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品拍賣市場作為藝術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不僅反映了藝術品的市場價值,更是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藝術市場的周期波動中,秋季拍賣季素來被視為“風向標”。2025秋拍在全球經濟格局調整、藝術品市場價值重估的背景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與新機遇。伴隨多家拍賣機構秋拍的落槌,全球藝術市場的注意力再次聚焦于這些精彩時刻。
![]()
現當代藝術:頭部效應的持續強化
橫跨20及21世紀的現當代藝術板塊作為各大國際拍賣行最敢下注、也最容易制造驚喜的“黃金賽道”,每一季的成交都備受矚目。此番秋拍的表現既展現了藝術市場頭部效應的持續強化,也呈現出憑借各自優勢開拓市場的多元路徑,共同勾勒出藝術市場多層次、差異化的發展格局。
佳士得的巴布羅·畢加索的珍罕巨作《女子半身像》(估價8600萬-1.06億港元)在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上,吸引了買家的熱情競逐,經過逾15分鐘的激烈競投后以港元196,750,000 / 美元25,404,911售予電話競投買家,刷新藝術家亞洲拍賣紀錄。這幅為繆斯朵拉·瑪爾創作的肖像,不僅見證二戰時期的情感張力,更是近年來拍賣市場上尺幅最大、畫面最精湛的瑪爾肖像之一。
![]()
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中巴布羅·畢加索巨作《女子半身像》落槌,成交價196,750,000港元 圖片來源:佳士得官方
畫中主角瑪爾是風格前衛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攝影師,也是畢加索戰時的情人及靈感繆斯。她頭戴極富個人特色的帽飾,以標志性的深邃眼眸直視觀者,仿佛能穿透時空與觀眾對話。《女子半身像》創作于1944年3月5日,恰逢二戰期間巴黎解放前夕,這段時期畢加索的創作充滿了強烈的情感張力。這幅油彩畫布尺寸為80.8 x 65厘米,屬于畢加索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
瑪爾作為畢加索的重要靈感來源,啟發了他豐富而多產的藝術生涯中許多最精彩絕倫、大膽破格的肖像作品。其中包括現藏于倫敦泰特美術館的名作《哭泣的女人》。畢加索曾向朋友這樣描述瑪爾:“她的明目,清麗的像春日的天空。”這位擁有美麗容貌和強烈個性的女性在之后的十年里,曾多次出現在畢加索的畫作中。她的出現,激發畢加索完成了數幅其繪畫生涯中最偉大的肖像畫作。
![]()
趙無極 (1920-2013)《17.3.63》油彩1963年作 成交價:港元85,200,000 圖片來源:佳士得官方
而趙無極的精彩杰作《17.3.63》也成為藝術市場的矚目焦點,其以港元85,200,000/美元11,001,263的高價成交。作為最早躋身國際一線陣營的亞洲藝術大師,趙無極的創作生涯以風格演進清晰劃分,形成甲骨文、狂草、無境等標志性時期,各階段作品皆具獨特藝術語境。
在全球藝術市場中,1959-1972年的“狂草時期”作品始終是藏家競逐的核心——這一階段的趙無極正值藝術盛年,創作力蓬勃迸發,筆下線條豪邁蒼勁、草狂奔放,每一筆都似有穿透畫布的力量,在抽象空間中構建出極具張力的視覺維度。每逢此時期鉅作現身拍場,必引發激烈競價,屢屢將拍賣氣氛推向高潮。《17.3.63.》中大面積鋪陳的鮮紅色,不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更讓畫面充滿流動的動勢與滾燙的激情,仿佛將觀者卷入一場色彩的“情感風暴”。至此,畢加索與趙無極的兩幅巨作與2025年3月佳士得春拍中成交的巴斯奇亞《星期六的夜晚》成為本年迄今亞洲拍賣成交前三甲。
![]()
