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歷史文化故事
《禹貢·蔡、蒙》古今談
趙 彤
《尚書·禹貢》云:“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其中“蔡、蒙”即指蔡山、蒙山,這是古往今來一致公認的,問題是這蔡蒙二山古在何處,今是否仍在沿用其名,二山是否共處一地?就此問題我曾同一些專家學者討論過,也粗略翻過一些對“蔡、蒙”的權威注釋,似覺不確、不妥,大有牽強附會之嫌。
蒙山,在今四川省名山縣,古今同名,即今四川省風景名勝區蒙頂山,世人一致認同,沒有爭議。蔡山、頗大爭議,有人言為今四川雅安之周公山,有的則說是今峨眉山(見白話《四書五經》),有的說“不知所云”,有的干脆說“無考”(《中國古代史常識》),眾說紛紜。莫衷一事孰是孰非。就此談點我的看法。
查蔡山、蒙山,除四川省有外,其它他省也有。如湖北省黃梅縣就有蔡山。山東、山西、江西、湖北都有蒙山,當然還可找出一些。那么,《尚書·禹貢》上所說的“蔡、蒙”是否指全國范圍內所有的“蔡、蒙”呢?否。因《尚書》上的這段文字是記述夏時梁州的治水情況,有明確的時空界定范圍,也就是說把蔡、蒙限制在梁州境內而非其他。夏時天下分為九囿(州)。今雅安為古梁州之域。古蔡、蒙就在今雅安境內。蒙山,前已提及,即今名山縣(現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張愛萍將軍所書《禹貢蒙山》無比碩大的石刻碑傲然屹立于蒙頂山。那么蔡山是今雅安的何山呢?《環宇記》云:“(蔡山)在嚴道縣東南、山勢屹然。下有龍穴,常多陰雨、相傳武侯南征于此山,夢見周公。遂為立廟,因名周公山。”《方輿勝覽》說:“(蔡山)在嚴道(今雅安)。”明統志也言:“蔡山在州(今雅安)東五里,又有地名旅平。在州東十五里,相傳夏禹治水功成,旅經于此。”名勝志載:“蔡山半有石筍,移之即雨。”李燾游蔡山序云:“蜀惟蔡、蒙二山,雅獨兼之。”黃庭堅《綠茶贊》:“蔡、蒙之下,彼江一曲”,等等。綜上所述,蔡山,就是雅安的周公山,與蒙山相峙于羌江河畔。
![]()
蒙頂山(圖源:雅安文旅)
周公山,位于雅安市區東郊之周公河邊。酷似一頭巨龜昂首望天靜臥于一江三河(羌江、周公河、隴西河、噴江河)之中,坐北面南,身長十里許,頭高(海拔)1744米,頭在孔坪、蔡龍鄉境內,身尾在蔡龍、大興鄉區域,氣勢恢宏,無與倫比,十里長龜,天下一絕“蔡”,古為大龜,故蔡山之名由此演繹而來。傳建興三年三月(公元225年),諸葛南征于此,夜夢周公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后,感其周公恩德,上表奏準后主,遂在山上建廟立祠,更蔡山之名為周公山名,且一直沿用至今。今山頂明天啟所建周公廟仍存,明清時期的石橋、石塔、石坊、摩巖刻石遍布山野,隨處可見。
蔡、蒙所表述的含義應從兩方面去考慮:一、狹義上指山名,二、廣義上指行政區劃(今雅安),因夏時州以下無行政區劃,而眾多大片土地就只有用著名而有特色的江、河、湖、海、名山、大川之名來替代了。
至于有人考蔡山是今峨眉山,這與史志的記載相去甚遠。《華陽國志·蜀志》說,遠在三千多年的杜字稱帝時期峨眉之名就已出現。清《峨眉山志》云:“峨以名言,眉以言,聚秀凝姿,標英煥彩,非眉弗彰……”《益州志》曰:“峨眉山,在南安縣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見兩山相峙如峨眉焉。”有人還說:“螓首峨眉”,等等,總之與蔡山不沾邊。
“蔡蒙”最早見之于《尚書·禹貢》,此書傳為孔子所編,也就是說最遲在春秋戰國之時,蔡、蒙之名就有之。
漫漫歷史長河,蔡山之名逐漸被遺志,究其根本原因除被周公山名取代所至外,不可否認,因蔡與龜有直接關系,而不知何時龜又被損壞了名聲,特別是當今,罵人就罵龜兒子,烏龜王八……其實,龜古時是權勢、吉祥、富貴、長壽的象征,《史記》云:“龜者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為天子……游三千歲,不出其域……王者得之,長有天下,四夷賓服……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萬千。”……因此,現在應該為龜(蔡山)正名的時候了。
來源:雅州史志【選自《雅州文物》1996年12月(總第十期)】
作者:趙 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