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棲動物是指長期棲息于水底,不能長期浮游于水體上層生活的各類動物的總稱。有的固著在水底或水中物體上或鉆入泥中,有的在泥面上或在水底爬行,有的能懸浮于水底層活動。底棲動物種類繁多,生物量也很大,有的種類是魚類及水生經濟動物的優質餌料,有的又會對養殖生產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掌握底棲動物的特征,有助于我們科學開展養殖活動。
常見的底棲動物,大致可以分為水棲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水生昆蟲等4類。
![]()
一、水棲環節動物
淡水中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螞蟥、水蚯蚓、沙蠶等。它們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身體為同律分節,某些種類具有皮膚肌肉內囊向外突出而形成的疣足,無節肢;常有剛毛,一般較有規律地分布在各個環節上。
淡水環節動物可分為3大類:
多毛綱:有明顯的頭部,每個體節兩側生有一對疣足,疣足上生有多數形態復雜的剛毛。
寡毛綱:頭部分化不明顯,無疣足,剛毛較簡單,直接著生在皮膚肌肉囊上。
蛭綱:身體通常背腹扁平,有固定數目的真正環節,每一環節上還有幾個環紋、無疣足與剛毛,體前后端有吸盤。
1.水生多毛類
淡水中的水生多毛類種類不多,它們的體型是身體縱長,背腹略扁平,由很多很明顯的體節組。體節上有疣足,疣足上長有很多剛毛,如圖
所示。
![]()
在我國淡水或咸淡水中的多毛類共有18種左右,純淡水中的種類有6種。一般沿河口進入淡水,棲息在淡水江河、湖泊中。也有淡水沙蠶進入稻田,危害水稻。常見的多毛類日本沙蠶、疣吻沙蠶、齒吻沙蠶。漁民把沙蠶通稱為水百腳。
2.水生寡毛類
水生寡毛類屬于寡毛綱,本綱動物為常見的各種蚯蚓,它們身體柔軟而呈圓柱狀,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體節上生有剛毛,剛毛極小,肉眼看不到,但用手輕觸摸,就能有粗糙的感覺。蚯蚓的行動依靠體節的蠕動,剛毛在行動中起著支持的作用。蚯蚓身體上的剛毛是幾丁質組成的一種比較堅硬的毛,著生在體壁上,頂端1/4~2/3部露出外面。剛毛通常成束狀,每束有20條,也有單根剛毛。從第二節開始具腹剛毛。有陸生種類和水生種類之分。
![]()
(水蚯蚓)
水蚯蚓一般比陸生蚯蚓小,體長在1~180mm。常在腐殖質豐富的泥土中大量繁殖,但不喜光強環境,人工飼養應釆取避蔭措施,人工飼養水蚯蚓的單畝產可達2500kg,是水生經濟動物的優質蛋白質餌料。水蚯蚓共有70余種。
3.蛭類
蛭類俗螞蟥,蛭類系環節動物門蛭綱的統稱,全球范圍內已知蛭類700余種,我國已知蛭類2亞綱3目9科37屬118種,約占世界蛭類物種數的1/6。
蛭綱環節動物門的一綱。體長而扁平,27節,環節表面有體環,無剛毛,前后各有一個吸盤。生活于淡水或濕潤處,大多營半寄生生活。例如螞蟥、水蛭、魚蛭、山蛭等。蛭類體扁或略呈柱狀或橢圓形,柔軟,前后兩端較狹,或頭后有一頸。身體前后兩端各有一吸盤,分別稱為前吸盤和后吸盤,為吸附之用。蛭類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
![]()
(螞蟥)
傳統上,根據棲息環境的不同,將蛭類分為“水蛭”和“陸蛭”。蛭類多棲息在淡水中,少數種類棲息在海水或潮濕土壤或草叢、樹枝上。
蛭類對生活環境并無多大要求,它可生活在湖泊、沼澤、池塘、河溝、泉水或緩流中,在自然水體中含鈣量的多少,對蛭類的分布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少數種類也能在酸性水中生活。
![]()
(中華頸蛭)
蛭類在干涸來臨前失去體內大量水分布,蟄伏在泥土中,體表細胞分泌黏液漸漸成為繭而包裹全身,度過旱季或嚴冬。
多數蛭類為自由生活,也有營暫時寄生生活,當它們吸足了宿主的體液或血液后,就離開宿主自由生活。也有不少種類捕食昆蟲幼蟲、椎實螺、蠕蟲、水蚯蚓等,還有比如中華頸蛭寄生在鯉、鯽魚的鰓蓋上營寄生生活。由于蛭類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目前已經有人專業養殖蛭類。
二、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的一個大類,有10余萬種,僅次于節肢動物門,為動物界中第二大門,可分為5個綱,即雙神經綱、腹足綱、掘足綱、瓣鰓綱、頭足綱。章魚、魷魚也是軟體動物,但淡水中沒有,此處不介紹。
![]()
(腹足類模式圖)
軟體動物棲息的范圍很廣,凡海洋、淡水及陸地上均有分布,絕大多數種類生活于海水中,淡水產種類較少,僅有腹足綱和瓣鰓綱中的一些種類。生活在陸地上的僅限于肺螺亞綱的一些種類。
![]()
(淡水腹足類,螺,園田螺與福壽螺的區別)
軟體動物絕大部分棲息于水底,身體通常分頭、足、內臟囊3部分。頭部有口及附屬器和感覺器官。足位于身體的腹面,具強健的肌肉組織,為運動器官。內臟囊中包含內部各種器官,它們于身體背面,體腔通常退縮為圍心腔。
![]()
(幾種淡水貝類)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且大多數行動遲緩,在演化過程中產生了特殊的保護器官——體外堅硬的貝売。淡水中的常見種類有螺、貝、蚌等種類。它們是魚類及其它水生經濟動物的優質天然餌料;大型蚌類是人工培育珠珍“活機器”;螺、蚌有些又是血居吸蟲的中間寄主;蚌類幼體鉤介幼蟲又是魚類的寄生蟲。
三、甲殼類底棲動物
甲殼類底棲動物屬于甲殼動物綱、軟甲亞綱、十足目,又分為游行亞目(蝦類)和爬行亞目(蟹類)。
![]()
(蝦的結構圖)
我們日常所吃的蝦、蟹,其體型大,經濟價值高,在水產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們的種類較多,有生活在海水中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它們中的優秀種類目前是我們發展人工養殖的對象。
![]()
(蟹的結構圖)
![]()
(蟹的背面)
![]()
(蟹的腹面)
四、水生昆蟲
全球已知的昆蟲達100多萬種,其中約3萬多種昆蟲(分屬13個目)的一個或多個生活史階段在水中生活或與水體有關,它們統稱為水生昆蟲。其中蜉蝣目、襀翅目與毛翅目對水質敏感,常用于水質生物監測。
![]()
(長江流域常見的水生昆蟲。圖片來源:中科院水生所底棲生物生態與分類學學科組)
昆蟲全身明顯地分為頭、胸、腹3部分。體外披復幾丁質的外骨骼,在生長過程中,一生要蛻換幾次皮。

(水蠆伏擊)
常見的蜉蝣目、雙翅目的幼蟲可以作為水生動物的優質餌料,其它絕大多數種類,或是魚苗的天敵,或與水生動物爭空間、爭營養、爭溶氧,給水產養殖業帶來很多危害。
來源:西南漁業網。作者:梁洪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