趙無極《27.01.86》(左)、1988年首爾夏季奧運會海報(右)圖片來源:富藝斯微信公眾號
富藝斯帶來趙無極《27.01.86》,這幅“狂草時期”享有廣泛國際曝光的重要大尺幅巨作以逾2,980萬港元成交。趙無極以墨色的焦、濃、重、淡、清——或厚潤、或清透、或焦澀、或淋漓的筆觸——構筑出一個深邃而開闊的多維空間,猶如生命之樹向著無限之境蔓延生長,象征著生命的蓬勃向上。畫作大膽運用中央充滿張力的黑色墨痕,與溫暖柔和的夕照般背景形成強烈對比。墨色根植東方藝術,傳遞力量與動勢,象征“陽剛”之氣。
1988年,他受邀為首爾奧委會創作宣傳海報《生命之樹》,亦是以本作《27.01.86》為原型,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在1985至1990年間,趙無極創作了多幅同類作品,而在這些單幅構圖中,《27.01.86》無疑是尺幅最宏闊、構圖最精妙的代表作之一。
![]()
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現場領銜拍品為奈良美智《等不及夜幕降臨》以79,900,000港元成交 圖片來源:蘇富比官方
除此之外,蘇富比與富藝斯還上演了奈良美智的“雙雄會”,其中,蘇富比帶來的《等不及夜幕降臨》(2012年)的巨幅“夜之子”系列,以以79,900,000港元成交(估價:6,500-8,500萬港元),由亞洲藏家競得。吸血鬼少年凝視的瞳孔暗藏熒光顏料,是藝術家對孤獨與叛逆的終極詮釋。而奈良美智《芽苗小使者》(估價:900-1,500萬港元)經過長達5分鐘、4位競投者競投后以18,431,000港元逾高估價成交,由中國內地藏家購得。
富藝斯此前舉行的“現代及當代藝術”香港晚間拍賣隆重呈獻奈良美智繪于2000年的杰作《粉紅》。160×145cm的粉色背景上,孩童面容在甜美與詭異間游走,創下藝術家2000年代作品估價紀錄(6000萬-8000萬港元)。此作詮釋了藝術家在2000年這一分水嶺年份的突破性蛻變——彼時他結束德國12載旅居重返日本,由此迎來藝術生涯轉折點,國際聲譽驟升,全球展覽邀約激增,終奠定其當代藝術標桿之地位。而晚拍中另一件奈良的早期創作《無題》以1150.5萬港元成交。
![]()
(左) 奈良美智 《等不及夜幕降臨》,2012 年作;(右)奈良美智《芽苗小使者》,2001 年作 圖片來源:富藝斯微信公眾號
富藝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李美玲表示:“本次秋拍呈獻奈良美智創作于2000年的《粉紅》,藝術家當前最高拍賣紀錄的兩件作品均出自該年份。此作被收錄于他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作品全集第一卷中,不僅是奈良畢生至今僅四幅以《粉紅》為作品標題的開篇之作,更是其關于孤獨主題最純粹的凝練。這位備受全球推崇的藝術家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歐洲回顧展正于倫敦海沃德美術館舉行,成為今夏當地最受矚目的文化盛事之一。”
奈良在2000年創作的33幅畫作中,僅11幅采用與《粉紅》同樣的“半身肖像”構圖。此作中,藍衣少女身著淡色連衣裙與觀者四目相對,這一自90年代延續的經典意象,既透露出純真又縈繞著靜謐憂傷。標志性的淺藍色調在此顯得尤為柔和,恍若一段漸次淡去的記憶。
![]()
中國書畫:新老藏家對尖貨的共識和高需求
2025年香港秋拍中國書畫板塊,于全球經濟局勢暗藏變數的背景下收官。這份盡顯韌性的成績單,為市場的觀望情緒給出了明確回應。從表面看,幾件頂級珍品的天價成交引爆了現場熱度。頂級藝術品,特別是那些來源清晰、流傳有序的博物館級別藏品,一旦現身市場便立即成為焦點。這些作品往往在私藏領域已被行家和資深藏家密切關注多年,各方都已做好充分準備,競投時毫不猶豫。
再深入剖析便會發現,市場背后是三重更為堅實的核心驅動力。一是“真稀精”原則在市場不確定性中再度彰顯威力,成為關鍵支撐;二是新老藏家秉持不同收藏邏輯,卻在同一市場中形成并行不悖的競爭態勢;三是中國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樞紐,在匯聚全球珍稀藏品方面具備無可替代的平臺價值。
