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雷軍跨界布局短劇產業鏈,到“果郡王”李東學宣布成立短劇公司,短劇賽道的熱度持續攀升。而美妝行業,在幾年前就敏銳地嗅一到了短劇的營銷能力,通過品牌定制短劇來撬動銷量。
但如今,美妝品牌的玩法悄然生變。曾經熱衷于斥資打造定制短劇的美妝品牌們,似乎逐漸褪去了對內容自制的執著,轉而將目光聚焦在短劇演員身上,一場圍繞短劇演員的“搶人”潮正在美妝圈悄然上演。
01
從“賭劇本”到“搶演員”,
美妝品牌的營銷轉變
美妝品牌可以稱得上是短劇營銷的“先行者”,在短劇剛剛興起時,一些頗具前瞻性眼光的美妝品牌就敏銳地捕捉到其中蘊含的商機。
早在2021年,就有美妝品牌試水短劇營銷,例如國際護膚品牌倩碧冠名由戴燕妮主演的微短劇《狐系女友惹不起》,在快手平臺上獲得1.5億播放量,但品牌的呈現形式仍是傳統的“貼片”廣告,和劇情的融合度不算高。
![]()
到了2022年,美妝短劇開始向定制化發展。以丸美冠名的快手短劇《靠近雙子星》為例,不僅將產品自然融入劇情,還邀請品牌主理人親自參演,并配合劇外直播間進行聯動傳播,這一系列舉措有效帶動了品牌曝光與銷售轉化。據卡思數據統計,該短劇播出期間,丸美在快手平臺的搜索量提升141%,累計漲粉超20萬。
而韓束在短劇的布局可以堪稱為行業標桿,品牌依靠短劇營銷不僅收獲了現象級流量,更直接推動銷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2023年2月,韓束正式開啟短劇營銷新動作,選擇與咪蒙旗下頭部抖音達人、以“逆襲爽劇”風格出圈的姜十七展開系列合作。雙方并未局限于單部短劇的嘗試,而是持續推出多部“爽文”題材微短劇,劇情圍繞女性成長、職場逆襲等熱門話題展開,既貼合當下年輕女性的情感需求,又巧妙將韓束紅蠻腰禮盒作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道具”植入——無論是女主角開啟精致生活的“儀式感好物”,還是職場蛻變后的“自信加分項”,紅蠻腰禮盒的出鏡都自然不生硬,成功在劇情共鳴中完成產品種草。
![]()
據用戶說數據,同年“姜十七同款禮盒”抖音銷售額超16億,流量的爆發直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業績。更值得關注的是,短劇營銷的成功還帶動韓束整體品牌實力大幅提升:在抖音公布的 2023 年美妝銷量數據中,韓束以 33.4 億的成交總額一舉位列榜單榜首;而回溯 2022 年,韓束在該榜單中的排名還處于 20 名開外,短短一年實現從“腰部品牌”到“頭部玩家”的跨越式升級,短劇營銷的助推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的短劇營銷都能復制這樣的成功。隨著入局者增多,短劇內容同質化問題愈發嚴重,“逆襲爽劇”“甜寵戀愛”等題材扎堆出現,用戶對刻意植入的“硬廣劇情”逐漸產生免疫。不少國貨美妝品牌發現,投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打造的定制短劇,帶貨效果難以持續,有時甚至連成本都難以收回。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妝品牌開始重新審視短劇營銷的核心價值:與其賭一個不確定性極高的爆款劇本,不如直接綁定已經通過爆款劇集完成“粉絲積累”與“情感認證”的演員本人。畢竟,短劇可能會過時,但演員在劇中塑造的角色形象、沉淀下的情感連接,以及由此形成的圈層影響力,卻能持續為品牌賦能。
今年以來,此類合作愈發密集:黛珂官宣短劇演員田栩寧成為品牌LIPOSOME系列摯友,官宣不到10分鐘產品便售罄;韓束隨后也官宣田栩寧為品牌代言人,官宣當日戰報顯示全渠道銷售額突破6000萬。此外,其他美妝品牌也紛紛“搶奪”短劇演員,蜜絲婷官宣何健麒為品牌摯友,方里簽約柯淳為品牌摯友,唐魅可將馬小宇從品牌摯友升級為品牌代言人,小奧汀邀請曾輝擔任品牌星推官……
![]()
至此,美妝品牌的短劇營銷戰略,正式從“以劇為核心”轉向“以人為核心”,短劇演員成為了品牌爭搶的“硬通貨”。
02
短劇演員為何能成美妝圈 “香餑餑”?
