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德科
來看住建部部長倪虹的新論述。他寫了篇文章,發在一個很有分量的文件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了「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所以倪部長的文章標題當然就是《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他在文章中提出了六個重點任務,包括保障房、穩樓市、現房銷售、好房子、物業服務與房屋安全管理資金等。
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第一,現房銷售的要訣,是政府讓利。
先說現房銷售。倪部長的文章說要「推進現房銷售制,實現所見即所得,從根本上防范交付風險」(同時也允許一部分期房預售)。我們想說的是,現房銷售的要訣,是政府讓利(比如地價要更低,融資成本也要更低),不然房企根本就沒有動力去拿地。如果沒有搞清楚這個本質,現房銷售根本就沒法推行,最多只能是表演性地推行。過去二十多年各地不斷推行現房銷售不斷失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穩樓市的要訣在于啟動「棚改2.0」。
如何穩樓市?倪部長的主要辦法是「因城施策」與「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這當然沒錯,但這是常規手段,如今樓市早已是千瘡百孔,靠常規手段,已經不會有什么效果。如果能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城市內涵式發展」,有魄力有擔當地通過城中村改造啟動「棚改2.0」,同時打通金融、土地與需求這三個環節,樓市才能真正止跌回穩。
第三,保障房的要訣在于公租房與租購同權。
倪部長在文章中說,「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為主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這當然沒錯,但是三種保障房都要建,財政投入只會被分散,保障效率最終只能大打折扣。如果有一天,官方表述變成了「以公租房為主,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為輔」,那么保障房的春天才能算是真正到來。過去二十幾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難免淪為一部分人的套利工具。所以,保障房應該力出一孔,把有限資源主要投向公租房,同時實質性地推進租購同權。讓公租房享有應得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是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
第四,提升物業服務質量的要訣在于,政府要建立對于欠繳物業費的約束機制。
倪部長說要「要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對于公眾來說,物業費貴與物業服務令人不滿意,是兩大痛點。在痛點背后,物業公司當然有很多值得反思與深刻改進的毛病,但他們也有諸多無奈。比如現在的物業費虛高了至少20%,因為幾乎所有物業公司都是按照80%的繳費率來定價的,總有20%的業主出于各種原因欠繳物業費。這也意味著80%按時繳納物業費的業主,為20%欠繳者買單。對于欠繳行為,物業公司的辦法非常有限。
所以,提升物業服務質量的要訣在于,政府要建立對于欠繳物業費的約束機制(比如計入個人征信系統),別讓那些老實繳存物業費的業主們花冤枉錢、受委屈。
第五,房屋安全管理資金的要訣在于資金管理與使用規則。
倪部長提出來說,要建立房屋安全管理資金制度。除了業主在購房時已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攻占,接下來還要從土地出讓金中割出一部分充入這個資金(意思是這筆錢購房者不用出,由地方政府與房企一起出)。但誰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從土地出讓金中割走的,最終還是會被房企計入房價,由購房者買單。當然,這也沒什么問題,房屋安全管理資金的最大問題在于資金管理與使用規則。此前已經實施了二三十年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混亂,使用麻煩,效能低下,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不改革,那么即便再收更多錢,也是無濟于事。
第六,好房子的要訣在于住宅工業化。
倪部長說,要「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全鏈條提升住房標準、設計、材料、建造、運維水平」。這當然好,我們只想補充一點,好房子的要訣在于住宅工業化。這個話題太大,千頭萬緒,過去十幾年政府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如果能從小切口做起,比如通過制定政策支持提高室內裝修的預制率,很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匆匆先寫這些,不當之處,請指正。
主編-何玲 影像總監-費嘉
編輯-盧丹婷 編導-沈奕飛 攝像-王德正
商務總監-周慧慧 總策劃-王冬鶯 總編輯-劉德科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