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渭南市潼關縣通過系統挖掘與創新轉化,將農業資源融入可體驗、可消費、可傳播的現代文旅IP,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文旅文創雙驅動的鄉村振興之路。
![]()
01.
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激發消費新活力
在潼關古城、黃河古渡口風景區打造潼關肉夾饃特色文化街區,吸引超100家商鋪入駐,集中經營潼關肉夾饃、鴨片湯、燴餅、醬菜、黃河鯰魚湯等本土美食,帶動周邊400余名村民就業,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其中,潼關醬菜在渭南市旅游商品大賽中榮獲非遺創新旅游商品類銀獎;燴餅、砂鍋、麻食成功躋身秦晉豫三省名牌產品行列;餑餑饃、連翹茶等特色食品以文創賦能形式推向市場,兼顧風味與文化消費需求,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02.
推動農特產品文創化 提升產品附加值
對潼關軟籽石榴、櫻桃、西廒小米、南馬粉條、花椒等優勢農產品進行包裝推介,將創意農業理念貫穿于種植、加工與包裝全流程,通過植入文化符號、優化包裝設計、挖掘產品故事,推動農產品從“田間產物”向“文化商品”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品牌競爭力。發揮“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模式,精選潼關優質農特產品入駐電商平臺、直播專區等重點渠道,強化推廣力度,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覆蓋。
03.
活化文化符號 構建文創產品體系
培育“潼小兵”文化IP,開發古城文創傘、香薰、鏡子、炭雕、魚化龍布偶等10余類文創商品,讓歷史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消費場景。其中,潼關古城古戰船香氛禮盒、潼關古城黑陶系列、魚化龍活性炭雕、魚化龍布偶先后在渭南市旅游商品大賽中榮獲常規旅游商品類銅獎、優秀獎,成為地域文化傳播的特色載體。同步建設“潼關文創市集”,開發黃金飾品、文創擺件等旅游商品,并集中展銷,推動“工業產值”向“文化價值”轉化。
04.
強化文藝創作支撐 豐富文旅融合內涵
在戲曲方面,創排《黃河灣紀事》《暮夜卻金》等秦腔現代戲,其中《黃河灣紀事》獲陜西省藝術節文華優秀表演獎,《夸父追日》入圍群星獎決賽并入選“陜西省舞臺藝術精品扶持工程”。在藝術活動方面,舉辦“黃河風情”書畫展等主題活動,推出《大美潼關》等12首音樂作品,創編《美呀美潼關》等6部廣場舞,征集民間文藝作品300余件。在實景演藝方面,創作推出《潼關吏》《上馬潼關》《折戟辭漢》等演出,增強游客沉浸感。
下一步,潼關縣將繼續深化“詩與遠方”的融合,推動文旅文創升級與鄉村振興互促共進,讓千年關隘煥發新的時代生機。
來源:潼關縣文化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