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昌平敬老院的醫養融合,到順義頤壽嘉園的記憶守護;從紫竹院街道的“15分鐘養老圈”,到白紙坊街道的上門照護……近年來,京能集團所屬北京康養集團,積極構建具有首都特色的“享老”服務新生態,讓50多萬北京老人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探訪京能集團所屬北京康養集團,帶您一同走進為老人打造的溫暖時光!
![]()
醫養同行:讓專業守護有溫度
在昌平敬老院,每一位老人背后都是一套多學科協作的照護體系,為屬地及周邊地區的老年人提供“居、醫、養、食、樂、智、安”“七位一體”的醫養融合綜合養老服務。這里打破了養老院與醫院“二選一”的困境——一層大廳一門之隔便是醫療區,超聲、心電圖等設備齊全,國內知名專家定期巡診,老人看小病無需出敬老院。
![]()
90歲的金奶奶初入住時不愿與人交流,胡文倩一次次和她深入交談,經常給予她鼓勵和贊美。當金奶奶在活動中重拾技能、收獲掌聲時,不僅打開了心結,更成了院里的“活動達人”。如今,這里的多學科照護團隊,正以“定制服務”讓每位老人都能在專業守護中享受生活,找到尊嚴與樂趣。
![]()
記憶守護:讓認知癥老人有尊嚴
北京康養·頤壽嘉園位于順義潮白河畔,它是老年人記憶的守護者。認知癥照護,是養老行業最難啃的“硬骨頭”。頤壽嘉園不僅專門為認知癥老人、失能老人設立了護理專區,還在活動中設計了許多啟發老人思維和激發興趣的課程。此外,這里還專門為老人設置了康復大廳,增強手腦鍛煉。
![]()
照護組長楊云天為許多認知癥老人定制了 “記憶寶盒”。他會專門去了解老人的職業、興趣愛好,用老照片、舊工牌、糧票等物品幫助老人重建時間錨點,延緩記憶衰退。除此之外,他還幫臥床老人策劃“床邊微旅行”,在五感療愈花園里舒緩老人情緒。
![]()
北京康養·頤壽嘉園,作為北京市首家由培療機構轉型的普惠養老項目,用實際行動,打造出老人晚年該有的幸福模樣。
![]()
社區織網:讓養老服務 “近在咫尺”
北京康養紫竹院養老服務中心是北京市首家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試點項目,創新推出了“15分鐘養老服務圈”模式,是“家門口養老”理念的先鋒實踐者。這里以“北康養e家”服務平臺為支撐,繪制紫竹院2.5萬老人需求熱力圖,精準鎖定老人“吃飯難”等剛需。
![]()
社區食堂里,每周 100種食材、每日10道菜輪換,稱重計價杜絕浪費;送餐隊伍提前10分鐘上門,讓獨居老人安心用餐。飯后,“社區食堂”變身“老年學堂”:60歲老人學美妝,70歲老人聽健康講座,80歲老人做手工……這里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老人的精神需求。毫米波雷達監測、智能呼救系統、智慧照護終端,更讓科技與溫情完美融合。
![]()
從首家試點到行業樣板 ,紫竹院養老服務中心致力于為老人提供專業、普惠、定制的養老服務。
![]()
居家上門:讓老人 “在家也安心”
如今,北京的老人正享受著北京康養“5+N”居家照護服務的便利。2022年,90后曹雅婷帶領團隊開展“地毯式”調研,針對獨居、失能等不同老人群體,創新推出“5+N”服務模式——由醫生、護士、護理員、管家、個案專家5人組成核心團隊,為老人提供個性化的“N”類需求。
![]()
為確保服務質量,團隊每月多次上門回訪,從老人個人清潔到居室安全逐項督導,動態調整照護方案。曾靠方便面維生的獨居老人,如今三餐規律;術后臥床的老人,在專業護理下逐漸康復;為照顧母親頻繁奔波的女兒,終于能睡個安穩覺。這份 “上門的溫暖”,讓居家老人真正實現了“在家也安心”。
![]()
今日21:07,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的《檔案》即將播出,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