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手機又要破防了!
“十八年前,我們仰望iPhone;今天,我們正面迎戰”,小米新品發布會上,“雷布斯”向蘋果喊話。
這幾年,國產手機的日子也是好起來了,特別是在國外。
在國內,大家排隊瘋搶蘋果手機,但在國外,咱們的國產手機,也是有人排隊搶購。
![]()
出了國,咱們許多國產機全是高端大佬,甚至不少機型還要靠搶。
華為Mate X3 ,在國內的高配版售價約為13000元,而在歐洲的售價則為19000元左右。
小米Ultra,國內售價約6000元,歐洲市場開場即定價12458元。
OPPO同樣如此,國內定價4599元的Find X8 Pro,到了歐洲市場直接飆升9969元。
想來國內各大手機品牌的內心OS也是,記得告訴家里的大家,出門的我們都是好樣的。
![]()
可以說各大品牌一直都秉承著,國內卷完東亞卷,東亞卷完又跑到歐洲卷的發展準則。
讓制霸歐洲市場多年的三星、蘋果,也只能眼看著中國手機品牌切割他們深耕多年的“自留地”。
![]()
早的不提,就說說五年前2021年那會兒,三星還是穩坐歐洲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憑借年均超5000萬臺的出貨量,直接拿下整個市場的35%的份額。
連歐洲地頭蛇蘋果,一年也就賣出4000來萬臺,市占才兩成出頭,遠沒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
那時候的小米、OPPO、華為,國產三兄弟摞一塊兒,銷量都沒三星一個能打。
可這樣的好光景并沒有維持多久,三星的手機銷量就開始逐年下滑。
從2022年到2024年,這四年里,三星雖然還能守住30%以上的地盤,但銷量是一年不如一年,慢慢往下掉。
甚至從2023年起,三星的全年銷量就已經跌落到,與蘋果銷量不相上下的總臺數。
三星的用戶去哪了?不用多說,當然是一頭撲進了國產手機的懷里。
早在2021年的時候,小米就曾在單季度內實現對三星銷量的趕超。
2022年,Realme靠著“價格屠夫”本色,在歐洲直接殺出177%的業績暴增。
2022年的OPPO同樣如同殺瘋了的猛虎,在歐洲直接飆出180%的暴漲,并且一頭闖進前五。
2023年,榮耀更是如黑馬附體一般,一路跑進了歐洲市場銷售前5的榜單。
![]()
時至今日,榮耀的折疊屏系列就一路在歐洲市場持續走高,2024年更是直接暴增377%。
不管榜單怎么洗牌,國產手機總有倆“釘子戶”穩占歐洲前五,并且雷打不動。
而小米作為全球性價比王者,即便到了歐洲市場呢,也連續保持著自己第三的寶座穩居不下。
自從中國那幫“價格屠夫”殺進歐洲,啥花活沒有,就是便宜+真香,直接把三星逼得下場打價格戰。
![]()
咱們中國品牌在歐洲能混到今天這地位,可真不是躺贏,背后全是硬仗。
眾多中國手機品牌之中,出海最早的當屬華為。
1966年時,華為就已經開始在海外市場做通訊業務,只是當時并沒有將發力點放在手機上。
直到2005年左右,智能手機市場逐漸發展壯大,華為才將自己的手機業務在海外推廣。
華為靠著通訊基站的先天優勢,很快就把市場占有率提了上來。
![]()
2008年海外手機市場實現1200億元收益,到了2013年海外的手機市場收入一度超越國內。
可在美國緊隨其后地針對下,海外市場則出現了嚴重下滑。
如今,隨著華為自主芯片的華麗登場,被封印的發展之路也被再次打開,雖然榜單上海沒有太多體現,總的來說持續增長還是穩穩的。
其次就是OPPO,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布局海外市場。
4年之后,OPPO在泰國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出海第一步,也正是從這里開始,OPPO的東南亞布局戰略也隨之緩緩展開。
首款機型A103,又被稱為“笑臉手機”,深受當地年輕人的喜歡。
2013年,OPPO就已經實現了在東南亞市場開店建廠,并且憑借著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出海手機品牌。
成功適配了當地文化情況,將銷量一舉做到了市場前三。
![]()
隨即又是在中東等地區的一番洗禮后,2018年開始進軍歐洲走的OPPO,直接就開啟了高端定位路線。
并同步在法國、意大利等十幾個國家上線新款機型,并深入與本地運營商進行綁定銷售。
