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慶州的秋日有點忙,來自亞太的身影和話題把這個古城擠得滿滿當當。10月28日至31日,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在韓國慶州落幕,主題叫“連接、商業、超越”。與會者不只是幾句客套:1000余名來自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的代表圍繞區域一體化、可持續、人工智能、數字創新、全球金融、生物醫療等議題展開討論,中國貿促會率團參加并在閉幕時接過2026年峰會主辦權的接力棒——任鴻斌代表中國貿促會正式接棒,并作為2026年峰會主席致辭,宣介中國發展主張并歡迎亞太工商界共同參與。
![]()
這是一場有儀式感的國際集會,也是一次外交與經貿話語的舞臺劇。接棒,不只是換個牌子把會場搬到另一國而已,它帶著政策的意圖、資源的調動、議程設置的權力。把下一年的主持權交到誰手里,意味著誰將在明年的對話里做主、誰能把“議題優先級”往自家傾斜。任鴻斌的致辭把“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口徑擺上臺面,并特別邀請工商界參與鏈博會等經貿活動,意圖明確:把經貿合作的舞臺搭在中國的場景里。
別把這事兒想得太禮節化。APEC的工商峰會,本身就是一塊“試驗田”——企業的聲音、政策的試探、資本與技術的連通都會在這里顯影。中國接棒不只是主辦一個會,更是表態:你愿不愿把未來的技術合作、供應鏈重構、綠色轉型的議題放進我們的議程里;你愿不愿在亞太的版圖上,把供應鏈、投資和數字標準與中國的開放節奏對接。看起來是“邀請”,其實也帶著軟實力的吸引力與制度話語的滲透力。
有人會說:APEC又不是誰的俱樂部。但現實經常比理想要復雜。誰能把企業家吸引過來,誰就能在會后把實務合作落地。中國貿促會帶去的不只是政策宣講,還有一百多位中國企業家代表,他們在會議上的存在感,等于把“市場”一并帶進了外交議程。那場景里,有涉及AI和生物醫療的技術對話,也有金融與貿易便利化的討價還價。接棒的意義,恰恰在于讓“經貿合作”從抽象的口號變成可簽的合同、可走的通道。
![]()
與此同時,這接棒也帶來責任:如何把一個多元的亞太群體拉到一個共同議程上,并不意味著能一言九鼎。區域內利益紛繁,有國家安全的考量、有供應鏈重構的現實、有技術標準的分歧。把這些復雜放進一年時間的峰會,并期待“改變一切”,顯得不切實際;但從現實角度看,舉辦國可以把自己的議程優先置頂,提供平臺,讓“具體議題”獲得更多關注與推進的資源。換句話說,接棒是機會,也是一場管理與協調的表演。
別忘了,APEC不是孤立的舞臺,它與全球政治經濟的波動相連。企業家們帶著投資判斷和市場敏感性來到會場,政策制定者帶著戰略判斷和外交考量坐在臺下。一場峰會既要唱好“開放合作”的老調子,也要把各自的“底線”和“利益”寫進細則里。中國提出的“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的愿景,不只是外交辭令,更是對這個區域治理方式的一次召喚——邀請各方在互聯互通和經貿規則上找到更多交集與妥協。
慶州落幕,接棒上場,明年的主場在中國。這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更多對話窗口、更多合作機會,也意味著各國要面對一個事實:亞太的議程不再只是遠遠觀望,而是要坐下來談落實、談標準、談誰來承擔連接成本。無論是數字規則、AI倫理、還是生物醫療的監管,誰能把標準做成被廣泛采納的“公共物”,誰就在區域秩序的話語權上占據先手。任鴻斌的邀請,是一個起點;接下來能不能把這個“起點”變成連貫的成果,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與市場合力。
![]()
峰會有熱鬧的合影、握手與晚宴,也有嚴肅的議題和務實的落地。接棒是一種聲明:我們愿意把經貿合作放在中心議程,并用具體活動去連接企業與市場。對于亞太的中小企業家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測試——能否在這場連接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能決定未來幾年生意的尺度。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接棒意味著把“怎么把規則做到跨境可操作”提上日程,這不是口號能解決的,而是制度設計、信任構建與持續對話的長期活計。
慶州給了一個舞臺,交接的是主辦權,帶來的卻是更大的期待與壓力。明年的APEC工商峰會在中國,意味著區域的經貿話語將迎來一次新的聚光。那聚光下,會有機遇,也會有矛盾;會有合作的落地,也會有規則的博弈。燈還亮著,邀請已經發出,下一步如何走,需要各方在實務中繼續比拼與妥協。愿那場在中國舉辦的大會,不只是一次接棒的儀式,而是一條把對話變成交付的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