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烏克蘭這幾年的事兒,誰聽了不覺得堵心?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大軍壓境,一直到現在2025年10月底,這仗打得沒完沒了。基輔天天挨導彈招呼,東部頓巴斯那邊炮火連天,馬里烏波爾早成了一堆瓦礫堆。聯合國統計,到今年10月,死亡人數估計超過50萬,難民躥到800萬以上,國內流離失所的也得有500萬。
經濟呢?通脹率一度沖到30%,糧食出口卡殼,全球小麥價都跟著翻倍。澤連斯基天天在國際上喊援助,可西方盟友給錢給武器是給,可真要派兵?門兒都沒有。這局面爛成這樣,有人就把鍋甩給了一個人——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說她是頭號推手,因為16年前的一個決定,間接給俄羅斯開了綠燈。
先別急著下結論,得從頭說起。烏克蘭這攤子事兒,不是一天釀成的。根子得挖到2004年那場橙色革命,那時候烏克蘭人推翻了親俄的總統庫奇馬,選了個親西方的尤先科。可俄羅斯那邊不干,普京從骨子里就把烏克蘭當成自家后院。2008年,事兒鬧到北約頭上。
那年4月2日到4日,北約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開峰會,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遞了申請,想拿個會員行動計劃(MAP),這是入盟的入門票。美國總統布什當時氣勢洶洶,帶著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一幫子人,嚷嚷著得給東歐壯膽子,擋住俄羅斯的爪子。布什的算盤打得響:烏克蘭一進來,北約東擴就穩了,普京的野心得掂量掂量。
![]()
可默克爾不買賬。她和法國總統薩科齊搭伙,硬是把這事兒給卡住了。為什么?默克爾講得頭頭是道:烏克蘭內部亂套,東邊親俄,西邊親歐,硬拉進來等于自找分裂。俄羅斯那邊,普京早放話了,北約東擴是他的底線,碰了就翻臉。更別說烏克蘭老百姓對北約的熱情不高,民調顯示支持率才20%出頭,強推容易出亂子。
峰會現場吵翻天,美國派拉著數據說烏克蘭軍隊已經在阿富汗幫北約干活了,該給機會;德國法國那頭兒甩報告,說烏克蘭腐敗橫行,軍隊裝備跟不上,入盟等于添亂。結果呢?折中方案出來了:公報上寫烏克蘭“將來會成成員”,但沒給MAP,也沒時間表。這話聽著暖和,其實就是個空頭支票。普京聽了樂了,直說這是理性選擇。默克爾覺得穩了,既沒關門,又沒惹毛熊。
這決定當時看著聰明,可幾年后就露餡兒了。2008年8月,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就干起來了,俄軍5天內把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給扶植獨立,格魯吉亞丟了20%的地。北約呢?光譴責,沒動靜。烏克蘭一看,這盟友靠不住,尤先科政府軍改加速,可國內經濟下滑,支持率直線掉。默克爾那邊,繼續和俄羅斯做生意,2009年簽了天然氣管道協議,德國對俄氣依賴上40%。普京嘗到甜頭,覺得北約就是嘴炮。
2010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臺,烏克蘭暫時靠攏莫斯科,北約事兒擱淺。可好景不長,2013年11月,亞努科維奇拒絕簽歐盟協議,轉頭親俄,基輔街頭抗議爆發。這就是尊嚴革命,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跑路,新政府直奔西方。
俄羅斯火了,3月18日吞并克里米亞,4月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鬧獨立,內戰拉開帷幕。八年下來,死1.4萬多人,西方制裁是制裁,可軍事上沒硬招。默克爾牽頭明斯克協議,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簽了兩輪,想停火,可執行力零,戰斗斷斷續續。
