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腰僵彎腰刺痛走路腿沉
總以為休息一下就好了
其實不然
腰椎病已找上門
![]()
1
一看就懂!
腰椎疼癥狀自查
常見的腰椎疾病主要有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腰肌勞損、骨質疏松癥、強直性脊柱炎等。
椎間盤突出:主要癥狀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痛感常從腰部放射至大腿、小腿,甚至腳底),部分會伴隨腰部隱痛,咳嗽、彎腰或用力時癥狀可能加重。
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兩者典型高度相似,均表現間歇性跛行,走路僅堅持數百米,就會出現腿部酸沉、無力,需彎腰或下蹲休息片刻才能緩解,再次行走后癥狀會重復出現。
腰肌勞損:僅表現為腰部局部疼痛,關鍵特點是久坐、久站或保持同一姿勢過久后疼痛加劇,變換姿勢(如坐姿起身、彎腰后直起)時痛感會明顯加重,適度活動腰部后可輕微緩解。
骨質疏松癥:多見于老年人,尤其絕經后女性,疼痛多為全身性隱痛或鈍痛,核心特征是“輕微外力即可誘發”,這種疼痛躺著減輕,坐著或站著加重。
強直性脊柱炎:多見于年輕男性,典型疼痛部位是臀部后上方、下腰部,痛感多為隱痛或酸痛;最突出的特點是“夜間痛、晨僵”。
2
4個“傷腰陷阱”
你可能每天都在踩!
1.久坐不動,腰椎“壓力大”
辦公室一族常久坐數小時,尤其“駝背”“歪坐”“癱坐”等姿勢,會讓腰椎承受壓力驟增,長期下來易引發腰肌勞損、椎間盤退化。
![]()
建議:單次坐姿不超過1小時,可墊腰墊支撐腰椎生理曲度;牢記“三個直角”正確坐姿:膝蓋處屈膝呈90-110度(膝后與座椅留一拳距)、大腿與后背垂直、手臂肘關節呈直角(小臂放扶手或桌面,肩膀自然下垂)。
![]()
2. 錯誤姿勢,悄悄“磨”壞腰椎
蹺二郎腿、單肩背包等習慣,會導致腰椎單側受力失衡,加速關節磨損,長期易引發腰部不適。
![]()
建議:日常保持脊柱中立位,背包優先選雙肩款,避免長期單側負重給腰椎“添負擔”。
3.長時間彎腰勞作,肌肉“繃”出問題
拖地、洗碗時持續彎腰,會讓腰部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不斷增加椎間盤壓力,日積月累易引發勞損。
建議:勞作時采用“屈髖撅臀”姿勢,保持腰背自然曲線;每15分鐘起身拉伸,給腰部肌肉“松口氣”。
4.搬重物姿勢錯誤,腰椎易“受傷”
直接彎腰搬重物,會瞬間加大腰椎壓力,極易引發急性腰扭傷,甚至誘發椎間盤突出。
建議:牢記“安全搬物三步法”:屈膝蹲下→保持腰背中立不彎曲→靠腿部發力起身抬物,減少腰椎受力。
![]()
3
1個動作
自測腰椎健康
平躺在床上,保持雙腿自然伸直,讓他人協助將你的一條腿緩慢向上抬,過程中兩條腿都要保持伸直狀態。如果腿部抬起少許或抬至60-70度時,就明顯感到腰疼、臀部疼痛或腿部放射性疼痛,需警惕腰部可能有損傷或病變。
4
日常3個“救腰”動作
每天10分鐘就夠
動作一:五點支撐
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點,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連續做20組;
動作二:抱膝觸胸
仰臥位雙膝屈曲,手抱膝使其盡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為一個動作,連續做20組;
動作三:俯臥伸展
俯臥位,保持骨盆與床面緊貼,用手輕輕托起上身,在此過程中保持腰部和臀部的放松,堅持5-10秒后輕放,連續做20組;
溫馨提示:以上動作只適合日常練習腰部力量,練習時動作要慢,避免突然發力;如果是腰病急性發作期、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等疾病的患者一定不要練習。
5
最后附上
適合腰椎病患者的
日常養護小知識
熱敷vs冷敷,用對才有效
冷敷(急性期):如果腰部急性扭傷,疼痛發作48小時內,可以用冰袋裹毛巾敷,緩解炎癥;
熱敷(慢性期):如果是腰部受涼、腰肌勞損,腰部僵硬酸痛時,可以用40℃熱敷袋或艾鹽包,促進血液循環。
筋膜槍使用指南
![]()
適用場景:久坐后腰肌僵硬、運動后乳酸堆積。
正確操作:選擇球型頭,從腰側肌群(腰方肌)向臀部緩慢推動,單次按摩5-10分鐘;避開脊柱、骨突部位。
禁忌人群:腰椎骨折、急性炎癥期、骨質疏松患者。
護腰帶的科學佩戴
短期急救:急性腰椎疾患建議佩戴,可以起到穩定腰部結構、舒緩肌肉的作用。
長期風險:長期使用護腰帶反而會讓腰部肌肉松弛、萎縮,進而加劇腰椎的不穩定性,建議逐步減少依賴。
看完快轉發給身邊的久坐黨
這份護腰指南他一定需要!
來源:新華網新聞中心 北京頻道 浙江頻道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骨傷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