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固態電池的量產似乎近在咫尺。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的“卡脖子”難關,讓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要知道,這是央視報道的,如果是沒有什么重大成果,是不會這么高調的。
![]()
2025年7月,超過10家中國上市車企、電池企業、設備供應企業披露了固態電池的開發進展或量產時間。多家車企和電池企業表示,將會在2027年量產,固態電池是真的要來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曾經日系企業在固態電池專利數方面一騎絕塵,豐田在硫化物路線固態電池相關專利已經超過1000件,位居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松下專利數不到豐田的一半。豐田、松下等日本企業的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40%以上,那時候有人擔心,中國新能源汽車好不容易實現了彎道超車,會不會在固態電池領域,又被日本企業反超了?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拉響警報”,雖然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做到全球領先,但考慮到固態電池的顛覆性潛力,中國企業應該未雨綢繆,聯合起來攻關固態電池以應對挑戰。不會的,明確告訴你不會的。
根據智慧芽數據,截至2025年5月16日,全球固態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已超過4.6萬件,其中從技術來源(專利申請企業所屬國別)看,全球固態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中,近37%來自日本,近30%來自中國,兩者差距進一步縮小;而從布局市場(專利申請所在國別)來看,中國已經趕超日本,是全球固態電池專利布局最多的市場,約占35%。
![]()
而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的數據,“在鋰電池特別是固態電池領域,我國是全球主要技術來源國之一。截至今年5月,全球固態電池關鍵技術專利申請量為20798項,其中中國有7640項,占比達36.7%。近5年,我國固態電池全球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
也就是說,在固態電池領域,日本企業雖然發力更早,但是中國企業奮起直追,雙方之間的專利數差距,基本已經抹平了,而且,我們的增速比日本快,因此大概率將在明年反超日本,成為手握全球固態電池專利數最多的國家。
從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來看,也是如此,雖然豐田2012年就試制了全固態電池,并且在2020年展示了搭載固態電池的概念車,但豐田此前的開發似乎僅停留在實驗室和概念,并未對外展示大規模量產的決心。2023年,豐田宣布將在2027年量產固態電池。
![]()
而中國車企這邊,月17日,國軒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態電池中試線,設計產能0.2GWh。
全球電池出貨量前10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6席,占總出貨量的比重達69%。
![]()
4月10日,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表示,上汽新一代固態電池將于今年底在全新MG4上量產應用;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態電池“光啟電池”將落地。
中國一汽2014年開始研發全固態電池,以整車需求為指引,計劃2027年進行小批量應用。
廣汽、清陶、比亞迪、輝能、寧德時代、衛藍等也都預計于27年進入量產。
技術路線方面,比亞迪、萬向集團走的是聚合物路線;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贛鋒鋰業、輝能科技走的是氧化物路線;寧德時代同時走硫化物和氧化物路線;國軒高科也是兩條腿走路。
![]()
當然了,量產不代表普通消費者就可以買到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了,固態電池的量產初期,肯定存在成本很高、技術不完善,壽命較低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最終都會慢慢解決,到2030年左右,固態電池預計會迎來一個爆發。
中國新能源在固態電池專利方面彎道超車,證明了一點,中國坐擁6個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動力電池廠商,厚積薄發是必然的,固態電池的前景非常美好,也值得我們去期待。什么時候手機開始大規模用上固態電池了,那固態電池上車就真的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