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鮑聰穎 戴琪果)11月初,寒意漸濃,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重要補給站,密云區迎來了今年秋冬季候鳥遷徙的“先頭部隊”。豆雁、大天鵝等候鳥陸續飛抵密云水庫、清水河等水域,它們或悠然游弋,或盤旋低鳴,為靜謐的水面增添無限生機。
![]()
近日,密云區迎來了今年秋冬季候鳥遷徙的“先頭部隊。宋會強攝
“這幾天已經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豆雁在水庫周邊歇腳,它們通常是最早一批抵達的‘先遣隊’。”密云區密境保護中心志愿者王樹軍說道。他每天都會定時來到水庫觀測點,記錄鳥種與數量變化。“接下來,灰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也將陸續抵達,高峰期預計將持續到11月下旬甚至到12月初。”
密云區是北京市鳥類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據統計,全區共記錄到野生鳥類41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73種,北京市級保護鳥類99種。得益于優良的生態質量和豐富的森林、濕地、鳥類食源等,密云區成為了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補給站,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落腳、歇息,蓄積能量后再次啟程,飛往目的地。
![]()
近日,密云區迎來了今年秋冬季候鳥遷徙的“先頭部隊。宋會強攝
為守護這些“空中旅者”,密云區持續推進生態修復與棲息地建設,系統構建起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態服務區”。“我們建設了棲息地,淺灘濕地,種植了大量水生植物,還專門打造了食源地,確保候鳥‘有得吃、住得好’。”密云區園林綠化局資源保護中心主任張德懷表示,這些措施不僅優化了本地生態結構,也為這場跨越山海的遷徙之旅提供了堅實保障。
![]()
近日,密云區迎來了今年秋冬季候鳥遷徙的“先頭部隊。宋會強攝
硬件設施逐步完善,監測守護同樣關鍵。在遷徙季期間,由園林局工作人員和民間志愿者組成的護鳥隊持續加強巡護,認真做好監測記錄,及時勸導不文明觀鳥行為,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擾。“希望通過科學引導和溫馨提示,讓更多人了解候鳥,加入到愛鳥護鳥的隊伍中來。”密云區園林綠化局資源保護中心科員馬壯表示,他在巡護中常向市民普及候鳥知識,倡導大家保持觀察距離,文明拍攝,共同守護這份自然的饋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