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11月,太原街頭或公園里,都會看到有人撿銀杏果的場景。
銀杏果是銀杏的裸露種子,有三層皮。最外邊的皮成熟時呈黃橙色,中間的皮比較堅硬,白色,有2-3條縱脊。
在往里,是內種皮,是一層淡紅褐色的膜,撕掉膜后,就是肉質了。味甘微苦,是烹飪和藥用的部分。
中醫上講,銀杏果肉味甘、苦、澀,性平,歸肺、腎經。
由此民間老百姓認為,吃銀杏果能補肺,預防咳嗽,由此每到秋天,太原很多公園都會出現撿拾的場景。
如,汾河公園、晉祠公園、迎澤公園、森林公園等公園都有大量的銀杏樹,果實充沛。
![]()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銀杏果肉雖可入藥或燉湯,但它的食用十分講究,搞不好會出現中毒,嚴重的話還會危及生命。
首先銀杏果皮含有較多的銀杏酸,這類物質具有明確的致敏性、細胞毒性和免疫毒性。
此外,銀杏果的果仁和胚芽中還含有氰化物(一種劇毒物質)和類似生物堿的毒物。
嚴格意義上來講,并不能食用,更不能生食。據公開資料顯示,每年因錯誤食用銀杏果中毒住院的不在少數,由此一定要注意。
另外,除了銀杏果本身的毒素外,馬路邊的銀杏果還會受到煙塵、汽車尾氣等有害物質的污染,再加上銀杏樹常年被施以藥物防病蟲害,其危害還是很大的。
由此,路邊的銀杏果不能“采”,不能撿走,更不能吃,一定要遠離。
![]()
有人可能會堅持說,這果子老祖宗都食用很多年了,為何到了現在不能食用了?
首先就是在古代,或者上個世紀,銀杏果受藥物、空氣污染的可能性比現在小很多。
另一方面,要是非要食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注意加工方式和食用的量。
先說加工方式,一定要用開水煮10分鐘,徹底釋放出其毒素,然后抽去胚芽后再烹飪才可食用。
其次,食用時一定要控制攝入量。成年人建議控制在10顆以內,小孩不超過5顆,嬰幼兒最好不要食用。
![]()
對此,針對銀杏果的可食用與否,以及引發的一些狀況,也有不少網友們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網友@qi-e說道,“胡說,危言聳聽,主要是果皮,果實有什么毒,白果而已”。
也有網友@欲蓋彌彰666評論說,“這東西千萬不能多吃!我鄰居就是前幾天吃的!吃了好多!結果過來和我借健胃消食片!太恐怖了!”
網友@蔓蔓說道,“也挺多人吃這個啊,去年我們弄了,吃了點,沒事,馬路兩邊全是這樹,每年都有人弄,現在樹上就沒了弄完了都、”
網友杏花開了935評論說,“是藥三分毒嘛,就是大部分人不懂中藥的配置,所導致的如果是人人拿起書本,來一場全民學習中醫的熱潮,也許人們就不會隨便跟風吃屁了吧。”
對此,晉觀君之見,還是謹慎食用或者不要食用,畢竟沒有必要因此去冒風險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