![]()
元倪瓚《江亭山色圖》拍賣現場圖片來源:佳士得官方
佳士得香港隆重舉辦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其中來自顯赫北美私人珍藏的元代山水畫家倪瓚《江亭山色圖》,以其卓越非凡的來源、赫赫有名的出版與展覽歷史,備受多方藏家青睞,經過逾45分鐘的激烈競逐,以港元159,950,000 / 美元20,693,371的高價矚目成交,落槌額高達低估價675%,也成為2025年秋拍亞洲藝術首件過億之作。這件作品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公開展覽,連佳士得專家都坦言從未想過能在市場中經手如此級別的博物館藏品。
![]()
圖片來源: 佳士得官方
這一私人珍藏由一個顯赫的美國華人家族經歷四十馀年精心珍藏而成,堪稱北美最重要的中國書畫私人收藏之一。該家族對推動中國書畫的學術研究、鑒賞及普及有深遠影響,亦在藝術與教育領域作出卓越貢獻。本次拍賣中呈獻的家族珍藏充分彰顯其獨具遠見的收藏眼光。此幅《江亭山色圖》為倪瓚代表性的隱逸處世風格,其疏簡清逸的筆墨風格尤為后世效法。
![]()
明 趙孟頫(款)《枯樹賦圖卷》 圖片來源:佳士得官方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是標注為明代趙孟頫(款)的《枯樹賦圖卷》,在學術研究界本就是一件“名品”,圍繞其是否為趙孟頫真跡的討論由來已久,只是此前從未在市場中露面。出自日本小川為次郎家族珍藏的作品,雖以“趙孟頫款”之名亮相,估價僅50-80萬港元,卻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價值和稀缺性,引發資深藏家的專業判斷,最終以4198萬港元成交,溢價超過80倍,成為本季最大的“黑馬”。這個價格雖然遠超估價,但相對于趙孟頫真跡應有的市場價值而言,仍可謂是一次成功的購藏,顯示出買家精準的眼光與魄力。
據悉,佳士得香港亞洲藝術周期間,中國古代書畫及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共錄得成交總額港元5.066億/美元6,550萬,落槌總額為低估價221%。兩場現場拍賣成交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6%,創下自2021年來的秋季拍賣成交新高,足以見證了來自全球的顯赫私人珍藏書畫杰作吸引各方買家熱烈競逐。
![]()
張大千 的《風荷》圖片來源:蘇富比官方
而蘇富比中國書畫秋季拍收槌的總成交額達131,142,500港元,成交率近九成。領銜拍品為張大千的《風荷》,以18,675,000港元成交,超越高估價。張大千擅寫荷,隨意擺布,即境由心生,或疏或密,或雨過,或風展,曲盡菡萏在不同環境下之自然情態。本幅以窄長篇幅如手卷般橫向展示,表現風過池塘,荷花枝葉隨之晃動起舞,高低不一,意態舒揚,清香散溢滿盈。
同場秋拍還呈現了多件來源清晰、首現拍場之作,包括亞洲私人收藏齊白石〈工筆草蟲冊〉,以15,015,000港元成交、馮葉藏林風眠〈南海觀音〉以10,013,000港元成交,兩件作品皆達二十多口競價,超越估價多倍拍出。其他亮眼表現包括吳冠中〈朱墨春山〉、〈太湖石〉、黃永玉〈平安〉、吳昌碩、何瑗玉等題〈虢季子白盤拓本〉等。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葉卓敏表示,“盡管今年國際政經環境復雜多變,本季眾多佳作依然得到藏家踴躍競投。當中近兩成的買家更為首次參與,足證精彩作品,不論市況,仍能獲藏家青睞與追捧。”
值得關注的是,由嘉德香港、邦瀚斯、保利香港和圣佳香港組成的第二梯隊,呈現出與蘇富比、佳士得截然不同的市場布局。它們未參與頂級生貨的直接爭奪,而是憑借精準的策劃與特色專場,在細分領域收獲了藏家的穩固支持。其中,嘉德香港推出的「莊士敦道 186 號:李國強博士舊藏文人墨跡」專題,依托嚴謹的學術梳理與清晰的藏品來源,達成 100% 成交的 “白手套” 亮眼成績。而邦瀚斯的「張群珍藏張大千扇作及花卉」等專題,同樣以“小而精、專而深” 的路線脫穎而出,斬獲 562.65 萬港元的總成交額。
