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本是豐收喜悅的時刻,但對于56歲的陳阿叔(化名)來說,這份喜悅卻變成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眼部危機。近日,永春愛爾眼科醫院接診了這位特殊的患者,他的經歷為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陳阿叔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民,農忙時節在田間辛勤勞作時,飛揚的谷粒偶爾會濺入眼中。起初他并未在意,簡單揉揉眼睛便繼續忙碌。然而農忙結束后,阿叔發現自己的眼睛持續發紅,視力也明顯下降。在家人陪伴下,他來到永春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視光及小兒眼科主任韓文平醫生通過裂隙燈檢查發現,陳阿叔的角膜已經發炎。在仔細詢問發病過程后,韓醫生敏銳地察覺到這可能是“異物入眼”引發的結膜炎,立即為阿叔安排了眼部沖洗。
令人震驚的是,在沖洗過程中,醫生竟然從阿叔眼中取出了一顆已經發芽的谷物!原來這顆谷粒在農忙時進入眼中后未被及時取出,在眼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竟然開始發芽,導致眼部持續發炎,視力受損。
![]()
元兇剖析:眼睛為何成了谷物的“溫床”?
韓文平醫生解釋,我們的眼睛結膜囊(位于眼皮和眼球之間的空隙)是一個溫暖、黑暗且濕潤的環境,其溫度和濕度非常適合微生物乃至植物種子的生長。當谷物這類植物性異物進入眼睛后,如果未被及時取出,它就可能吸收眼部的淚液和營養,“安家落戶”并開始生長。
“這個過程不僅會造成機械性摩擦,損傷角膜和結膜,引發持續的炎癥、感染(如角膜炎、結膜炎),”韓醫生嚴肅地指出,“更危險的是,發芽的植物性異物會釋放出更多的植物蛋白和生物酶,可能引起更劇烈的過敏性反應和組織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角膜潰瘍、視力永久性下降,甚至繼發青光眼等嚴重并發癥。”
![]()
權威科普擴寫 | 韓文平醫生:異物入眼,每一步處理都至關重要
針對這一案例,韓文平醫生為我們系統地科普了異物入眼的科學處理方式,他強調,“第一時間”和“方法正確”是保護視力的關鍵。
第一步:絕對禁止揉眼!
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揉眼這個下意識的動作,看似能緩解不適,實則危害極大。它會導致:
嵌入加深:使原本浮在表面的異物被強行嵌入角膜或結膜組織內,加大取出難度。
劃傷角膜:尖銳的異物可能在揉搓時劃傷嬌嫩的角膜,造成“角膜上皮剝脫”,導致劇痛和感染風險倍增。
污染擴散:手上的細菌會趁機進入眼睛,引發二次感染。
第二步:啟動眼睛的“自動清洗”系統
刺激流淚:輕輕閉上眼睛,嘗試用手指拉住上眼瞼的睫毛,覆蓋在下眼瞼上,輕輕移動。這個動作可以刺激淚腺大量分泌淚液,利用自身的“清潔液”將異物沖出。
大量清水沖洗:如果淚水沖洗無效,應立即使用干凈的流動涼白開、生理鹽水或純凈水沖洗。沖洗時,將頭偏向患側,用杯子或瓶子將水緩緩倒入眼內,讓水從靠近鼻子的眼角流向太陽穴方向。
第三步:及時就醫,切勿拖延
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請立即放棄自行處理,前往醫院眼科急診:
1.經過以上方法仍無法取出異物,或感覺異物感依然強烈。
2.異物嵌入眼球,感覺“粘住了”,動彈不得。
3.異物是金屬碎屑、玻璃碎片、化學粉末等特殊物質。
4.疼痛劇烈、視力明顯下降、出現畏光、流淚不止等癥狀。
像陳阿叔這樣的情況,懷疑是植物性異物(谷粒、草籽、木屑等)。 這類異物初期可能癥狀不重,但潛在危害極大,必須由專業醫生處理并做后續抗感染治療。
結語
永春愛爾眼科醫院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在農忙、裝修、戶外作業等高風險環境中,務必做好眼部防護(如佩戴護目鏡)。一旦發生異物入眼,請務必保持冷靜,采用科學的方法處理,牢記 “勿揉、沖洗、就醫” 三原則,別讓小小的疏忽,給我們的“心靈之窗”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
通訊員:曾美麗
文字編輯:邱慧纓
審稿:韓文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