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真的變了!
![]()
以前總盼著日本能真心說句“對不起”。可現在,咱中國早就站穩腳跟,誰還稀罕那幾句嘴上的道歉?自信起來,把未來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真強者!
![]()
“道歉”這事到底有多大意義?
曾幾何時,一聲來自東京的“對不起”,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
老一輩人,那些親歷或聽聞過那段黑暗歲月的人們,真切地盼望過,盼望一個真誠的、不虛偽的道歉。
這曾是一種情感上的執念,也是一種對歷史正義的樸素追求。
![]()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這個話題漸漸淡出了我們輿論的中心。
無論是茶余飯后的閑談,還是嚴肅的官方表態,對“道歉”的執著,似乎都在悄然隱退。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戰略性忽視”的平靜。
![]()
這種轉變,它標志著一種更深沉、更自信的民族心理已經成形,一種大國戰略思維的悄然演進。
“道歉”這個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弱者尋求強者在道義上給予認可的儀式。
日本并非沒有過道歉的姿態,那些“深刻反省”的說辭,曾一度被拿出來展示。
可這些言語很快就淪為了缺乏誠意的“套話”,一種空洞的外交表演。
![]()
當一部分政客扭頭就去參拜那個供奉著戰犯的靖國神社,當日本在東海、南海甚至臺海問題上不斷挑起事端,扮演起“反華急先鋒”的角色時,之前的一切口頭表態都顯得無比諷刺。
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徹底透支了其國家信譽。
![]()
而更關鍵的變化,在于咱們自己。
我們早已不是百年前那個積貧積弱、任人欺凌的國家。
我們也不再需要依賴外部的道德裁決,來確認自己曾經承受的苦難和所堅持的正義。
當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當“神舟”問天、“嫦娥”攬月,當無數高科技領域開始領跑全球,這份由內而外滋生出的力量感,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
這份底氣讓我們明白,國家的尊嚴,終究要靠自己的實力來鑄就,而非別人的口頭承認。
![]()
在國際關系的博弈場上,真正能贏得尊重與敬畏的,從來都不是言辭上的懺悔,而是無可置疑的實力。
當一些日本的學者、媒體乃至政界人士開始放下昔日的優越與傲慢,承認對今日中國的崛起感到震撼與“敬畏”時,那種源于現實落差的心理沖擊,比任何一次外交辭令、比無數次含糊其辭的“道歉”都更具分量。
這種敬畏,本質上是一種權力關系的重構,它標志著一種由實力塑造的認知轉變,是新時代國際秩序中最真實的“承認”。
![]()
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我們當然沒有忘記。
忘記,意味著背叛;但沉溺其中,則意味著停滯。
不同的是,我們已經學會用更成熟的姿態去面對這段記憶。
它不再只是民族傷口的象征,而被重新塑造成一種推動國家自強的“戰略資產”。
![]()
對內,它是一種精神坐標,提醒我們從苦難中汲取力量。
對外,它是一種敘事資源,讓世界記住,曾經的被壓迫者如今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尊嚴。
每一次南京大屠殺公祭的鐘聲響起,每一聲九一八的防空警報拉響,都不僅是哀悼,更是一種集體清醒!
那是民族記憶在現實中的延續,是對未來的莊嚴宣誓。
我們不為仇恨而紀念,而是為了不再重演悲劇。
![]()
歷史的屈辱沒有被塵封,而是化作了推動中國不斷前行的能量。
正是那份“落后就要挨打”的刻骨警示,成為我們發展科技、振興工業、強化國防最深沉的驅動力。
真正的懺悔,終究不在言語,而在于讓世界再也無法輕視我們。
團結的國民意志,是這份歷史記憶賦予我們的最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力量的終極來源。
當日本緊緊追隨美國的腳步,妄圖利用中美之間的矛盾來趁火打劫,當它在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上指手畫腳時,我們重提那段歷史,就是在清晰地劃出底線,也是一種有力的外交制衡。
![]()
我們告訴世界,一個對歷史毫無反思的國家,其今天的行為動機,值得所有人警惕。
所謂“血債”和“永久失去獲得諒解的機會”這類強硬表態,不是情緒化的宣泄,而是基于對其現實行為的冷靜判斷,是對外部壓力的明確警告。
既然心態已經轉變,那么我們對日本的終極訴求,自然也發生了改變。
我們不再回溯性地去索要一句遲到的道歉,而是更加前瞻性地,去確保國家的未來安全與長遠尊嚴。
![]()
現實是,我們必須正視其國內始終存在的那股根本性的、未曾消失的對華敵意。
總有那么一些人,至今仍未放棄對華擴張的野心,甚至在美化過去的侵略行徑。
面對這樣的鄰居,奢談“寬恕”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當務之急,不是等待道歉,而是讓他們為其錯誤的歷史觀和危險的現實行為,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
建立一支讓任何潛在對手都不敢輕舉妄動的強大軍事力量,用絕對的實力威懾來捍衛我們的領土主權與國家尊嚴,這才是最現實的選擇。
和平,從來不是靠乞求得來的。
我們崇尚和平,但我們必須做好應對一切沖突的萬全準備。
當然,目光可以放得更長遠。
真正的“勝利”,也并非僅僅是軍事上的壓制。
而是通過擴大我們的國際朋友圈,建立一個由中國深度參與、更加公平合理的新區域秩序。
![]()
當我們的發展邏輯和共贏理念成為區域的主旋律,日本那種基于冷戰思維的單邊主義和狹隘歷史觀,自然會在新的國際格局中顯得不合時宜,最終被釜底抽薪。
今天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心態早已從過去的敏感自卑,轉變為開放自信。
他們的目光聚焦于更廣闊的全球舞臺,他們更關心如何用自己的拼搏和智慧,去建設一個讓世界發自內心尊重的強大中國。
這,才是對歷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對那三千五百萬不屈亡魂最鄭重的承諾。
![]()
我們不再索要道歉,不等于忘本,這恰恰是真正強大與自信的體現。
因為歷史的砝碼,已經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未來的中日關系,將不再由一句道歉來定義,而是由實力、利益和現實的權力格局來書寫。
中國的全面崛起,本身,就是對那段屈辱歷史,最響亮、最徹底的回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