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個輪胎攀爬墻是我設計的!”
“還有那個網兜秋千,我畫的設計圖里就有!”
![]()
一期游樂場已建設完畢
近日,在成都市武侯區西蜀學校的游樂場旁,三年級三班的王子瑞正指著眼前的游樂設施向我們介紹,臉上藏不住的是滿滿的笑容。
原因很簡單——
由學校低段孩子參與設計、制作的第一期游樂場正式投用,高段孩子們也正忙著在承包地上推進第二期游樂場建設。
![]()
設計圖上的創意成為了現實
為何會在學校建一個游樂場?校園里的游樂場又會有什么不一樣?
據西蜀學校總校長唐艷介紹,自己在暑假前就在思考要在校園里建一個游樂場,讓孩子們的課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當時決定讓孩子們提案如何打造屬于他們的游樂場,從意見收集、設計到動手制作,學校孩子們也全程參與了游樂場的建設。”
![]()
“如果有一個屬于你們的校園游樂場,你想怎么設計?”
暑假之前,唐艷就在學校官方公眾號上發出了一則特殊招募令,這則招募令主要圍繞校園游樂場的設計內容,群體是面向全校一至七年級的學生。
設計招募令發出后,迅速得到了不少同學的響應和討論。“聽說可以承包專屬地塊,還能根據自己喜歡的樣子設計游樂場,把腦海中的想法變成真實可見的場景。”
![]()
小小創意,蕩出大大的快樂!
于是,唐艷在開學后就收到了上百幅作品,作品不僅有個人和小組創作的,也有親子合作的。
“成人永遠猜不到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只有讓他們自己動手,才能打造出真正屬于他們的空間。”唐艷說,設計圖里就藏著孩子們的真實需求,有人想要攀爬巖壁和“樹洞小屋”,有人則期盼沙灘、墻上棋類游戲區。
![]()
孩子們的設計圖
在篩選方案的時候,唐艷還專門讓孩子上臺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同時又聯合老師、專業設計師從可行性、安全性角度進行了優化,甚至專門設置了創意展示墻,陳列所有設計圖噴繪展板。
六年級四班數學老師華東在看到自己班孩子設計被采納后,還專門發了朋友圈——小小的創意,蕩出大大的快樂!孩子親手設計的秋千,在學校的幫助下變成了現實,學校用心守護孩子們的每一份想象力,讓他們的童年有了可以自由飛翔的空間。
![]()
設計有了,又應該如何做好打造呢?
唐艷說,在輪胎藝術打造的過程中,學校實行的是班級承包制,從設計、采購材料到制作、維護,全程都是由學生主導,老師僅僅提供必要的指導。“雖然是一場校園改造工程,實際上更是一堂全方位的成長課堂。”
比如,在設計階段,孩子們可以實地考察、測量、繪圖,鍛煉空間思維和創作能力。為了完善方案,孩子們也需要主動溝通交流,提升表達能力,當面對切割困難、拼接不牢固等問題的時候,則需要通過小組討論、求助專業人士解決,增強集體榮譽感。
![]()
孩子們在游樂場盡情玩耍
“教育不應該是泯滅天性的規訓,而應該是順應成長的引導。”唐艷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安全不是禁止出來的,而是學習出來的。“我們小時候爬樹、摸魚,父母們也會告知我們注意安全,而并不是直接禁止,現在我們也該給孩子這樣的機會。”
所以,游樂場規則也都是由孩子們自主討論制定的,從“滑梯是否排隊”再到“摔倒如何互助”,參與制定都讓遵守成為發自內心的約定。
從看到孩子們的精心設計圖,到每一處設計成為現實,唐艷也格外感慨:真正有溫度的校園文化,從來不是自上而下的布置,而是自下而上的創造。當孩子成為校園“小主人”,這里才會變成他們真心喜歡、愿意融入的地方。
![]()
10月27日,我們走進游樂場,切身感受到每一處設施都帶著“童言童語”的溫度。
比如,由廢舊輪胎拼接而成的攀爬墻錯落有致,彩色輪胎被打磨得光滑無棱,既保留了攀爬趣味又能兼顧安全。兩根大樹間懸掛的網兜秋千,通過結實的繩網規避墜落風險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體驗在空中搖曳的自在。
![]()
從設計到制作到成品都被記錄下來
“這個旋轉椅最多能夠坐6個小朋友,推的時候不能太用力,需要等小伙伴坐穩了再轉。”六年級的杜金淇同學就剛剛加入執勤員隊伍,正在向低年級的同學講解規則,這是他們在班會課上共同討論制定的游樂場公約。
“以前課間只能在走廊里走走,現在終于有地方可以跑一跑、爬一爬了!”五年級的鄧永哲同學也在演示自己設計的繩子攀爬架,他的垂直攀爬繩設計被學校采納,每當看到同學們攀爬時,他也有了滿滿成就感。
如今,體育老師李懷剛還將體育課搬到了游樂場,“孩子們會在這里分享秘密、放空思緒、觀察植物,課程內容也會更豐富。”
除了第一期落成的游樂場,第二期游樂場籌備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
![]()
唐艷體驗孩子們的成品,引來孩子互動
唐艷介紹,校園里的四、五棵大樹將會成為“游樂骨架”,孩子們設計的空中連廊、樹洞隧道和旋轉滑梯也將動工。六年級學生李陽華的設計創意就被納入到了設計方案,最終方案是融合了十多個孩子的想法,預計在明年暑假前完工。
![]()
孩子們正在打造游樂場
我們還了解到,游樂園投入使用后,學校還將建立意見反饋通道,通過班會討論方式,傾聽同學們的游玩感受與改進建議。無論是設施調整、場景優化,還是新增趣味元素,都將結合學生需求逐步完善。
“學生的創意是樂園的靈魂,大家的反饋是樂園成長的動力。”唐艷談到,這座游樂園不僅是一份創意答卷,更是學校踐行“以生為本”理念的生動實踐。
這樣的學校,你羨慕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