美妝品牌集體“搶”短劇演員,并非盲目跟風,而是基于對其商業價值的精準判斷,并且與美妝品牌營銷需求深度契合的結果。
從成本角度看,相比一線明星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代言費用,短劇演員的合作性價比更高,可以說是品牌“降本增效”的最優解。對于眾多國貨美妝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而言,一線明星的合作預算堪稱沉重負擔,而短劇演員的合作費用處于可承受范圍。
更重要的是,短劇演員自帶的“活人感”,能打破美妝營銷的“距離感”,通過真實互動與用戶建立更深層的信任連接。多數短劇演員是在抖音、快手等平臺成長起來的,他們熟悉平臺用戶的偏好與溝通方式且更懂平臺玩法,他們清楚什么表達方式更能打動觀眾,如何通過互動增強粉絲粘性,讓他們的內容傳播更具優勢。
在響應品牌營銷節奏方面,短劇演員的靈活性同樣突出,能夠高效配合品牌完成短視頻拍攝與直播帶貨動作。以今年羽西的直播布局為例,品牌先后邀請何聰睿、何健麒、王凱沐等頭部短劇演員走進直播間。其中,何聰睿結合自身出演古裝劇的職業經歷,自然分享劇組拍攝時的護膚痛點——因長時間帶妝、頻繁熬夜,皮膚常出現干燥暗沉問題,隨后順勢提及使用羽西鎏金系列產品后,肌膚逐漸恢復光澤與彈性的真實感受,讓產品功效在場景化敘述中更具說服力。
![]()
直播過程中,他還巧妙融入角色特質,模仿古裝劇中人物使用產品的姿態,搭配“用了此等好物,本宮的肌膚定能永葆青春”這類生動臺詞,用趣味互動調動觀眾情緒;同時以國語、粵語雙語口播講解產品,全程表達流暢、話題飽滿,無冷場間隙,連在場主持人都感慨“直播多年沒遇到過這么能說的嘉賓”。
此外,短劇演員的粉絲群體,與美妝品牌的核心客群高度重合,能實現“精準觸達”。據《2025 年H1短劇全景報告》數據顯示,短劇核心用戶中,31-40歲群體占比突出,且超七成用戶為居住于三四線城市的女性——這一用戶畫像,恰好與大眾美妝、護膚品牌的目標客群高度匹配。這種高重合度意味著,品牌無需花費大量精力“教育新用戶”,只需通過演員的影響力,就能將產品精準推到潛在消費者面前,大幅提升轉化效率。
03
搶到 “頂流” 之后,
品牌更需思考長期價值
在“搶短劇演員”的熱潮中,不少美妝品牌憑借快速簽約“頂流”短劇演員,收獲了短期流量紅利與銷售增長。但熱潮之下,品牌更需清醒地認識到:短期的流量易得,長期品牌資產的構建卻并非易事。
美妝品牌需要認識到,雖然與短劇演員的合作“極具性價比”,但是同樣也存在風險,比如也會“塌房”。一旦演員出現私生活爭議、言行不當或虛假宣傳等負面,不僅會導致自身口碑崩塌,還會牽連所合作的品牌,既浪費前期投入,又損害品牌聲譽。
因此,品牌選擇演員不能只看流量,也要避免過度依賴演員流量,這也是品牌轉化短期熱度的關鍵。事實上,短劇演員的核心價值是“引流”,品牌應借短劇演員影響力,引導用戶關注官方賬號、加入會員,再通過產品研發、護膚知識科普等官方內容深化用戶認知,讓用戶從“因短劇演員關注”轉向“因認可品牌留存”,建立自有用戶資產。
同時還要推動短劇演員與品牌深度融合,而非停留在簡單代言帶貨,才能讓合作更具價值。單純讓演員念口播,容易引發用戶“廣告感”抵觸;真正有效的合作,應讓演員成為品牌理念的傳遞者與產品價值的詮釋者。比如邀請演員參與品牌公益項目或主題活動,結合自身經歷傳遞品牌價值觀等,進而讓因流量演員而來的消費者提升對品牌的認同感與忠誠度。
對于美妝品牌而言,“搶到演員”只是第一步。如何規避風險、如何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品牌資產、如何讓演員與品牌共同成長,才是真正決定營銷成敗的關鍵。畢竟,短劇的熱度可能會褪去,演員的流量可能會波動,但真正有價值的品牌,應該能在風口之外,找到屬于自己的長期增長邏輯。
撰文:Lionana
編輯/排版:Hannie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