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要是今年不買房,明年再買,你是會笑醒還是會哭暈呢?
反正我覺得你應該是會開心的。這兩年著急上車的,基本上都是后悔了,尤其是最近這兩年3、4月份這個小陽春上車的,站崗的一個比一個高。理由其實很簡單,我隨便給你說幾個。
第一,任何一個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是不是都取決于供求關系呢?那現在是個什么情況?
現在是賣盤大于買盤,是供大于求的市場關系。以前之所以有大量的需求,城市化進程功不可沒。我們的城鎮化率從40%多到65%,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就意味著一半多的農村人,都到城里面去了。那去了城里面,是不是就要買房安家落戶呢?這里面要為商品房提供多大的購買力。但是現在呢?城市化是不是快見頂了?
農村里面該買的都買了,能買得起的也不多了。關鍵是這個城市化進程,它是把農村里面的有錢人、年輕人和中年人全部給抽走了。所以我們說,二十來年的時間,這個城市化進程的剛性需求,基本上被掏空了。那結果是不是需求開始減少了?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接盤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是房地產的存量,它和傳統的制造業是不同的。房子的庫存只能被轉移,無非就是從開發商手里轉移到你我手里,或者是你把我的房子買了,那我手里的庫存就轉移到你手里去了。但是這并不影響存量堆積這個結果。
所以我們現在的房子是越來越多。而傳統制造業就不一樣了,用完就沒有了,房子則不是,無非就是誰在用、用得好不好而已。那有人說拆掉不就減少了嗎?但是現在的方向是什么?是城市更新。
之前很多人期待的棚改2.0并沒有出現,包括現在“十四五”規劃里面提到的,也是要大力發展城市更新。所以庫存是一直在的,并且會越來越多。這就和需求形成了一個比較直接的矛盾:需求不斷在減少,而庫存不斷在增加。不管是好房子,還是以前比較差的房子,總之,這個存量是在增加的,這個基本面我們要承認。
第二,我們再來說購買力的問題。我是09年買的第一套房,那個時候我大概五六千塊錢一個月,而那個時候的房價大概就4000-5000元一平,也就是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一平米。那現在的情況是什么?現在的房價翻了很多倍,但是收入其實并沒有同比例增加,而且現在還有很多人拿著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這個房價收入比就比較夸張了,以前是一個月可以買一平米,現在呢,半年可能都不見得能買得起一平米。
從另一方面來講,實際上并不是沒有需求,但是就業影響著我們現在的消費信心,這是我們當下最麻煩的一個問題。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大學生,沒有工作,就只能啃老,或者去做一些和學歷不相匹配的工作。沒辦法,要生存。所以你看,到今天為止,抑郁癥很多,焦慮的也很多。生活都成問題了,怎么敢買房?
另一方面,房子本身是一個信心消費品,價格越跌,越不敢買。這兩年稍微好賣的時機在什么時候?比如去年年底,為什么那個時候大家敢上車呢?因為在那個時候,大家感受到了信心,覺得市場要穩住了,所以就敢上。但是今年下半年為什么越來越冷,甚至“金九銀十”都沒有了?
因為市場還在疲軟,也沒有相應的托舉手段。今天一個價,明天一個價,資產價格非常不穩定。換做你,你愿不愿意去當這個冤大頭呢?所以我相信你們絕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等、看,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觀望。
所以現在很多人相信,普通人晚一年買房,能少干兩年,這很正常。如果你還沒有到等不了的情況,你最好就老老實實該吃吃、該喝喝。當然,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你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我只希望給大家提供一個新的思路,供你們參考而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