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萬買5臺奔馳,24小時私人服務?!”
某地,一名男子聲稱要花450萬購買5臺奔馳車,4S店女銷售激動不已,不僅在豪華酒店為其提供24小時貼心服務,還準備了各種優惠方案。
沒想到幾天后,這名“壕客”竟然窮到連飯都吃不起,女銷售這才發現自己被徹底套路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1
01案例回顧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發當天,李先生西裝革履地走進了北京某知名奔馳4S店,一進門就氣場全開。
“我要買車,5臺奔馳S級,預算450萬左右。”
聽到這話,女銷售小王瞬間瞪大眼睛,心想:“天啊!這是遇到大客戶了!”
李先生表現得相當專業,對各款車型的配置如數家珍,還不時拿出手機接聽“重要電話”,言談間透露自己是某公司老板,準備給高管們配車。
小王頓時感覺腦子有點轉不過來:“450萬的大單,這得是多大的提成啊!”
她當即表示:“李總,您這么大的單子,我們店必須給您最VIP的待遇!”
接下來的幾天,小王簡直把李先生當成了財神爺:
專門在五星級酒店開了房間,24小時待命為其服務,詳細介紹各種車型配置、優惠政策,甚至連吃飯都陪著。
李先生也很“配合”,不斷表示對服務很滿意,還說:“小王,你的專業讓我很放心,這單就交給你了!”
可第三天晚上,事情突然有了轉機——
小王發現,這位“李總”竟然在酒店餐廳偷偷吃別人剩下的食物!
她頓時感覺不對勁:“一個要花450萬買車的老板,會窮到吃剩菜?這真的不是在演戲嗎?!”
小王悄悄調查后發現,李先生根本沒有公司,連身份證都是假的,所謂的“重要電話”都是他自己設置的鬧鐘!
當小王質疑時,李先生還在狡辯:“我只是暫時資金周轉有問題,過兩天就能付全款!”
可當4S店要求他先交定金時,李先生竟然拿不出一分錢,最后承認自己就是想享受一下“被當成有錢人”的感覺。
這件事一出,網友炸了:
“24小時貼心服務,結果是個騙子?”
“這銷售也太天真了,連定金都不收就全程陪同?”
“450萬的夢想,敗給了一頓飯錢……”
那么,從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爭議:男子虛構身份騙取服務,是否構成違法?
根據《民法典》規定:“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合同無效。”
本案中,李先生虛構身份和購買能力,騙取4S店的免費服務,其行為涉嫌欺詐。
那4S店提供如此“貼心”的服務,是否也有問題?
根據《民法典》規定:“經營者應當合理審查交易相對方的履約能力,對明顯超出常理的交易應當謹慎處理。”
律師這么看:
雖然李先生的行為確實不當,但4S店在未收取任何定金的情況下,就提供如此高標準的服務,說明其風險防控意識嚴重不足。
正常的商業流程應該是:先收定金確認購買意向,再提供相應服務,而不是被客戶的“口頭承諾”沖昏頭腦。
從法律責任角度:
李先生雖未涉及刑事犯罪,但其虛假身份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4S店雖然是受害方,但其服務流程存在明顯漏洞
最終雙方協商:李先生向4S店道歉,并承擔了部分酒店費用,4S店也對內部服務流程進行了整改。
3
03深刻教訓
450萬的豪車夢,敗給了一頓飯錢,防不勝防的套路!
虛假身份騙服務本是違法行為,但誰會想到買車還要先驗證身份?
有網友熱議:“這年頭,連買車都要演技了?4S店也太好騙了吧!”
也有網友表示:“做生意就得先收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幾個重要問題:
1.商家風險意識薄弱任何大額交易都應該有相應的風控措施,不能僅憑客戶的口頭承諾就提供高成本服務。
2.誠信體系有待完善社會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信用體系,讓虛假身份者無處遁形。
3.法律意識需要加強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應該了解基本的合同法和民法知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4.理性消費觀念重要追求被尊重的感受可以理解,但通過欺騙手段獲取是違法的,最終害人害己。
這起看似荒誕的案例,實際上反映了現代商業交易中的誠信缺失問題。無論是商家的過度熱情,還是個人的虛榮心作祟,都需要我們深思。
真正的尊重來自于實力,而不是欺騙!
對于此案您怎么看?歡迎您留言談談。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真實案件改編,當事人姓名及相關信息均已進行匿名化或虛構化處理,旨在保護個人隱私。文章僅以案例形式為大眾提供法律知識普及,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或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