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的集中收割期,在收獲成熟稻谷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水稻秸稈,奉賢本地話稱之為“稻柴”,也可稱作“稻草”。曾幾何時,稻草是農民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源,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稻草在農村日常生活中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在柘林鎮臨海村,有一位85歲高齡的老伯沈仁忠,還在堅持用稻草編織生活用品,延續著人們對這項傳統的鄉愁記憶。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午后的陽光灑滿院落,沈仁忠正精神抖擻地坐在木凳上仔細篩選著今年的新稻草。他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熟練地拈起一根根稻草,在陽光下端詳。“要選色澤金黃、挺直均勻的,”老人操著一口本地口音說道,“太老的容易脆,太嫩的不夠韌性。”這些在旁人眼中只能還田肥地的稻草,在他這里都是珍貴的創作素材。
![]()
“現在這些稻草,不是還田就是當柴燒,可惜了。”沈師傅一邊說著,雙手卻不停歇。只見他的手指在金色的稻草間靈活穿梭,持續添草、續接、搓捻,動作流暢得如同呼吸。轉眼間,一根均勻結實的草繩就在他掌間成型了。這還不夠,他拿起準備好的骨架,開始一圈圈地盤旋編織,一壓一挑之間,一個樸拙實用的稻草菜籃漸漸顯露出模樣。
![]()
稻草編織品不僅是實用器物,更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很多人都忘了,之前,我們老底子就是用稻草這種最自然的材料過日子的。”在沈仁忠的記憶中,稻草編織曾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場景。在塑料制品尚未普及的年代,稻草編織品是農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從實用的菜籃、籮筐到精致的裝飾品,稻草以其柔韌、可降解的特性,成為最環保的生活材料。
![]()
在臨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展柜里,擺放著沈師傅的另一件作品——一個編織精巧的“腳爐框”。這件曾經在柘林冬季必備的取暖器具,如今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稀罕物。“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沒見過這些舊物,”沈師傅說,“我堅持幾十年編織稻草,既是想留住一段舊時光,也是想讓年輕人看看我們過去是怎么過日子的。”這些看似普通的稻草制品,既保留了手作的溫度,又承載著柘林人家的鄉愁記憶,成了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
盡管做的是老手藝,沈師傅的想法卻一點也不守舊。“誰來學,我都教,”他笑著說,“這門手藝不是壓箱底的寶貝,得拿出來用,它才活著。”在他看來,傳承不是要做出一模一樣的“老古董”,而是要把老手藝的智慧用在今天的生活里。“老樹還要發新芽呢,”沈師傅指著手中新編的菜籃,眼里閃著光,“老手藝也要在新日子里,尋著新的活法。”
編輯:何海丹
? end ?
喜訊!《奉賢渣土運輸車輛研判應用》獲評上海市“模塑申城”住建行業人工智能優秀案例!
好崗云集、服務貼心、意向滿格!“職”達心坎的招聘會,你赴約了嗎?
致敬!奉賢區1個集體、3名個人榮登全國“敬老文明號”和“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榜單
“小輪椅”轉動“大民生”,奉賢“愛心流動輪椅”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
奉賢區召開服務保障第八屆進博會工作推進會
上觀號作者:上海奉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