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 升職加薪了,想帶父母出去下館子慶祝下。他們卻說:“我不去了,昨天的魚還沒吃完,倒掉太可惜了...”
- 炎炎夏日,父母熱得不行卻不舍得開空調,還說:“心靜自然涼,開空調太費電。”
- 你給父母買了新房,樓道卻堆滿他們撿來的紙皮,鄰居投訴不斷。
- 你托關系給父親找了份輕松的保安工作,他卻嫌錢少活少,繼續回去干苦力:“干慣了,閑下來反而難受。”
你是不是既心疼、又無奈,又生氣?明明自己那么努力,明明條件已經很好了,父母卻非要沒苦硬吃。
我想說的是:任何時候,只要你因為管束了別人而產生了煩惱,最好的解法都是反求諸己,而不是糾結于對方什么行為。
換句話說,父母過的如何“辛苦”,與你無關。
這不是冷漠,不是忘恩負義,而是一個成年人必須建立的邊界意識。
父母的辛苦,是他們人生選擇的結果,不是你造成的。在你出生之前,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應對世界的能力。
你知道父母以前的生活嗎?
其實,中國人吃飽飯的日子,也就30多年。
我外婆年輕的時候,為了把僅有的一點“糧食”(現在看就是一些豬糠)留給了我媽這幾個孩子吃,只能去扒樹皮。
因為吃樹皮,外婆的腿全腫了。
我看過一本書,是紀實文學。
大概是上世紀70年代,一個小伙子懷揣著家里唯一饅頭,去公交站接媽媽。他自己餓得不行了,但舍不得吃,想留著跟媽媽分享。
結果在等車時,親眼見到一個老教授樣貌的人暈了過去,是餓暈的。小伙子糾結了半天,最后決定把饅頭分給老人吃。
剛拿出來,一群等公交的人眼睛瞬間亮了。他們蜂擁而至,把饅頭搶的四分五裂,手忙腳亂地塞到嘴里,還有人嗓子被卡住了。
所以,對父母那輩來說,挨餓受窮是常態,珍惜糧食、省吃儉用是刻在潛意識里的生存本能。
如果你想去了解那個年代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楊本芬奶奶的《秋園》三部曲都是非常好的讀物。
有一年,我老家拆遷,新房子還沒下來,我爸媽帶著爺爺去租房住。我爺爺因為年紀大了,人家怕我爺爺死在房子里,最后只租到了一個老房子。
這房子有多不方便呢?
如果你要照顧孩子洗漱,打水在一個地方,洗臉在另一個地方,沖澡只能用桶接,上廁所是屋外的茅廁。每次我帶孩子回去,都很崩潰。
后來房東對我爸說,陸師傅,你手藝好,我出錢,你幫我把衛生間重新裝修一下。
我爸拒絕了,一個是這個房子最多再住一年,不劃算;另一個是他們自己沒覺得不習慣,唯一不習慣的是我,而我一年又回不了幾次。
我剛開始很生氣,后來我想通了。
其實這里面唯一吃不了這苦的,只有我。但是,是我要回來看父母的,是我要進入父母生活的,那么就要承擔相應的結果。
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但其實也有一種苦,叫做子女覺得你苦。只要父母過的安心自洽就行,因為,父母安處便是吾鄉。
不要對父母過度共情
我有個朋友,父親是建筑工人。
小時候父親每次說起自己腰痛的老毛病,都要來一句:“要不是為了湊你的學費,我也不用那么辛苦,所有你要好好學習。”
他們以為這樣孩子就會發憤圖強,但在孩子聽來,這不是愛,而是還不完的債。
東亞家庭的文化氛圍之所以沉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種“犧牲一代換一代”的思想。比如,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比如,我和你媽這樣辛苦是為了誰?
孩子因此愧疚,不敢快樂,甚至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產生“如果我不存在爸媽會更幸福"的可怕念頭。
如果你有這樣的家庭,不要因為他們說“都是為了你”,就輕易被綁架。你試試問問自己:難道沒有你,他們就能走向人生巔峰了嗎?
父母的人生坎坷曲折,吃過很多苦,但這些都是他們曾經無數個選擇的結果。你去愛他們、關心他們,這沒錯,但這不意味著你要背負他們的命運。
愧疚是最糟糕的孝順,快樂才是最好的回報。
你有千萬種方式表達愛,但最不應該的,就是犧牲自己的人生去承擔他們的責任。
不要代替父母做決定
我有個同學,是公認的孝順女兒。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試用期工資每月才四千塊,她寄兩千回去,替家里還債。盡管那時候她還住著合租房,天天吃泡面。
兩年后債還清了,看著老家空蕩蕩的毛坯房,她又開始給家里添置東西。先是冰箱空調,后來是整體櫥柜、實木家具。每次發完年終獎,她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老家還缺什么。
她總覺得,等家里什么都不缺了,爸媽就能過得舒心了。
后來弟弟畢業三年沒個正經工作,媽媽天天在電話里唉聲嘆氣。她托了好幾層關系,終于給弟弟找了個工作。等弟弟工作穩定了,她又開始張羅他的婚房首付、婚禮酒席,連侄子上幼兒園的事都是她跑前跑后。
她像一個救火隊員,撲向父母生活的每一個“火情”。
而她不斷縮減自己小家的開支,連給女兒報個班都要猶豫半天。丈夫從理解到沉默,最終徹底爆發:“我們是夫妻,可在咱們這個家里,我和孩子永遠排在你爸媽后面!”
不僅夫妻關系降到冰點,在娘家那邊她也吃力不討好。
有一次她媽媽和弟媳婦為了帶孩子的事吵架,來找她評理。她剛說了句“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媽媽立刻炸了:“你現在翅膀硬了,都開始幫外人說話了?”
她的人生陷入低谷,情緒也影響到了工作,導致心力交瘁。
后來她終于意識到,問題不在他們身上,自己也有責任,因為她一直在試圖“拯救”他們。
在家庭排序中,一個蘿卜一個坑,父母給了你生命,坑位就永遠在你之上。你占了別的坑,你越位了,就會被誰坑,就會坑誰。
當我們以“為了父母好”的名義,剝奪了父母解決問題的權利、選擇生活的自由,我們實際上也剝奪了他們的價值感和尊嚴。
你有你的人生,父母有他的人生,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順便對他好就行了。在所有的關系中,你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愛滿自溢。
最后我想說,
真正的孝順,不是把父母從他們的世界里拽出來,而是走進他們的世界,嘗試理解他們。
- 下次遇到父母“沒苦硬吃”時,試著說:“你們開心最重要”;
- 下次又干涉父母的生活時,明白什么是父母的課題、自己的課題;
- 如果和父母的關系實在和解不了,那就和解不了吧,放棄自我折磨。
畢竟,人活一場,最重要的,就是演好自己的人生劇本,這是對命運最大的尊重!
(全文完,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