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在意外損失兩架艦載機后仍繼續北上,一度抵達黃巖島,南海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根據從衛星捕捉到的畫面分析,以萬噸大驅055為首,與“尼米茲”號發生了超近距離接觸,一場無聲的較量在碧海藍天間悄然上演。
![]()
近年來,從“羅斯福”號到“林肯”號,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頻繁出入這片水域,其背后的戰略意圖不言而喻。特別是在菲律賓近期頻頻放出強硬言論,美、日、澳、菲四國聯合軍演即將舉行的背景下,“尼米茲”號的行動更顯得意味深長。分析人士指出,美軍正試圖在中國福建艦正式服役前,趁山東艦回港休整的窗口期,盡可能擴大在南海的軍事存在,為應對未來中國雙航母時代提前布局。
然而,中國海軍以行動作出了回應。055型驅逐艦的近距離介入,不僅展現了人民海軍日益增強的遠海作戰能力,更傳遞出明確的信號:中國有決心也有能力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這種大膽而專業的操作,讓人不禁聯想到2022年美國航母打擊群指揮官返回本土后的抱怨——每當美國航母駛入南海,就會遭到中國混編空中編隊的威懾。如今,除了空中力量,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同樣能對美航母形成有效制衡。
![]()
回顧歷史,類似的對抗模式并非沒有先例。冷戰時期,蘇聯海軍就曾憑借轟炸機、遠程偵察機及核潛艇與美國航母周旋,甚至在地中海通過“導彈已瞄準航母”的戰術占據上風。然而,和平時期的特殊對峙狀態限制了這些非對稱手段的效果——雷達鎖定終究只是鎖定,轟炸機和潛艇無法真正與航母正面抗衡。正是認識到這一點,蘇聯后來大力發展水面艦艇,才有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光榮”級巡洋艦等經典艦艇的誕生。
中國海軍的發展路徑與蘇聯有相似之處,卻更具中國特色。在建立完善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的同時,人民海軍也在大力發展藍水海軍力量。055型萬噸大驅便是這一戰略思維的結晶——它不僅擁有出色的機動性,能夠跟上航母的步伐,更集成了強大的編隊指揮能力和戰略衛星通訊設備,使其成為航母編隊的“帶刀侍衛長”,同時也能夠獨立率領編隊執行遠海任務。
![]()
從2023年開始,美國航母在南海遭遇055監視已成為常態。不久前流出的視頻顯示,在“林肯”號航母進行補給時,一艘055型驅逐艦就在可視距離內航行,這種大膽而專業的操作令人印象深刻。而此次面對“尼米茲”號,055更是直接插入對手編隊,打亂其隊形,實現了有效的攔截目的。這種戰術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高超的航海技術,同時也展現了人民海軍日益增強的自信和專業素養。
值得注意的是,“尼米茲”號此次南海之行并不順利。損失兩架F/A-18E/F艦載機無疑打擊了其士氣,也暴露了美國海軍高強度部署下的疲態。相比之下,中國海軍則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隨著第二批六艘055的全部下水,預計到2027年將全部服役。而巧合的是,屆時福建艦也有望形成戰斗力。這意味著中國海軍將擁有三艘航母和十四艘055的強大陣容,足以改變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對比。
![]()
美國海軍將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成為擺在其面前的嚴峻課題。航母數量的持續減少與任務強度的不斷加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更是壓縮了美國在南海的行動自由。有分析認為,未來美國很可能更多地依靠盟友體系和分布式作戰概念來維持影響力,但055與“尼米茲”號的這次近距離接觸已經表明,在核心利益海域,中國海軍不會給對手留下太多空間。
南海的博弈遠未結束,但隨著福建艦服役的臨近和055規模的擴大,游戲規則正在改變。從空中威懾到水面抗衡,從近海防御到遠海護衛,中國海軍正以堅實的步伐向著深藍邁進。而055與“尼米茲”號的這次相遇,或許正是這一歷史性轉變的最佳注腳——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征程中,人民海軍已經成長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