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時,野鴨湖門前人頭攢動。隊員們手中緊握望遠鏡、記錄本、觀鳥地圖,肩上背著“長槍短炮”的拍鳥設備,熱烈地交流著觀測心得,反復檢查設備,空氣中彌漫著抑制不住的興奮與期待。隨著比賽信號響起,各隊隊員迅速沿預設路線散開,開啟“尋鳥總動員”。
11月1日,第二十三屆野鴨湖北京高校觀鳥節在北京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等數十所高校,以及北大附中、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49支觀鳥隊伍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融合知識與毅力的自然探索。
![]()
![]()
![]()
深秋的野鴨湖,蘆花搖曳如雪,天空澄澈如洗,正值候鳥南遷的高峰期。成群候鳥在此停歇覓食,為漫長旅程積蓄能量。湖面上鳥鳴不絕、羽影翩躚,為參賽者營造了絕佳的觀測環境。隊員們或凝神聆聽,或專注辨識,不放過任何一處鳥類的蹤跡。“快看,是紅嘴鷗!”一名隊員低聲喊道。同組隊員迅速舉起相機,一時間,快門的“咔嚓”聲此起彼伏,鏡頭中定格下鳥兒迎風展翅的優美瞬間。“這張拍得太棒了,翅膀的輪廓和羽毛的紋理都一清二楚。”選手們的熱情高漲。他們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細致的觀察記錄,展現出青年一代投身自然保護的專業與擔當。
![]()
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社的社長黃梓琪已經多次參與野鴨湖北京高校觀鳥節活動,當天,他從參與者的角度分享了觀鳥帶來的情感觸動:“當你能夠叫出這些鳥的名字,開始了解它們的故事時,一種奇妙的情感連接就建立了。這種從認知到熱愛的轉變,是讓生態保護理念從一句口號,到真正‘植入’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動力。”
經過專家裁判組的嚴格審核,本次觀鳥節共記錄到有效鳥種103種。中國觀鳥會專家顧問、北京師范大學趙欣如教授指出,觀鳥的深層價值在于其教育功能。“觀鳥是一個在探索中解惑、在認知中感悟的過程,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去主動關注和理解自然,通過‘自然的教育’,在全社會播種下生態保護的種子。”他說。
![]()
野鴨湖北京高校觀鳥節歷經二十三年發展,已成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一項頗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今年參賽人數超200人,創下歷史新高。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高校學子搭建起交流學習的平臺,也成為向公眾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展示延慶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時,為助力北京建設“生物多樣性之都”,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格局,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