現在Find X8系列在海外直接“身價翻倍”,即便是比國內貴兩千塊,可對于歐洲人來說,依舊是很香的新品。
到了小米,雖然出海時間最晚,但是從發展速度上來看,卻一點不遜色于早出海的品牌。
2014年,小米最先選擇的是在印度市場發展,或許是有了“前輩”們的出海經驗在先,小米很快就適應了印度的市場。
到了2017年,更是直接超越三星在印度的占有率,當起了本地手機龍頭。
又是一腳踏入歐洲市場的小米,依舊十分能打,靠著“性價比天花板”的名頭,甚至今年的第二季度銷量,銷量直接反超蘋果,升到了排行榜第二。
![]()
同樣在2014年出海的還有榮耀手機,就選在了德國、法國等14個國家。
轉年又回頭完成了印度、印尼等東亞國家的部署,到了2017年,更是在俄羅斯實現18%的市場占有率。
2020年榮耀剛跟華為“分家”,海外市場直接清零,對于那時的它來說市夜回到解放前。
直到近幾年,榮耀一手抓產品,一手又把斷掉的“人脈”一點點撿回來,這才又一次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2024年,榮耀50系列一出場,就在歐洲市場以超70%的溢價率,成為歐洲市場手機新星。
還有一直制霸非洲的傳音、這幾年也在深耕海外的vivo,也都基本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正在國外市場不斷提升中。
![]()
如今的歐洲市場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些曾經在中國各大城市消失的如“百腦匯”般的數碼城,如今卻在歐洲許多城市開得如火如荼。
小米、oppo、vivo、榮耀等一眾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在數碼城內設有大型展示專柜,供顧客體驗和購買。
要不是來來回回,眾多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在展臺前穿梭,妥妥的就是十幾年前百腦匯的既視感。
相比中國當下市場銷售,多以線上交易為主,這樣大型的手機賣場早已消失,僅在商場之中還有些可供了解型號的展示中心。
![]()
看著國內手機品牌展柜前,圍滿了了解相關產品的顧客,不少國人感嘆國內的發展速度,和我國手機品牌的產品力,已經廣泛在海外市場得到認可。
得力于中國制造業的超強實力,讓中國手機品牌天然就有低成本地制造土壤,也就間接地讓中國手機的性價比上升,更具價格優勢。
以三星為例,同樣的價格之下,只能買到三性8GB的內存,而選擇中國品牌,大多都能拿到12GB內存的手機。
且同為安卓系統,在拍照、流暢度、軟件等多方面來看,任誰都會更傾向于12GB的手機。
而國內手機手機市場,早已實現“人均一部”了,滿滿當當市場內根本沒地兒長新苗。
對于各大手機品牌來說,搶占海外市場發展已然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但在國外市場中,仍然還存在很多文化差異、地方偏好、以及不同國家相關政策的不同等困難。
可這些問題對于有著中國血統的品牌來說,攻克也只是時間問題。
如oppo在海外發展之中始終強調,“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
小米也將小米之家廣泛到海外地區,并計劃在海外開設10000家小米之家,來增加小米全球產品的全球展示。
![]()
傳音則靠著專為非洲用戶調整出的,獨有的全膚色影像技術,一舉拿下了非洲人民的心。
vivo則預裝了12種方言助手,為不同地區用戶提供更加良好的使用體驗。
總之對于已經出海的中國手機品牌來說,每家都有獨屬自己的“秘密武器”,來俘獲當地用戶的青睞。
而當前,對于中國手機品牌來說,已經過了初期的摸索階段,正在朝向高端化的品牌升級而努力。
想必在國際上占領越來越高的位置,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參考資料:
1.雷科技:《小米OPPO聯想們在德國殺瘋了!國產手機正在歐洲碾壓三星?》
2.一點財經:《出海要深潛,中國手機闖關全球化有了新標桿》
3.中國新聞周刊:《印度盯上小米、OPPO、vivo,國產手機出海有多卷?》
作者:裴不了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