不起一個像樣的團隊。為啥?沒錢。外交官長期拖欠薪酬。有記者問代表:“你們打算出兵嗎?”副代表尷尬地回答:“預算不夠。”
![]()
1999年,在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下,印尼才撤出。東帝汶獨立了,靠的不是葡萄牙。
葡萄牙最后發表了一份祝賀聲明,但沒有參與任何建國籌備工作。
東帝汶后來承認葡萄牙是“歷史宗主國”。這稱呼,更像一塊紀念銅牌,看得見、掛得高、用不上。
從海上霸主到“歐洲窮親戚”
從1961年的果阿,到1975年的東帝汶,再到2025年的經濟政治雙重危機。
葡萄牙的下場,只跟一個字有關:弱。
它不是沒闊過。16世紀,大航海時代,葡萄牙靠著香料和黃金,從亞洲一路搶到南美。巔峰時,殖民地面積達到1040萬平方公里,是它本土的110倍。
但這個帝國,根基是虛的。
它太依賴殖民地經濟了。賺的是快錢,靠的是外部輸血,國內的工業根基一塌糊涂。當英法在搞工業革命,造鐵路、建工廠時,葡萄牙還在數著香料和金幣。
![]()
轉折點是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一把火燒掉了帝國的貿易中樞。震后不到十年,英法荷蘭聯手搶走了它的全球航線。
到了20世紀,它徹底淪為歐洲邊角料。1933年薩拉查搞獨裁,軍費開支一縮再縮,國防預算常年低于GDP的1%。而同期的法國是它的4倍,英國是6倍。
等它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60%以上的基礎建設資金,全靠“外國輸血”。軍工?幾乎為零。海軍只剩幾艘沿岸護衛艦。
一個國家,沒有現代化的軍備,沒有獨立的工業支撐,經濟嚴重依賴外援,人口常年外流(1980年代每年凈流失超5萬)。
這樣的國家,你告訴我,它拿什么讓“盟友”高看一眼?
聯盟里的老大,只看得起“能搭把手的”。對于那些看不見的、幫不上忙的,連開會時都懶得在PPT上提你的名字。
紙上的條約,不包郵,不保鮮
聊到這,咱們該明白了。
葡萄牙今天的故事,就是昨天的重演。它一直在重復一個錯誤:總想靠條約,靠聯盟,靠“外部力量”來拯救自己。
![]()
可他從來沒搞清楚,國運的根本,永遠在自己手里。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講感情的地方,講的是籌碼。
你有實力,別人自然敬你三分;你沒本事,簽再多協議,別人也只當你是“背景板”。
葡萄牙的悲慘下場,就是一面鏡子。它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沒有實力,加入什么條約都沒用。
指望別人,不如強大自己。
別總指望什么“國際條約”能保你平安。真正能決定你命運的,只有你手里的實力——是你自己能造的航母,是你自己能研發的芯片,是你自己能養活自己的人民,和那套誰也搶不走的完整工業體系。
你自己的實力,才是唯一一份永遠不會背叛你、永遠有效的“條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