很多人說,這鍋默克爾得背大頭。要是2008年給了烏克蘭MAP,俄羅斯不敢這么囂張。北約第五條款一罩,集體防御啟動,普京得三思。澤連斯基2022年4月4日視頻講話,直戳默克爾和薩科齊,說他們的綏靖慣壞了普京,請他倆去布恰看俄軍暴行。布恰那事兒,2022年3月發現的,數百平民尸體,聯合國調查定性為戰爭罪。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也跳出來,說2008年沒果斷支持,是大失誤,給俄羅斯鉆空子。
烏克蘭國內怨聲載道,老百姓覺得西方早點兒下狠手,克里米亞就不會丟,頓巴斯也不會打八年。分析家們扒拉數據:2008年后,俄羅斯軍費翻倍,2014年入侵時,烏克蘭軍隊才10萬,裝備老舊,要是早有北約訓練,局面不一樣。
默克爾呢?她不認賬。2022年4月4日回應,說烏克蘭當時不穩,批準MAP等于玩火。2024年11月21日,她的回憶錄《自由》出了,里面大段落辯解。默克爾寫,她反對快速入盟,是因為俄羅斯會視作宣戰,戰爭可能早幾年打響。烏克蘭內部問題多,腐敗指數全球排130位,軍隊弱雞,硬來只會更糟。她還說,峰會公報的承諾是折中,留了后路。
普京那邊,果然把這當紅線,2022年入侵的借口里,東擴排第一。默克爾在書里承認,對俄政策有軟肋,比如2015年批北溪2號管道,讓俄羅斯氣賣到德國,繞開烏克蘭。可她辯稱,這是經濟需要,德國工業離不開廉價氣。結果呢?2022年俄羅斯斷供,德國經濟挨刀,默克爾卸任后,朔爾茨政府才轉風向,推液化氣進口。
這幾年,批評沒停。2024年11月25日,BBC報道,默克爾堅持戰爭要早打,要是烏克蘭早入北約。2025年10月6日,她又說,疫情鎖國影響了俄羅斯決策,暗示西方也有份兒。這話一出,波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炸鍋,說她甩鍋東歐國家。俄羅斯媒體樂壞了,塔斯社11月21日報道,默克爾承認她拖了烏克蘭北約路子。
澤連斯基沒松口,2025年8月10日,他支持歐洲領導人聯合聲明,推動和平,可對默克爾舊賬沒翻篇。分析顯示,默克爾時代,德國對俄出口翻三倍,軍援烏克蘭拖到2022年才松口。她的對俄路線,被批為現實主義過頭,忽略了普京的帝國野心。普京從2007年慕尼黑演講,就喊北約東擴威脅,默克爾聽見了,卻選了和稀泥。
現在2025年10月27日,仗還在打。10月25日,俄羅斯空襲基輔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烏克蘭盟友加碼制裁,瞄準俄羅斯兩大石油公司。美國國務院說,俄羅斯控制烏克蘭19%土地,特朗普上臺后,警告普京核潛艇在黑海晃悠,催停火。可克里姆林宮不鳥,杜馬議員重申要全盤吞并。澤連斯基說,烏克蘭能扛三年,波蘭總理圖斯克附和,希望別拖那么久。歐洲情報警告,俄羅斯備戰北約,五到八年可能開片。能源戰也升級,10月26日,紐約時報說,冬天又來了,俄羅斯瞄準烏克蘭電網,西方努力逼談,可普京鐵了心。
![]()
說到底,默克爾不是唯一罪人,但她的決定像多米諾骨牌第一塊。2008年卡烏克蘭,給了俄羅斯喘息,普京用這時間練兵、攢錢。烏克蘭自己也有問題,腐敗、分裂,改革慢吞吞。北約內訌,美國推東擴,德國法國顧經濟,大國博弈里,小國總吃虧。默克爾想穩歐洲,可穩著穩著,烏克蘭成了犧牲品。她的回憶錄里,沒道歉,就辯解,這讓批評更響。歷史回頭看,誰對誰錯?難說。但烏克蘭老百姓的苦,是實打實的。俄羅斯的擴張,不是一兩個人擋得住,可早點兒硬氣點兒,興許少點兒血。
話說回來,現在仗打成這樣,談責任有啥用?得想怎么收場。澤連斯基喊外交,美國制裁,歐洲協調,可俄羅斯不讓步,僵局繼續。默克爾退了,鍋甩給她,可這鍋,大家分著背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