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11月的海風輕拂鵬城
深圳人即將迎來
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今年11月6日
是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簽署一周年
這一年來
國際紅樹林中心如同濱海濕地里
蓬勃生長的紅樹幼苗
以堅韌姿態扎根深圳
向世界傳遞生態守護的綠色信念
值此周年之際
一場人與自然的浪漫之約
即將展開
快來一起解鎖這場綠色狂歡吧!
![]()
2025年11月5日至6日,“美美與共——2025國際紅樹林之夜”主題活動將在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南區廣場舉行。這場集生態、科技、人文與國際對話于一體的盛會,不僅是一次對自然之美的深情禮贊,更是一場關于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的深刻對話,彰顯深圳作為“國際紅樹林中心”所在地的全球擔當。
紅樹林+
一場關于“共生”的城市實踐
在深圳,紅樹林不僅是生態符號,更是城市呼吸的節拍。近年來,深圳以系統性思維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走出了一條科技驅動、制度創新與公眾參與并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修復工程,將曾廢棄的魚塘改造成鳥類的棲息地,如今綠意連綿,鷺鳥翩躚,成為全球城市濕地治理的典范。
![]()
多年來
深圳在紅樹林保護中
積累了豐富成果
與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發布全國首個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為目標的《紅樹林保護項目碳匯方法學》,填補了國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碳匯項目方法學空白;
出臺《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系列法規,為生態保護提供制度保障;
創新實施“政府主導、科研支撐、社會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建成覆蓋全市的生態監測網絡,并依托深圳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廣泛應用無人機巡護、遙感監測、AI識別等技術手段,實現對重點生態區域的動態感知與智慧管理;
通過設立自然學校、開展志愿護林行動、打造生態文化節等方式,持續推動公眾參與,讓守護紅樹林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而比技術更動人的,是理念的升華。深圳率先提出“紅樹林+”融合模式,將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科技進步、文化傳承深度融合。紅樹林不再只是濕地中的植物群落,更成為連接生態價值與社會生活的橋梁——它融入教育,滋養童心;它牽手文旅,激活商圈;它鏈接深港,促進融合。這正是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文明哲思的生動踐行。
從深圳出發
向世界生長
2024年11月6日,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簽署儀式在深圳舉行,首批18個成員國代表正式簽署協定并為中心揭牌,標志著這座城市從生態實踐者躍升為全球治理的引領者。如今,20個成員國攜手并肩,共同探索紅樹林保護的全球路徑。深圳不僅輸出技術與經驗,更搭建起知識共享、人才培訓與國際合作的開放平臺。
在即將開幕的“2025國際紅樹林之夜”上,這一國際合作精神將被具象化呈現。活動現場特設“國際紅樹林中心主題區”,多國紅樹林保護實踐在此交匯:這里有中國系統化的治理模式,有柬埔寨依托73個保護區與社區共治的網絡體系,有馬達加斯加“保護區+社區管理”雙軌并行的修復機制,也有古巴政府資助、全民參與的生態共建模式。
![]()
從非洲到亞洲,從拉美到西亞,各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守護之路:加蓬通過設立占國土面積11%的自然保護區,成為非洲生態保護的典范;利比里亞出臺國家濕地政策,規范紅樹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巴基斯坦在過去30年通過多方協作,實現印度河三角洲紅樹林面積增長300%;薩摩亞則通過海洋空間規劃與法律保障,守護著南太平洋的生態屏障;布基納法索擁有25處國際重要濕地,通過立法與管理并重,守護內陸濕地生物多樣性,各國正通過國際合作與政策創新,推動紅樹林與濕地系統的可持續管理。
這些跨越山海的實踐,在深圳匯聚成一幅全球協同守護海岸生態的生動畫卷。動植物標本、高清影像與生態故事交相輝映,在光影中傳遞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深刻共鳴。
一場夜的盛宴
一次心的共鳴
夜幕降臨,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南區廣場將化身為一座流動的生態劇場。五大主題展區如星辰般點亮夜空,“紅樹林+科技主題區”尤為引人注目。這里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展覽空間,更是融合前沿科技與生態認知的沉浸式體驗場域。
![]()
在這里,觀眾可以親手操作觸控屏,查看福田紅樹林的實景三維模型與實時監測視頻;也可以戴上3D眼鏡,在Lumi極光大屏前觀看紅樹林潮汐漲落、鳥類棲息的立體影像,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濕地之中。
在“無人機體驗區”,通過“圳飛”無人機機場管理系統,觀眾可遠程操控飛行在福田紅樹林上空的無人機,借助裸眼VR設備直觀感受第一視角的空中巡護畫面。AI算法實時識別植被變化、外來物種入侵等信息,讓生態保護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判”。
借助混合現實(MR)技術,市民無需穿戴設備即可步入虛擬紅樹林場景,還可以“潛入”水下,親眼看到紅樹根系如何過濾鹽分、螃蟹如何在根系間穿梭覓食,真正實現從“看科普”到“進生態”的認知飛躍。
而在市集上
香氣與笑聲交織
![]()
![]()
![]()
“紅樹林+森活集”匯聚山海連城自然教育聯盟的數十家機構,親子家庭可在自然觀察、手工坊中觸摸生態的溫度;“紅樹林+食光集”則以美食為媒,潮汕橄欖汁、法式舒芙蕾、灣區暴打檸檬茶輪番登場,更有潮汐之露冰粉、霧礁棲羽茉莉蓋碗茶等多款聯名飲品,讓環保理念融入舌尖滋味。
![]()
![]()
“美美與共——2025國際紅樹林之夜”
是一次美的發現
也是一次心的覺醒
它告訴我們:
真正的生態文明
不是人與自然的對立
而是“美美與共”的共生
不是單向的保護
而是雙向的滋養與成就
11月5日至6日晚上
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南區廣場
我們不見不散!
![]()
國際紅樹林中心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
采寫 | 深圳晚報記者 王新根 魏羽辰
編輯 | 張裕麟
審讀 | 伊諾
二審 | 陸楚一
三審 | 潘韻琪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