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星期日,下午3:00。
新安老城,南京路延長線,澗河大橋北側。
時隔幾年之后,再一次路過此地。本以為建業江山賦的樓蓋起來了,澗河大橋也架通了,先于樓、橋存在已不知多少年的澗濱游園北岸道路,也早該恢復原狀、暢通無阻了吧!
曾幾何時,出老城十字街鐵路涵洞,從漫水橋北端往西,順著澗河北岸的游園道路,一直可以走到上河那座漫水橋。這兩座漫水橋南北兩岸的游園道路,成了老城不知多少居民晨昏遛彎、運動、鍛煉的主要去處。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南岸去,北岸回;北岸去,南岸回,迤邐而行,絡繹不絕。
已經記不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鐵塔山西側要開發樓盤,特塔山東側要修路架橋。為了保障施工安全,游園道路被兩道綠鐵皮圍擋徹底阻斷。
期間有一次,我和妻沿著人們穿來穿去已經變形的圍擋,試圖抄近路向西而行,結果行動不便的我,右腳被翹起的綠鐵皮邊角劃傷了,頓時血流如注,著實把我和妻嚇得不輕,以為割住了動脈之類。當即坐在地上,就地取材,把口袋里的衛生紙燒成灰敷上,止不住血;就地把土捻成面兒敷上,效果不佳!
沒辦法,我坐在地上,用大拇指壓住傷口,一動不動,期待血能凝固住;妻則慌不擇路,從正在開挖土方的工地上爬上爬下,到西關最近的藥店買來了棉簽、碘伏和云南白藥。
所幸,長時間按壓,等到妻滿頭大汗趕回現場時,血已經徹底止住了!
有驚無險,虛驚一場!從那時到現在,只要我一提議“去西河灘轉轉”,必定會換來一場劈頭蓋臉的臭罵!從那時到現在,再也沒到過此地。
![]()
![]()
![]()
![]()
![]()
![]()
![]()
![]()
![]()
![]()
![]()
![]()
![]()
今天下午,去時走人民橋西那座人行橋,經南岸西行,不經意間回頭,見有人騎車從北岸橋下通過,以為橋下的游園道路歷經幾年阻隔之后,終于通了,大喜過望!返程時,便從北岸一直往東,誰知道,越走越喪氣,越走越心涼——
從建業江山賦樓前一直往東新修的濱河公路,穿過澗河大橋北側后,在一戶人家的山墻前,戛然而止,形成了一條斷頭路:打通了南京路,阻斷了濱河路!——這是典型的拆東墻,壘西墻!
公路沒通,人行步游道呢?只要眼不瞎,看看地形走勢,看看原來的步游道圍墻,就會發現:雖然此地一溜有四根橋樁,但完美避過了原來的游園步道。雖然建橋導致地形有些微變化,但在新老路交界處——也就是新欄桿和就圍墻銜接處,最多修四五級東西向臺階,就可以完美銜接!
實際上,觀察發現,臺階確實修了,但不是東西向,不是在新舊道路銜接處,而是在橋東側,而且是南北向!
設計意圖應該是想把公路邊的人行道和原來的步游道接起來,保持暢通,供人通行。
但原來的游園道路遭棄后,有人趁著原來的壩頂圍墻,把橋墩邊的浮土扒了扒,形成了一小片菜地,臺階下去,正好走進人家的菜地里!至于原來的道路和圍墻,已經毀得不成樣子!
“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看不完數不盡勝利的消息”,這是好事。但建設的目的應該是越來越好、越來越美才對。如果此地原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干凈整潔,綠柳拂堤,要多美氣有多美氣,要多愜意有多愜意!
而現在,樓蓋了,橋通了,人住了,卻荒草大深,污水橫流,大便滿地,臭氣熏天……江山原本很美麗,建設之后賦予它的是垃圾場,是污水池,是臭茅坑,是污染源……那么請你還是讓它回到從前好了!
這樣的問題,不止此一處。您若感興趣,還是請您到慕容山文化公園去走走看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