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源遠流長,既持續吸引著資深藏家深耕,也不斷迎來年輕一代涌入,始終對真正的愛好者保有強大吸引力。不同世代的藏家帶著各自的收藏理念與審美偏好,在市場中各得其所、并行發展,共同構筑著市場穩健發展的基石。
![]()
中國古董:明清瓷與高古瓷的“雙軌并行”
2025 年秋拍的關鍵啟示,在于跳出品類對立的“非此即彼”思維。高古瓷與明清官窯的受眾、收藏邏輯及價值錨點差異顯著,各自構成獨立且并行的市場賽道,而非“此消彼長”的競爭關系。本季秋拍再次印證了市場購藏力的一個核心邏輯:藝術市場永遠不缺資金,缺的是真正打動人的精品。
![]()
拍賣官陳良玲為 “ 愛蓮堂珍藏 - 御用文房雅制 ” 拍賣最高成交價拍品落槌 - 清乾隆銅胎畫琺瑯八方雁安黃地番花暖硯以 37,100,000 港元成交 圖片來源:佳士得官方
佳士得香港呈獻了「愛蓮堂珍藏-御用文房雅制」及「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兩場顯赫單一藏家珍藏專場拍賣,愛蓮堂珍藏為重要私人藏家精心甄選的重要清代皇室文房珍品,彰顯帝王既為文人亦為君主的雙重身份。
![]()
( 左)清雍正洋彩過枝虞美人盌雙方框六字楷書款直徑 13.3 cm.成交價:港元 17,458,000本場拍賣最高成交價拍品(右)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三行六字楷書款高 20.5 cm.成交價:港元 12,446,000 圖片來源:佳士得官方
而區百齡珍藏薈萃由區先生悉心搜羅的中國名瓷,橫跨宋元明清四大時期,全部傳承有緒,品相良好。佳士得“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專場”堪稱清代御窯百科全書,可謂“清三代御瓷巔峰”: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估價700萬-1200萬港元):"脫口垂足郎不流"的郎窯紅珍品,釉面如桃花初綻,同類器僅故宮博物院藏3件。
最終,愛蓮堂珍藏成交總額達港元146,537,600 / 美元18,949,686,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成交總額達港元107,945,500 / 美元13,959,102,兩場拍賣均錄得過億港元成交,落槌總額分別為低估價126%及165%,見證各方藏家對來源顯赫、獨具特色的各品類翹楚珍品依然需求熾熱。
回顧過往的拍賣歷史記錄,愛蓮堂珍藏的最高成交價拍品為清乾隆銅胎畫琺瑯八方雁安黃地番花煖硯,以港元37,100,000 / 美元4,797,631的高價矚目領銜全場,超逾低估價三倍有余。區百齡珍藏的最高成交價拍品為一件清雍正洋彩過枝虞美人盌亦以港元17,458,000 / 美元2,257,602的高價成交。
![]()
“物道:中國高古藝術珍品”專場拍賣現場
元至明早期官鈞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釘洗
圖片來源:保利香港拍賣微信公眾號
在保利香港拍賣的2025秋季拍賣會上,中國古董珍玩部帶來三大專場拍賣,分別為“物道:中國高古藝術珍品”“頤華:重要宮廷藝術珍品選粹”及“中國古董珍玩”三大專場,共匯聚近400件歷代藝術珍品,競投踴躍,部門單日成交額達1.06億港元。
其中,物道專場中一件元至明早期官鈞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釘洗以1836萬港元高價成交,成為本季秋拍成交榜首。官鈞瓷器存世較少,此件鼓釘洗的出色表現彰顯出這一品類獨特的市場價值。
