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改造大腦》【美】約翰·瑞迪
你是不是也這樣:
辦了健身卡,結果只去過三次;
立志每天跑步,卻總在早上關掉鬧鐘;
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但就是堅持不下去。
別擔心,我和你一樣,也是個資深“躺平愛好者”。
周末聽了樊登老師講的《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才發現一個驚人的真相:
我們一直誤會運動了!它不只是為了減肥或者練出馬甲線,更是大腦急需的“防焦慮藥”。
這本書的作者約翰·瑞迪是哈佛大學的教授,書中他用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
運動,是最便宜的、最有效的抗壓解方。
它不僅能讓你身材變好,更能從根源上調節情緒、釋放壓力,讓你告別焦慮,找回內心的平靜。
01
運動,是給大腦最好的保養
![]()
《運動改造大腦》里有句話很吸引我:“運動能抵消部分因壓力造成的腦損傷。”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為找工作難的壓力折磨得幾度失眠。
記憶力也很糟糕,經常到嘴的話瞬間就忘了,走到一半突然想不起來要去干什么……
書中說,壓力會殺死腦細胞,而運動能產生一種叫“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物質,就像給腦細胞施了肥,讓它們茁壯成長。
死馬當活馬醫,我打算嘗試一下。
第一天,連走帶跑20分鐘,累得氣喘吁吁。
但奇妙的是,運動完后,雖然身體疲憊,但原本渾濁的大腦卻像被清水洗刷過一樣,變得異常清醒和平靜。
那種感覺,就像是給過熱死機的電腦來了次強制重啟,雖然過程不怎么優雅,但重啟成功后,系統又變得流暢了。
02
運動完,心情都變好了
![]()
“運動是最佳的神經傳遞素。”這是書里另一個吸引我的觀點。
原來,當我們運動時,身體就像一個高效的藥廠,能自動調節大腦中關鍵化學物質的水平:
提升能帶來愉悅和滿足感的血清素,增強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制造快樂和動力的多巴胺。
說白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就相當于免費、安全且無副作用地給自己服用了一劑溫和的“抗抑郁藥”和“快樂丸”。
對我來說,最明顯的變化是情緒。
以前早上起床困難的我,總是一肚子起床氣。
現在強迫自己活動二十分鐘后,雖然身體有點累,但心情卻會莫名地輕松和敞亮起來。
這種由內而外的舒暢感,不親身經歷是不會懂的。
就像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說的:“行走是最好的藥。”
現在我相信了,這味藥,專治各種不開心。
03
想學得快?先動起來!
![]()
“運動給身體提供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建了一種環境,這種環境使大腦能夠做好準備、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學習。”
這個發現讓我看到了希望。
書中提到一個真實案例:
美國有所學校讓學生早上先運動再上課,結果這批學生的成績不僅在全校第一,還在國際競賽中拿了獎。
提到這個,忽然想起高中時,老師總讓我們圍著操場跑兩圈再回去早讀,現在想想,確實很提神。
并不是說運動有奇效,但事實上運動真的能幫助我們清醒,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有一次,我試著在看書前快走20分鐘,發現確實注意力更集中,記東西也更快了。
原來,運動直接促進了大腦細胞的生長,這可比喝多少“補腦液”都管用哦。
04
健忘?運動來幫忙
![]()
“運動能改善大腦中海馬體的功能,這是與記憶最相關的區域。”
看到這句話,我立刻想到了我媽。
她總抱怨自己急性越來越差,不是忘了關火,就是找不到她的老花鏡了。
相信你家里也有這樣的長輩吧,那種肉眼可見的記憶力衰退,真的讓人心疼又無力。
《運動改造大腦》里的解釋讓我看到了希望。
書中說,有氧運動能顯著增加海馬體的大小,而這個區域正是記憶的“總司令”。
它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的硬盤,負責儲存和讀取記憶。
隨著年齡增長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塊“硬盤”可能會縮水、出故障。
但運動,就是最有效的“修復工具”和“擴容手段”。
這背后有強大的科學數據支撐。
書中引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堅持一年有氧運動的成年人,其海馬體體積不僅沒有萎縮,反而逆生長了2%。
這相當于抵消了正常衰老帶來的1——2年的腦容量損失。
簡單的說,就是運動可以延緩我們大腦的衰老進程。
更令人振奮的是,運動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超過1/3的阿爾茨海默病病例,其潛在風險因素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其中就包括缺乏身體活動。
現在,我陪我媽每天晚上散步半小時,她笑稱這是她的“防癡呆運動”。
雖然走得慢,但堅持下來,至少她現在找鑰匙不用滿屋子轉了。
![]()
其實,健康,不需要咬牙切齒地堅持。
很多人可能一聽到運動,就想到汗流浹背、肌肉酸痛,累成狗的畫面。
但《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告訴我們:
運動不是非要每次都練到精疲力盡,嘗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最重要。
就像孔子說的:“過猶不及。”運動也要講究個度。
現在的我,依然不是健身達人。
但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運動節奏:
早上快走20分鐘,晚飯后散步半小時。偶爾偷個懶,也不會苛責自己。
就像曾國藩說的:“養生之道,莫先于飲食起居。”運動也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
你的每一步,都在塑造更好的自己。
《運動改造大腦》最打動我的,是它讓我經歷了一次真正的“運動覺醒”。
這種覺醒,不僅僅是書中的一個死板的術語,而是我讀完后的深刻體會:
它讓我意識到運動并非反人性的苦役,而是我們大腦與身體賴以生存的本能需求。
作者在書中深刻地指出:“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是在行走和奔跑中進化而來的,可我們卻要坐在椅子上度過一天。這種生活方式與我們的生物學原理背道而馳。”
這段話如同警鐘。
所謂的“運動覺醒”,我想大概就是從“要我動”的被動勉強,轉變為“我要動”的主動需求。
它是聽懂身體發出信號的開始,是用運動來平衡大腦,重新奪回對身心的掌控感。
我們被各種健身信息包圍,卻很少思考什么運動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廣告告訴你需要請私教,商家推銷著昂貴的健身裝備,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和一顆想要變好的心。
當你開始享受運動后的暢快,你會發現:
不僅身體變輕了,腦子也更清醒了,生活都變得明媚起來了。
?♀?寫在最后
開始運動,不是一場需要咬牙堅持的苦役,而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機會。
適度運動,不是非要練出八塊腹肌馬甲線,而是動起來就比不動強。
堅持鍛煉,不是苛求自己天天打卡,而是循序漸進,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
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不是讓你去跟風潮流,而是在不同的嘗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
養成習慣,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學會享受運動的過程。
所以,下次當你糾結要不要運動時,不妨告訴自己:要不,我就動10分鐘。
讓自己動起來,就是邁出的第一步!
讀完《運動改造大腦》,你會發現:
你要的健康和快樂,從來不在昂貴的健身房,而在你邁出的每一步里。
點贊【收藏和?】
?愿你我都能動出好身體,練出好腦子!
關注小卿,我們一起向陽生長!
本文內容根據《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僅代表個人讀后感受,具體運動計劃請根據個人情況量力而行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