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千古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另一位是才華橫溢、權傾一時的“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她們的關系可以說是既像君臣,又像師生,還夾雜著幾分旁人難以捉摸的復雜情感。
據說,武則天曾經發明了一種刑罰,專門用在了上官婉兒身上。但離奇的是,上官婉兒受刑之后,不但沒有毀容,反而魅力大增,甚至由此引領了一股風潮,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還成了很多年輕人追捧的潮流。
女皇雷霆之怒
當時的上官婉兒,憑借著無與倫比的文采和機敏過人的政治頭腦,深得武則天的信任和倚重,負責草擬詔書,處理奏章,權力大到被人們私下里稱為“內舍人”。
![]()
可以說,她是武則天身邊最離不開的左膀右臂。
然而,伴君如伴虎,尤其這位“君”還是心思深沉、手段果決的武則天。關于上官婉兒為何會受刑,民間流傳著一個非常香艷又戲劇性的版本。
話說有一次,武則天正在和她的男寵張昌宗調情,而上官婉兒在一旁侍奉。可能是張昌宗的容貌太過俊美,也可能是上官婉兒一時失神,她忍不住多看了張昌宗幾眼。
![]()
這一瞥,可不得了。武則天是什么人?她立刻就捕捉到了上官婉兒眼神里那一閃而過的異樣。嫉妒和憤怒瞬間涌上心頭。在她看來,這簡直就是當著她的面在“眉目傳情”,是對她權威的公然挑釁。
盛怒之下,武則天抄起手邊的一把金釵(也有說法是小刀或者鎮紙),就朝著上官婉兒的額頭擲了過去。
這一下又快又狠,上官婉兒躲閃不及,額頭上當即留下了一道傷口,鮮血直流。女孩子家,最重要的就是容貌,尤其是在美女如云的皇宮里。額頭上留下一道疤,這輩子不就毀了嗎?宮里的人都以為,上官婉兒這次是徹底失寵,前途堪憂了。
![]()
可誰也沒想到,聰慧絕頂的上官婉兒接下來的一個舉動,不僅化解了這場危機,還意外地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時尚。
她并沒有終日以淚洗面,而是靈機一動,在傷疤處用胭脂精心描畫了一朵小小的紅色梅花。
這朵梅花不僅完美地遮蓋了傷疤,更像是畫龍點睛之筆,為她清秀的臉龐增添了幾分嫵媚和嬌艷。
當她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時,大家都被驚艷了。那額間的“紅梅”,讓她看起來別具一番風情,魅力不減反增。
![]()
武則天看到后,怒氣也消了,甚至覺得這種妝容頗有新意。宮中的妃嬪宮女們見了,覺得實在是太美了,于是紛紛效仿,也在自己的額頭上畫上類似的圖案。
久而久之,這種妝容就流傳開來,被稱為 “梅花妝” (也叫“紅梅妝”),成了唐朝風靡一時的流行時尚。
真實的“黥刑”
但是,如果我們像一位歷史偵探一樣,去翻閱那些嚴肅的史料,比如《舊唐書》和《新唐書》,就會發現,關于這個“擲金釵”的浪漫故事,其實并沒有任何記載。
![]()
這個故事最早的出處,其實是來源于一些筆記小說,比如宋代人寫的《事物紀原》和更早的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這些書籍雖然有趣,但它們的性質更接近于我們今天的“奇聞異事錄”或者“民間故事集”,而不是嚴謹的官方歷史。
那么,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上官婉兒到底有沒有受過刑?
答案是:有。但過程遠比傳說要殘酷得多。
根據正史記載,上官婉兒確實因為違背了武則天的旨意而犯下大罪。至于具體是什么罪,史書上語焉不詳,只用了“當誅”二字,意思是罪不容赦,應當判處死刑。但武則天因為愛惜她的才華,舍不得殺她,于是就對她進行了赦免,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最終,上官婉兒被處以 “黥刑”。
![]()
“黥刑” 是什么?這可不是用金釵砸一下那么簡單。“黥刑” ,又叫墨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且殘酷的肉刑。
具體操作就是用針在犯人的臉上刺字或刺上特定的圖案,然后再涂上墨,讓這個恥辱的印記永遠留在臉上,無法洗去。
所以,我們必須清楚,上官婉兒當年在額頭上留下的,根本不是什么浪漫的意外傷口,而是一個代表著罪犯身份的、永久性的恥辱刺青。
竟成了時尚潮流?
上官婉兒所受的并非浪漫的意外,而是殘酷的 “黥刑”。這就帶來一個更有趣的問題:一個代表恥辱的罪犯標記,是如何搖身一變,和后來風靡大唐的 “梅花妝” 扯上關系,并最終演變成一種美的象征呢?
![]()
雖然她受了刑,但武則天依舊重用她。她在政治舞臺上依然活躍,甚至更加謹慎和出色。一個臉上帶著印記的女人,不僅沒有被打倒,反而繼續在帝國權力的核心發光發熱,這件事本身就極具沖擊力。
唐朝是一個極度開放、包容和自信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審美也是多元且大膽的。女子的妝容千變萬化,額黃、花鈿、斜紅、面靨,各種裝飾層出不窮。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人們對于臉上的裝飾物接受度非常高。上官婉兒額頭上的印記,雖然是刑罰所致,但在旁人眼中,它也僅僅是一個“圖案”。
![]()
上官婉兒為了掩飾或美化這個印記,確實會用一些化妝手法,比如在印記周圍進行一些描畫和裝飾。而宮中那些崇拜她、模仿她的宮女們,看到的不是那個印記背后的恥辱,而是它所呈現出的那種獨特的美感。
這就好比現代時尚圈,某個名人因為某種特殊原因穿戴了一件獨特的飾品,很快這個飾品本身就會脫離其原初的語境,成為一種純粹的時尚元素被大眾追捧。
而 “梅花妝” 這個名字的真正起源,其實可能和另一位歷史人物有關,南朝的壽陽公主。
![]()
傳說壽陽公主有一天在梅花樹下小憩,一朵梅花恰好飄落到她的額頭上,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拂之不去,反而讓她顯得更加嬌美。宮女們覺得好看,也開始剪梅花貼在額上,這便是“梅花妝”的濫觴。
當“花鈿”成為年輕人的新風尚
如果你經常刷社交媒體,比如小紅書、抖音,你一定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熱愛漢服文化的姑娘們,開始熱衷于在臉上“做文章”。她們的妝容已經不僅僅是眼影、口紅那么簡單了。
![]()
在她們的額間、眉心、甚至太陽穴,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精心繪制或粘貼的圖案,有的是一朵小小的花,有的是一片云,有的是一只蝴蝶。這些美麗的額飾,在古代有一個統稱,叫做 “花鈿”。而我們前面提到的 “梅花妝” ,正是花鈿中最著名、最流行的一種。
當年輕人穿上飄逸的漢服,他們追求的就不僅僅是服裝本身,而是一種整體的、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與之相匹配的妝容和發型,也就是所謂的“妝造”,自然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年輕人開始翻閱古畫、研究史料,試圖復原古代的妝容。
![]()
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流行,也為這股潮流添了一把火。劇中人物精致的花鈿妝容,直觀地向大眾展示了這種古典美學的魅力。
于是,上官婉兒和壽陽公主額頭上的那抹“梅花”,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時光,在今天年輕人的臉上“復活”了。
她們使用的材料當然比古代要方便得多,可以是專門的彩繪顏料,也可以是制作精美的成品貼紙,圖案也更加豐富多樣。
誰也沒想到,這朵小小的“梅花”,就這樣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時尚輪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