鈞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變幻莫測的釉色而聞名。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其呈色在入窯燒制前無法預測,出窯后也絕無相同。即使配方相同,也會因色釉厚薄、入窯位置、溫度等因素而千變萬化,這也是鈞窯最迷人的地方。這件「六」字鼓釘洗,是官鈞中的典范。器型為圓形,侈口出沿,外口沿棱紋兩道,其間環列鼓釘紋一周。三足承托的器身隨曲線起伏,釉色在轉折處自然減薄,露出黑褐色胎骨,形成「骨肉相襯」的視覺張力。
從秋拍的表現,可以看到兩條賽道的健康態勢:高古瓷以“學術價值回歸”為核心,吸引長期資金布局;明清官窯則憑借“全品類流通優勢”,持續保持市場活力。市場中既有明清官窯的“高溢價熱潮”,也有高古瓷的“精品價格穩健”,兩者相互補充、共生發展,共同撐起了秋拍瓷器市場的整體熱度。
結語
![]()
2025年秋季拍賣會充滿了變革與機遇,全球市場格局的變化、線上線下的融合、拍品品類的多元化、年輕藏家的崛起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入,都將深刻影響著藝術市場的走向。2025年上半年,中國內地藏家在佳士得全球拍賣的貢獻金額同比增長13%,買家數量同比增長達19%,而首次參加拍賣的新買家數量亦增長達9%。
![]()
圖片來源:蘇富比官方
近年來,越來越多70后、80后乃至90后中國內地藏家成為現當代藝術市場的主力。那么,在審美取向、收藏動機和價值判斷上,他們與上一代藏家有何本質不同?對此,李美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資深藏家的收藏動機多源于文化傳承與價值延續,他們通常偏好現代藝術或市場表現穩健的藍籌藝術家,作品媒介以繪畫和雕塑為主,購藏決策更為謹慎,往往經過長期關注與研究后才進行收藏。而年輕藏家的收藏行為則更多元化,融合個人審美、社交認同、投資考量與生活方式表達。他們不僅關注藍籌藝術家,也積極發掘新銳藝術家、曾被市場忽視的創作者或潮流藝術,并樂于接受攝影、裝置、版畫等多樣媒介。此外,年輕藏家更傾向于通過線上拍賣完成交易,其購藏意愿也更容易受到社交媒體內容的影響。
而在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專家王若琳看來,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歷史不算長,但發展速度很快,藏家群體有著很強的學習和應變能力。時至今日,中國是全球藝術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潛力依舊巨大。“南北的人文背景差異,和過去數十年間的社會變遷,使得內地藏家在審美趣味上非常多元,也呈現出相對明顯的代際收藏差異。然而,我始終認為他們在精神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內地藏家是有大格局的,甚至可以說,是具有藝術史觀的藏家群體。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擁有更多國際視野的年輕藏家涌入市場,他們帶來了更開放、新鮮的視角,推動整個收藏群體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全球性的藝術對話。中國藏家的身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于國際藝術界,他們不僅是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與學術支持者,更在深入參與并書寫全球藝術體系的未來格局。”
頭圖來源:蘇富比官方
福布斯中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精彩資訊永不錯過
長按圖片掃碼下載福布斯中文版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