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正常走路時,膝蓋突然毫無征兆地“軟”了一下,腿部瞬間使不上力,身體也跟著晃動,好像要跪下去一樣,有些人可能還會伴隨膝蓋的疼痛。
這種膝蓋突然“軟”一下的現象,俗稱“打軟腿”,又稱“膝打軟”。
走路時膝關節會發生哪些變化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它如同一個精密的機械系統,在日常活動中承受著身體的重量和運動的沖擊。
膝關節也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健康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幾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膝關節由股骨、脛骨和髕骨三大骨骼構成,并輔以韌帶、肌腱和肌肉等軟組織提供穩定性和動力。正常的膝關節能夠在這些結構的協同作用下,實現順暢的屈伸運動和有限的旋轉運動。
走路時,膝關節的活動可以分解為多個精細的步驟,包括彎曲、伸直以及輕度的旋轉。整個過程涉及肌肉的協調收縮、韌帶的精確導向和半月板的緩沖減震。
膝蓋突然“軟”一下的可能原因
肌肉力量不足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肌肉群)是維持膝關節穩定性的關鍵肌肉。如果股四頭肌力量不足或出現疲勞,就無法為膝關節提供足夠的支撐,導致在行走過程中突然“軟”一下。
韌帶損傷
膝關節內外各有一條側韌帶,中間有兩條交叉韌帶,它們共同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如果這些韌帶因為運動損傷或意外扭傷而拉傷甚至撕裂,膝關節的穩定性就會下降,容易發生“打軟腿”現象。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內的C形軟骨結構,起到緩沖震蕩、分散壓力和穩定關節的作用。如果半月板因急性損傷或長期磨損而撕裂,在走路時,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可能會卡在關節間隙中,導致膝關節活動受限和突然“軟腿”。
關節軟骨磨損
膝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光滑的關節軟骨,允許骨骼間順暢滑動。如果軟骨因為年齡增長、過度使用或損傷而磨損,會導致關節表面不平整,走路時可能發生卡頓或“軟腿”現象。
髕骨問題
髕骨(膝蓋骨)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起杠桿作用。如果髕骨位置不正常(如髕骨半脫位)或髕骨后的軟骨磨損(髕骨軟化癥),會導致膝關節活動不順暢,引發“打軟腿”。
關節內游離體
有時,因為損傷或關節炎,膝關節內會出現小骨塊或軟骨碎片,稱為游離體或“關節鼠”。這些游離體在關節腔內游動,可能突然卡在關節面之間,導致膝關節突然“鎖住”或“軟腿”。
神經系統因素
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系統出現問題,如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會影響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導致膝關節感覺無力、“軟腿”。
如何應對膝蓋突然“軟”一下
1、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如果膝蓋“打軟腿”現象頻繁發生,或者伴隨疼痛、腫脹、關節卡頓、活動受限等癥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通過醫生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如X光、MRI)明確病因。
2、避免加重損傷的活動
在診斷明確前,應盡量避免可能加重膝關節損傷的活動,如長時間行走、跑步、跳躍、爬山、爬樓梯和提重物。
3、合理鍛煉,增強肌力
在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特別是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如直腿抬高、靠墻靜蹲等,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4、注意體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膝關節的負荷,加速關節結構的磨損。通過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控制體重,可以有效減輕膝關節的壓力。
5、遵循醫囑,接受治療
根據具體病因,醫生可能會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案,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關節腔注射治療甚至手術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遵循醫囑進行治療。
6、日常保護與調理
選擇適合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過硬的鞋子;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受涼;行走時選擇平坦的路面,避免不平整的路面。
膝蓋突然“軟”一下雖然常見,但可能是膝關節發出的“求救信號”。我們應該重視這一現象,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找出根源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才能保護膝關節健康,享受自如的行走樂趣。
來源 | 人民網、科普中國、百度健康
編輯 | 姜玉函
責編 | 李雪
![]()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